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运动技能规律在手枪射击教学中的应用

运动技能规律在手枪射击教学中的应用

日期: 2024/1/3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谢超

(长春市业余军事体育学校 吉林长春 130114)
  
   摘要:学员在练习手枪射击时,往往存在训练时间有限、训练次数较少等问题,因此为了让学员更好的掌握手枪射击技能,提升训练效果,就需要教员应用运动技能规律,解决学员在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运动技能规律;手枪射击;教学
  
   前言: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人类就会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要想提升运动教学质量,就要研究如何让学员快速形成条件反射,从而更好、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在手枪射击教学中也不例外,射击是一项需要大量练习的技能,与所有的运动技能相同,都是由不熟练逐渐向熟练开始转变,因此,运动技能规律同样也能应用到手枪射击教学中,让学员能更快掌握射击的要点,形成肌肉记忆。
   一、运动技能规律的含义
   运动技能规律是指动作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在生理学上将其分为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阶段,任何运动在学习过程中,都会经历这几个阶段。
   泛化阶段是每个动作的学习初期,学员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并进行模仿,来获得初步的感性认知,但此阶段学员对运动技能的认识较浅,对运动技能规律也尚未理解。
   经过大量练习后,学员会进入分化阶段,此阶段的学员已经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理解,多数的错误姿势和多余动作也都消除和纠正,学员已经不再是对教师动作的简单模仿,而是开始体会动作的细节,动作也越发精准。
   自动化是练习的最后阶段,此时学员已经完全掌握了动作技能,是练习的最后期,此时学员的运动反射系统已经建立,动作十分流畅,不用下意识的控制就能做出动作[1]。
   二、运动技能规律在手枪射击教学中的应用
   (一)泛化期重视学员理论教学
   泛化期是一切练习的开始,这一阶段,学员虽然通过较远的讲解和动作示范,对于手枪射击动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但对于手枪射击动作技能的理解较浅,属于一种感性的认知,学员对教员只是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并不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在这一阶段,多数学员的心理也处在兴奋状态,这是由于人类的天性所致,在接触一件从未接触过的运动时,会产生兴奋感和新鲜感,出现跃跃欲试的情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没有接触过手枪,缺乏使用枪械的常识,也缺乏军事素养,在该阶段经常会出现不按规范操作、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这就会引发动作僵硬、动作不协调、动作不规范、动作变形等问题。
   针对泛化期学员特有的心理特点,教员应该选择理论知识配合基础动作训练的方式,先深入讲解理论知识,让学员理解每个动作的意义,之后再让学员进行基础性练习。例如,手枪射击中,保持枪械稳定十分重要,因此,在训练时教员可以采用空枪悬挂重物法来锻炼学员的手臂力量,之后再进行持久性的据枪训练,为后续的动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强调军事素养的培养,严格训练场的纪律,严禁出现用枪对着人这种情况,一切行动都要听从指挥,让学员有序的进行训练[2]。
   (二)分化期强化训练动作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员已经基本对手枪射击产生了初步理解,由泛化阶段步入了分化阶段。在此时,学员的多数不协调动作和错误动作都已经消失,形成了一套正确的射击动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动作问题以及速率问题。
   这一时期,学员的新鲜感、兴奋感已经逐渐消失,学员开始对训练产生倦怠,一些学员开始出现盲目自信的心理,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射击技能,从而出现开小差、不认真、应付训练等情况。再加上这一阶段学员射击动作虽然初步形成,但尚未完全巩固,一旦出现盲目自信心理,就很容易重新出现多余动作、错误动作。
   因此,教员要通过加强引导,让学员意识到想要真正掌握射击技能,需要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教会学员如何正确的评价自身的能力,避免出现盲目自信、盲目不自信的情况,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教员可以通过增强训练的趣味性,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如,进行一些小型的趣味性比赛,让学员在练习过程中比赛,这能激发学员内心的斗志,也能让其不断练习动作,形成良好的射击习惯和正确动作。教员还要多与学员交流沟通,了解学员的心理状况,教授学员射击技巧,对于存在错误动作的学员,要及时进行纠正。
   (三)巩固期注意心理辅导
   巩固期是分化期即将达到自动化的时期,此时运动反射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学员已经能流畅的做出射击动作,甚至已经不需要刻意去控制。在此阶段,学员的技能和心理都已经处在了较为平稳的状态,但距离自动化仍然有着一定的距离。在该阶段,教员应该继续让学员进行射击动作的巩固性训练,并加强学员的心理训练,减少环境对学员的影响,一切以实弹考核为目标,让学员在面临实弹考核时也能轻松自如。
   射击属于以个人间接对抗性的静力性运动为主的活动,训练效果与学员的心理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巩固期,教员也要注意对学员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员树立信心,缓解其紧张的心理,让学员明白手枪射击训练最大的障碍是由自身引发,在实弹场要保持自信,一旦缺乏自信就可能会出现动作错误、射击偏离等问题,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准。教员在巩固期的训练中,也要紧贴实弹考核,让学员排除杂念,将重心全部放到射击动作上,让学员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技术水平,并取得优异的成绩[3]。
   结语:手枪射击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的动作技能,但由于训练时间极为有限,因此,教员必须要通过运动技能规律来尽可能加快学员掌握技能的速度。通过良好的指导和训练,学员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形成条件反射,较好的掌握手枪射击技能,为后续的考核,甚至是武装自卫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珂.运动技能规律在手枪射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20(24):2.
   [2] 杨志国.警用手枪射击训练模式之"心技结合"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 2019, 35(10):5.DOI:10.3969/j.issn.1008-2077.2019.10.018.
   [3] 顾文经.技能迁移规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体育时空, 2018, 000(003):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