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11)
摘 要:新媒体环境对学生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体现在丰富教育路径,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社交能力。消极影响体现在学生沉溺其中,挤占大量时间,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学生容易受新媒体信息影响,价值观产生偏移。综合种种因素,新媒体环境对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带来全新挑战。基于以上,本文首先阐述新媒体盛行为高职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产生这些负面影响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优化策略,化被动为主动,合理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效教育管理,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学生管理;对策
依据CNNIC于2020年发布的互联网发展及使用报告等相关资料来看,截止2020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9亿大关,手机网民规模与之基本持平。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最高,在这部分群体中又以学生群体占比最高。新媒体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学生社交互动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技术发展与应用,为高职学生生活、学习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针对学生进行的教育管理要求也发生较大变化,需要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积极找寻教育管理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效、高质管理学生的若干策略,转换工作理念,变更工作方法,丰富管理内容,进而切实提升管理成效。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
1.挤占时间,影响生活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每日在新媒体社交平台花费大量时间,挤占了学生学习、生活时间,对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带来诸多影响。部分学生对手机及新媒体依赖性较强,无论走路、吃饭、睡前,总是习惯抱着手机浏览新媒体信息等,低头族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更有些学生因为对手机形成严重依赖,一会儿不看手机便会坐立不安,影响注意力,进而影响学习效率。部分高职学生沉溺网络空间,疏于锻炼,缺乏必要社交,社交能力严重退化。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主体为寻求更多点击率、转发率,将“爽点”集中在短时间内向用户输出,综合呈现“短、平、快”传播特点,为用户带来大量碎片信息,以及短期满足效应。学生长期沉迷短期满足效应,对一些需要长时间付出才能获得满足效应的行为比较排斥,包括读长篇文章、系统学习、深入探究等。长此以往,学生便会缺乏探索精神、缺乏研究耐心,不利于学生在学习领域更上层楼,也为其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开展高效、创新工作埋下了隐患。从高职院校角度来看,学生沉迷新媒体,挤占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时间,且难以令学生从思想上服从高职院校的管理[1]。
2.信息多样,价值偏向
新媒体环境下,流量至上。平台与信息发布者为获取更多人点击、关注,在选材与内容制作方面别出心裁,着重选择一些有爆点、有噱头的内容,并时常拟一些与传统认知、传统价值观相悖的题目、文案,以此来吸引用户点击。内容制作周期短,审核时间短或者未经审核便发布,通过刻意制造的话题、视频、事件等引爆流量,并通过流量变现。在此环境下,部分思想不坚定的高职学生受新媒体环境内良莠不齐的负面信息影响,个人价值观导向发生偏移,开始盲从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此外,国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新媒体环境下不乏一些潜藏着的西化思想内容,宣扬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旨在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破坏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成效,不乏一些歪曲中国历史、文化、制度、形象等相关的负面信息。这些内容对于三观尚未稳定的高职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又一个没有硝烟的思想炸弹,部分高职学生分辨能力较弱,缺乏辩证思考能力,容易被这些负面信息所影响,导致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产生偏移,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与管理带来较多难题[2]。
3.网络匿名,放大情绪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发布者。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陷入盲从状态,人云亦云,或者出于被关注的心态,铤而走险主动发布一些未被证实的谣言,扰乱新媒体环境秩序。新媒体信息发布具有匿名性,往常现实生活中网讲究礼貌、文明规范的人在新媒体环境下失去道德观念束缚,负面情绪被放大,容易发布一些过激言论,或者在与其他新媒体用户讨论有关话题时言语过激,全然不顾自己发表的内容会为当事人带来怎样的伤害,在不经意间成为网络暴力参与者。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之事,选择通过新媒体途径发泄情绪,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不完整、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歪曲事实号召网友来攻击他人。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1.加快学生管理工作新媒体平台一体化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传播、宣传、教育内容较多,包括但不限于思政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学信息传递缓慢,不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在新媒体环境下,可借势新媒体平台多元化特性以及信息传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特性,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信息窗口,既能借助新媒体力量提升教育信息传播效率,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输,使学生通过多平台、多渠道了解与自身相关的高职院校最新动态,还能通过新媒体平台打造管理学生的发声平台,占领新媒体领域教育管理学生高地,获取话语权,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占据主动,并将思政、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新媒体平台与渠道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3]。
高校需要时刻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更新教育管理观念,充分掌握和灵活应用新媒体技术,基于本校对学生管理的实际需求,分析学生需求偏好,打造能够持续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互动的校办新媒体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向学生及、准确发布信息,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动态诉求,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国家政策方针、国际国内新闻时事、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等向学生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认知,助力学生形成良好三观,并加深对国家人文、政治、科教等多个领域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除了常规内容输出,还要关注时下火热的话题,引导学生审慎、辩证思考,避免人云亦云。借助校办新媒体平台,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对祖国近代历史认知,识别西化主义内容,了解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是由先辈们的鲜血铸成,作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需要谨守思想关,不忘历史,牢记使命,避免给予西方敌对势力以思想上的可乘之机。引导学生成为有时代责任感、有历史担当的新一代优秀高职学生。通过校办新媒体平台,向广大学生分享来自学生周边的好人好事,树立优秀榜样,号召学生向榜样看齐。结合内容宣传、思想引导、榜样学习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高职院校新媒体平台建设作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
