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日期: 2023/12/30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曹锋

(扬州市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和策略。通过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包括其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和应用性强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包括实践导向、项目驱动和合作学习等重要方法。希望对于提高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全面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职业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独特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应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研究旨在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在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的策略。通过实践导向、项目驱动和合作学习等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素养。
   1.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强调学生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并具备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自主学习等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在学科中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育中日益凸显。首先,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深厚的学科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习能力,他们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科竞争力。其次,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往往重视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此外,学科核心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动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科学习。
   2.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职业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该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应用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职业导向性。相比于一般的学科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与职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它关注学生在职业领域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实际的技术应用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适应职业环境。
   (2)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职业实践密切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和项目应用,学生能够掌握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信息技术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信息技术课程还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在现实职业环境中,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1]。
   职业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职业导向性、应用性强以及互动性和合作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实际职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出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职业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在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职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策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要求并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行业。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实践策略:
   (1)实践导向。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贴近实际,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研究、仿真实验、实践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真实的情境模拟和实际应用环境的呈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项目驱动。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通过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
   (3)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助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和项目,互相协作、分享经验和知识,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4)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个性化教学可以通过灵活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5)评估与反馈。定期进行学习评估,及时给学生反馈,鼓励他们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价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作业、项目展示、口头报告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改进[2]。
   4结论
   职业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实践导向、项目驱动和合作学习等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秀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3(23):15-17.
   [2]闫会会.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39):206-2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