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体系的构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体系的构建

日期: 2010-1-17 3:09:53 浏览: 13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依法治国的推行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给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应认真分析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新现象和新问题,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加快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新形势下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发挥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调整大学生的行为,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从而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解决的课题,也是创新学生工作机制的必由之路。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是指高校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指导、教育、服务和管理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与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相比,它侧重于从法律角度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全面指导、教育、服务和管理,从学习活动到课外活动,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教室到宿舍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规定了明确的法律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行为责任,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
一、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治国方针。社会主义法制化国家的建立,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的提高。高校作为科技、文化的辐射源,代表着社会先进文化的方向,对整个社会的法制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知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对社会有较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其法律意识和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最终关系到国家事业的成败。通过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他们的学习、生话,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有利于推进个社会的法制化进程。
(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迫切要求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依法对其进行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做好学生工作的迫切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和学校具有了一定的契约关系,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长向学校提出为其提供一定数量、质量教育服务的要求。因此一方面,学生的维权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学生的整体法纪观念依旧淡薄,有的大学生目无法纪校规,行为自由散漫,个别学生还有可能对学校的管理和处分不服,将学校推到被告席。而现阶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调解和预防各类矛盾和问题,大部分时间在充当着“消防员”,不少活动层次低、效果差。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大学生的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减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复劳动,也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困境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经济、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变化,学生主体意识明显增强。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法律意识淡泊,极易发生事故,同时一些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功能缺乏理解,将责任完全推给校方,甚至无理取闹,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一的说教式、学生自律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逐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一步界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明确个人行为的法律责任,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形成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学会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不仅是高校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必将极大促进高校学生工作法制化的改革进程。
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要把《学生手册》、《治安管理处罚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及规定条文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拿到相应的学分,要让大学生一进校就必须了解自己应该自觉履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将法制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利用深入课堂、深入宿舍的时间,利用团课、党课的时间,将法制教育与思想品质的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融合在一起,进行法律的人性化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纪校规是对一名合格大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效果,强化法律意识,使他们懂得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逐步形成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二)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各项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一项制度能否得到普遍认同和遵守,形成良好的秩序,关键在于这项制度是否具有正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高校自身的特点、符合学生个体的需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出发,制定、修改、完善与教育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相适应的一系列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虽然不是法律,但是它应符合法律及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其内容在充分注重和体现高校育人特点和自主办学的同时,还要注意不得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要真正建立起一套集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于一体的学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综合测评评定办法、各种奖励评比办法、针对困难学生的各种补助评比办法等规定,还有违纪等处理程序。同时,这些规章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至上的权威性。所谓稳定性,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不因情势的变化而频繁地修订和变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所谓权威性,就是在使用制度时必须及时、准确,公平、公正和公开。对学生的奖励和补助要准确、公平;对学生的批评和处分,要实事求是,必须具有人性化,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处理合法,坚持批评从严,处分从宽,给学生改过的机会。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处理一个学生,教育一群学生。
(三)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法制化
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十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与主体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使得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律意识的淡漠,较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较少地用法律的原则和精神管理学生,导致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以学校和管理者为主体,势必造成对学生权利的漠视。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必须要有一支具有法律意识和素质的较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培养一批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道德修养较好的学生管理队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担负着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对大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他们是具有服务意识的新型管理者,如果仍旧按照过去的思维开展工作,必然无法面对新局面呈现出的新问题。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应当转变固有观念,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思想变化。高校要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特别是教育法制讲座、督促学生管理工作者自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工作者依法育人、管理的正规化、法制化意识,尤其是民主思想,平等观念,公正精神,法律观念等,从而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正当程序开展学生工作,规范权力运行秩序,保证管理行为的高效和权威,实现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平等和合法权利的实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一个过程。随着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不断落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虽然面临挑战和压力,但只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树立法治观念,以充分的法律准备和信心迎接挑战,积极与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找共识,就能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新华.依法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的趋势[J].甘肃农业,2006(6).
2、劳凯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李建军.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J].重庆政治,200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