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开拓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开拓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日期: 2010/4/11 1:24:16 浏览: 17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一、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指管理工作者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创新活动。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般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1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的远大理想,是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崇高目标。
   2 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结构,较好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热爱科学、尊重科学、视野开阔、求知欲强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 创新素质是指大学生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人的各种创造性的活动都是正确思维的结果,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有质疑的精神,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品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辩证分析事物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不仅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有效解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过激行为等现象的重要思维品质。
   4 身心素质包含强健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两个指标。强健的身体要求学生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身体的意识培养,产生抵抗疾病的能力,具有充沛的学习精力。心理健康表现为能有意识控制自己,做到有自知之明,正确评价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团队精神,善于忍让克制,待人宽厚,遇事不斤斤计较;能冷静对待欢乐与忧伤等突发事件,情绪乐观、稳定;渴望生活中的挑战,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行为主体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行为主体应该定义为全体教职员工,事实上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多部门、多条线共同作为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统一协调。如学风建设需要教务处和学生处统一协调,生活管理需要后勤处(后勤服务公司)参与协调,就业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协助等等,这也体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现代学校管理思想。同时,管理工作的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之间并非是单一的主客体关系,两者存在着双重主体的关系。因为从管理活动的内容来看,学生也处于主体地位,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
   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决不是单纯的条线工作。从内容上来看,有思想品德教育、党团工作、行为规范、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饮食服务、住宿管理、勤工俭学、贫困生救助、评优评先、社团活动等等。尽管复杂,我们还是应该理清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实行条块结合,互相配合开展工作。
   1 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应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创建高雅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舍建设、校容校貌、绿化美化要体现高雅文化和人文精神,校报、校刊、广播、宣传栏要有目的地营造良好的集体舆论和心理氛围,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体现思想教育的内涵,同时要严格规章制度,强化行为管理,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强化校规校纪的执行,做到奖惩分明。
   2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建立学校主要领导参与并负责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学生就业工作机构。建设校、系、班级三级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机制,校、系就业工作部门要抓好国家就业工作政策的落实,抓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就业基地的建设以及就业工作的管理。班主任要作为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之间的纽带,负责毕业生的联络、指导和推荐工作。
   3 勤工俭学和贫困生救助。要根据大学生成人的特点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现况,尽可能地安排勤工俭学的岗位,并积极鼓励和通过中介帮助学生在校外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对贫困生的救助工作也应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经费足额到位,发放公平公正。学校还应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奖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对出现突发事件的家庭和学生给予救助。
   4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现代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就业竞争、家庭关系经常给学生造成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焦虑、烦燥、失眠、不合群、过激等问题,大学生自杀现象也时有发生。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通过开辟网上通道、电话热线、专家教授坐诊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并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加强跟踪观察。系部和班主任要主动分析、排查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建立渠道畅通的信息网,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掌握重点对象,做到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信息,工作有的放矢。 二、对我国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分析
   我国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它强调按照权威性的法律、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特点,可以避免各行其是、任意行事。它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逐渐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法治化程度较低
   近年来,尽管依法治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国内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等各学科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深度作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学生与高校间的关系属于何种法律关系、各方权利和义务内容如何以及如何才能做到学生管理法制化等基础性、结构的问题,并没有更多的深入研究。
   (二)偏重管理,服务有待于提高
   一直以来,我们在高校管理的实践工作中都强调高校学生管理包括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两大方面。但在具体操作上,我们更多的时候却仅仅是强调了管理,管住学生成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原则,而为学生做好服务往往流于形式或不尽如人意。
   (三)过于强调外在规范管制。对学生自我约束的引导不足
   目前,多数大学的校、院(系)、班三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是用严格的校纪校规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忽略了启发、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外在的各种社会规范,不仅很难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要求,而且容易引发学生与管理者的冲突,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并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
   (四)传统的评价机制束缚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传统的学生管理体现出要求整齐划一、大一统的思想倾向。对学生的评价、鉴定、奖励、就业推荐等一般以学生平均状况为基准,按每个学生的相对成绩表现划分等级。这种评价会给学生这样一个意识:考试分数高的同学就是能力强的学生,考试分数高就会有好前途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这种重统一、轻个性的模式化管理目标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结构的充分发展。
   (五)高校与学生之间管理和服从的关系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传授和管理的一方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学校是直接依据国家计划来办学的,学生从踏进大学校门起就被限定在一个严格的专业之中,直至毕业国家分配工作。除了按部就班的掌握本专业已经为他设定好的学习内容外,很少有机会按照个人的意愿和特点去自主学习,选择职业、工作地点等。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利益分配的多样化,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从客观上改变了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伴随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公费培养改为自费上学,学年制改为学分制等一系列变化,大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教育消费的“合同”关系。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使得传统大学生生活集中管理趋向于松散,大学生自主安排生活、自由安排时空的范围在扩大。就业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概念上大学生的“干部身份”,使得在校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特点,创新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有之义。
   (一)要注重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1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强化“学生发展”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并突出学生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能。在学生管理中,首先要尊重学生,因为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重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用真诚之心去凝聚学生。其次,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2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育人”意识。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在其中自觉接受教育才是目的。管理是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按照公共的社会要求和一般规范参与社会生活并通过这种外在的约束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说教育寓于管理就是说既把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管理之中,同时在管理中体现教育的精神,提高管理的人文素质,赋予管理以更强的教育功能。
   (二)要形成适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机制
   1 要从管理主体的角度去创新学生管理机制。这里包括组织领导管理机制、齐抓共管机制以及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等。其中,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管理机制,是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中央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高校党委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校长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学生管理机制。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切实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 要从管理方法的角度去创新学生管理机制。这里主要包括学生管理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督导制约机制等。保障机制是为学生管理工作有效顺利实施服务的。一是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足额配备;二是要保证必要经费的投人,改善学生管理工作的物质条件;三是要有法制保障。激励机制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因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