2.加快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辖,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化管理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开展高效、优质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第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展开的信息化管理体现在对学生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存储、调用,通过新媒体技术与工具的应用分析学生需求、偏好,以此为基础制定吻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管理方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精准度。第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内容繁杂,例如思政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等,在新媒体环境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联动不同管理教育板块,促成一体化管理与教育,使高职院校能够立足整体分析学生诉求,联动多板块内容展开统一化、标准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各板块内容教育管理效率,通过新媒体技术开展齐抓共管,提升协调管理成效。第三,新媒体内容发布具有实时性、互动性特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可利用新媒体内容发布这一特性,通过多渠道新媒体信息传播,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教育信息覆盖范围,使学生能够及时获知与自身相关的管理信息,并通过留言或者小窗聊天的方式进行互动,参与教学管理共建,积极建言献策,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4]。
此外,还可通过新媒体信息化优势打造优质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院校从建院发展至今一代代人形成的拼可贵品质等,将这些蕴含着宝贵特质的思想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借由新媒体向学生发布,借势信息化建设,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除了线上应用新媒体技术、平台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包括线下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需要贴合时代需求,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为基底,收集学生行为信息,分析学生需求偏好,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类校园文化活动通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组织或者学生团体自发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虚拟网络空间,走入真实社交圈子,在活动中获得感悟,提升社交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在网络校园文化活动中植入积极、健康的思想要素,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校园文化品牌,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号召更多学生广泛参与,使此类校园文化宣扬的正向思想理念、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学生在参与此类活动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3.完善学生管理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并非单向管理,需要及时获取学生反馈,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与调整学校教育管理路径与具体方法,使高职院校开展的学生管理活动能够受到更多学生认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科学性、制度性。首先,应当通过新媒体方式,及时获取学生在阶段内对学校管理的意见与建议,分析阶段教育管理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既要听取教师意见,也要听取学生意见,全面改进与完善教育管理工作运转方式,拓展教育管理思路,优化工作方法,满足学生提出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在新媒体环境下也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而这也是保障学生管理质量、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应用新媒体途径,收集学生对教师管理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可通过实时互动的方式将学生对教师反馈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并结合阶段考核集中反馈的方式,实现基于学生反馈动态化调整教师工作策略的目标,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走向民主化。
4.打造优质师资力量
教师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打造优质师资力量,是新媒体环境下推动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工作。既要关注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也需关注教师队伍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建设工作。首先,审慎选择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思想方面秉承“三观”正确、立场坚定的选拔原则,选拔并对教师队伍进行持续性的思想培训,教师思想“正”,方能“扶正”学生受新媒体信息影响,逐渐发生偏移的三观。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思想学习榜样。其次,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教师能够贴近潮流,了解学生惯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思维与习惯,能够设身处地地地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优化管理路径,选择适宜的管理方法,方能获得学生认可,取得较好的教育管理效果。此外,高职院校不能松懈中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培养内容包括专项知识、管理技能等,管理是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教师方能走入学生心扉。学生教育自有规律,针对不同学生应采用的教育管理方法有较大差异,教师需要通过接受培训,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分析总结的方式,形成独有的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教育管理方法论,针对不同问题学生,应用差异化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并在自我学习与教育实践中关注思维的转化、方法的创新,分析传统管理理念与新媒体特性的结合,将管理理论、具体管理实践有机结合,提升管理成效,满足多样化的学生管理需求。
三、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需要整合资源,应对挑战,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窗口,连接校方与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并完善学生管理反馈机制,打造优质师资力量,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高效、优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林萍.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81-282.
[2] 方育晶.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问题的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21(17):180-181.
[3] 宋振水.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究[J]. 科技视界,2021(11):170-171.
[4] 罗惠文.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 科教文汇,2021(33):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