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与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数控铣工方向为例
摘要:随着先进技术,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持续革新,在工业生产的模式与方法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铣工加工也由传统的人工加工模式逐步向数控铣工加工生产转型,数控铣工加工的自动化、智能化特点更加显著,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更有保障。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模式上,也要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运用教学新方法来切实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这其中,将世界技能大赛的特点、要求与规则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就是十分有效的育人模式。本文就世界技能大赛与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融合的积极作用,以及具体的融合路径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融合作用;路径实践
前言:智能制造专业是集专业性、应用型于一体的专业,不仅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这是由于智能制造专业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与此同时,智能制造专业还会随着技术的革新,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制造模式,向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升级。基于这种专业特点,在培养数控铣工专业人才时,就需要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来对人才培养模式、路径进行改革与拓展。包括将专业教学与世界技能大赛相结合,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与方法运用上,积极接轨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与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体现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全面性。
1世界技能大赛与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融合的积极作用
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探索、创新与升级是没有止境的,这也是技术的革新如此快速,行业的发展如此蓬勃的重要原因所在。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数控铣工,都总是在向更先进、更快速、更安全的方向不断进步。职业院校作为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基地,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不断改革与创新,以过硬的教学能力,以高素质的人才输出,来获取社会的认可,帮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世界技能大赛与智能制造专业教学的融合,无论是从学生层面来看,还是从学校层面来看,以及社会发展层面来看,作用无疑是积极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世界技能大赛与智能制造专业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所接受的都是学校的系统性教育,虽然在现代技术与互联网的帮助下,学生在学习途径与学习资源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特点、趋势,以及技术的具体应用,技术的呈现形式等,了解都还是有限的。通过世界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相融合,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审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借鉴更多先进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加以融合,化为已用。
其次,世界技能大赛与智能制造专业教学的整合,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当前,职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制约了人才培养良好质量的实现,究其背后的原因,与落后的课程体系,刻板的教学模式,以及落实的实践教学不无关系。而世界技能大赛与智能制造专业的融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融合,更是理念与方法上的融合。通过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与要求,并将这些标准与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以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来指导教学活动,加快学生与顶尖专业技能接轨的速度,充分发挥出技能大赛的模范引领作用,不仅能够很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世界技能大赛与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2.1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指导课程设计
在智能制造专业教学中,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教学活动实施落实的重要指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为了进一步体现课程体系的指导性作用,在数控铣工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可以将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来指导教学活动,包括数控铣工加工的要求,步骤,特点等,结合这些要求来细化教学内容,包括从理论教学上与世界技能大赛相关要求接轨,以及在实践教学的操作要求与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接轨,使得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同时也能够发挥世界技能大赛中参赛人员的榜样作用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即使是再不起眼的岗位,也能够通过发挥专业技能而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
2.2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指导实践教学
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唯有实践才能够将理论进行有效转化,唯有实践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要求,唯有不断的实践才能够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夯实基础,在良好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与创造,实现引领行业发展,促进技术革新的目标。在数控铣工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智能制造专业的要求来提升学生的数字化运用能力,比如编程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为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除了积极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来落实实践教学之外,为了更好的与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接轨。还要不断地拓宽实践教学的渠道,包括深化校企合作,寻求与更有能力,更有经验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控铣工加工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了解不同加工材料的材质特点,了解不同材质材料下的加工要求,结合具体的要求来不断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进行验证,通过验证不断总结、内化,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当然,初步实践只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的契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局限于此,还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以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实践教学的实践属性与工匠精神内涵相融合,从思想层面、精神层面,给予学生更加正确的指导,并形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有在本行业、本专业,反复尝试,持续训练,不断钻研的能力与决心。通过实践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夯实学生的信念基础、思想基础,为学生更好的应对岗位与社会挑战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3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落实教学评价
作为职业院校来说,教育特征就是突出职业性、专业性,而教学评价是对课程设计、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反馈,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评价结果的转化与应用来提升教育质量。在数控铣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借鉴技能大赛的标准,进一步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效果及职业能力的评价。同时,利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以此来促进学生常规课程学习、实践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要把握好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对接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与流程,持续完善育人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输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国灿.职业院校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实践探索——基于西门子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的案例[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2,37(02):35-43.
[2]陈俊寰,徐海.基于智能制造专业技能实践的教学改革[J].科技与创新,2022(08):129-131.
[3]苏忆.新工科背景下江苏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以无锡高职院校为例[J].时代汽车,2022(08):51-53.
[4]周雪林.基于技能大赛的标准与成果,培养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22(03):233-236.
[5]王安知,莫荣林,韦红萍.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机械加工专业群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1):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