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探索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探索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日期: 2024/4/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瀚文 王亮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将呈现普及化、个性化和实践性的趋势。人工智能学习将在初中阶段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信息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有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方面的局限性,从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师资培训、实践活动、评价方式、跨学科合作、学习环境7 个方面,探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教育;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人工智能;途径策略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许多专家预测,未来的工作将会更加依赖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因此,让学生在早期就接触和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另外,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学习人工智能,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非常有帮助。同时,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人工智能还涉及到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如数学、逻辑、编程等。将人工智能纳入信息科技课程,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加入人工智能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目前,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也逐渐被引入。
   2.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和练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学资源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慕课、教学视频、电子教材等。
   4.教学设备。学校基本都配备了计算机教室,一些先进的学校还引入了创新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设备,以支持信息科技教学。
   5.教师素质。信息科技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可能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这对信息科技教学的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6.学生接受程度。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多数初中生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有一定的了解和使用经验。然而,他们对信息科技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比如:
   1.缺乏系统性,许多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在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方面,往往只是零散地涉及到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安排;
   2.教材内容滞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然而,目前许多初中信息科技教材的内容还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次,无法满足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需求;
   3.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初中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学校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和提升;
   4.实践环节薄弱,人工智能在新课程标准中,属于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内容模块,但在目前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影响了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
   5.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较少关注学生在人工智能素养方面的实际能力。
  
   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为了更好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让学生更好体验和学习人工智能知识。主要有以下途径与策略:
   1.整合课程资源: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可以将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融入到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如将人工智能与《班级演讲会》单元相结合,通过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演示文稿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能接触到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更新教学内容:针对目前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学校可以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引入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比如,我们与高校及相关技术团队合作,在原有《少年程序设计师》单元的图形化编程的基础上,引入python编程内容,让学生学会用代码设计出有趣和实用的程序。并且在每学年的实施后,不断反思并更新迭代相关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培训、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今年,随着ChatGPT、WonderStudio、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的推广,国内讯飞星火、文心一言等平台也陆续推出,掀起一波人工智能热潮,广大教师也都热情高涨,急盼此类培训。
   4.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我们结合学校的科创季,设计了脑机接口、无人驾驶、类人机器人等主题活动。学生们通过小队寻访、小组学习、主题班会、艺术创作、大咖对话、展览策划、TED演讲等一次又一次的参与活动中打开了新视界。同时,设置机甲对战、Arduino编程、无人机编程等比赛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创新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时,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可以关注学生的实践表现、项目成果等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水平。比如,我们会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人工智能预测出行》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自选项目,结合组员的分工以及项目的创意设计、程序结构、项目达成度以及互评受欢迎度等因素,对学生予以评价。
   6.跨学科合作:鼓励信息科技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比如,在上面提到的《人工智能预测出行》项目中,需要采集天气的数据,结合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并以此来做出出行的建议。又比如,我们在《智慧生态园》项目中,结合生物等学科,设计基于AI辅助物联网实现植物生长过程的监测与控制的农作物种植项目,同时渗透劳动教育。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7.创设学习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智能教室、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们对小科生态园综合学习空间进行升级,配备计算机、传感器,助力《智慧生态园》项目的实施。在计算机教室,配备了六轴机械臂等设备,设计基于视觉识别技术,驱动六轴机械臂实现自动分拣装运的编程与设计课程。
  
   结束语
   通过我们的一些研究与探讨,我们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然而,要实现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有效实施,还需要我们从课程、师资、教学、评价、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新实践。
   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利萍. 初中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2):112-117.
   [2] 付东升,谢佳惠.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式编程教学实践研究[J]. 中学课程资源,2023,19(2):65-69.
   [3] 朱强.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3(17):34-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