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当分子与味觉碰撞

当分子与味觉碰撞

日期: 2023/1/21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成都外国语学校 熊柠瑶

想象我们所吃的食物不再是原本的形状以及原有的味道,马铃薯以泡沫状出现,荔枝变为鱼子酱状,兼有鱼子酱的口感与荔枝的味道。
   这是一种颠覆了传统厨艺与食物外貌的烹调方式,对美食创意一词进行了完美的诠释。不断给人们的感官带来新的惊喜,这便是分子料理。
   制作分子美食最经典的技术之一便是球化,最初,轰动一时的“哈密瓜味鱼子酱”就运用了这项技法,鱼子酱一样的东西爆裂后,流出的竟是甜美的哈密瓜汁水,如今奶茶中的爆爆珠也是用的这项技术。它十分特别,一般人想到的固定水的方法是冷冻,而球化则跳出了这种传统思维,通过让溶液中的物质形成交联,从而形成一个包着液体的凝胶球,当食客将球体咬破时,会感觉到嘴中的食物有明显的薄脆感,包裹在其中的液体流入口腔,分子料理独特的技法与习惯了传统美食的感官碰撞在一起,就能让人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
   未来,人们会被这种能带来新颖感受的美食逐渐吸引。就如现在酒吧中已经存在加在鸡尾酒中的爆珠,当爆珠爆裂时,薄荷的清新冰爽直达喉咙,带给人与众不同的饮酒体验。
   还有一种技术叫作液氮冷冻技术,这种技术会在菜品中加入干冰或用液氮冷冻菜品,这样,当菜品被端上桌时,就会给人以云雾缭绕的仙境般的感觉,液氮的超低温会让食材中的水分来不及凝结成较大冰晶就冻住了,从而形成细小颗粒,被粉碎后,细腻均匀,完全没有夹冰的口感。现如今的刨冰大多使用这种技术,克服了传统刨冰扎嘴且不易入味的缺点,让人们更好的享受美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料理想法得以实现。如果传统烹饪是一门技艺,那分子料理则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它使用化学方法,这无疑是当下时代特征——机械化的体现,人们开始将实验室的器材搬进厨房,让菜品给予感官不同的冲击,满足人们对口感的需求,让每种食材有了更多不同的处理方式,增大了食物创作的无限可能性。
   人们惊讶于这门艺术,出其不意的食材结构的改变,总让人惊呼:原来还能这么吃!但与此同时,分子料理也受到了许多传统美食家的质疑,他们认为真正的烹饪应该是要倾注情感,保留食材真实的口感。
   他们说的没错,从古至今,从土灶台到天然气灶台,从草药到调味品,当人们戴上那顶白帽子后,他们便要用心烹饪,探究无穷无尽的处理食物的方法。而分子料理本着科学研发的态度,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不断拓展美食的边界,这正符合了传统对于烹饪的要求。
   无论是对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还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创造新的美食,毋庸置疑,都表现了人类对美食世界的不断探索,对食物质感要求的不断提高,相信分子料理的不断发展,会带给人们更多前所未有的美食体验,为人们打开通往味觉巅峰的魔法大门。
   当我们可以测量金星大气层温度时,却不知道为什么甜品这么好吃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用科学的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并由此研究美食烹饪背后的原理,有助提升味觉体验。分子美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科学家与厨师通力合作,让食物超越了人们固有的认知以及想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味觉、触觉的新感官刺激。“分子美食”还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来,“分子菜”的品尝会是多重味道的巧妙组合。二来,食用“分子菜”时,食客的好奇被调动,心情愉悦的同时为食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官体验。除此之外,“分子菜”在制作过程中,其颗粒通常被机器粉碎得更加细小,无形中帮助了食物营养的吸收。
   为什么做梨子酱的时候加片柠檬就会让梨保持白色?那是因为去皮后,梨中含有多酚化合物,在工期中会被氧化,并进一步聚合成深色色素。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具有抑制氧化作用,所以,梨不会变色。分子美食可以将液体变为丸子,彩色的鱼子酱看上去与鱼子酱没有区别,但是,颜色五彩缤纷,吃到嘴里,却是各种水果的味道,这就是分子厨艺中常用的液体球化技术,球化技术是西班牙斗牛犬餐厅在2003年推出的新烹饪方式,通过辅助材料实现液体凝胶化,可做出不同类型以及大小的球形物体,鱼子酱、鸡蛋、汤团等。海藻胶是球化技术重要的辅助材料,海藻胶是从棕色还早中提取的多糖结构成分,可改变海藻盐溶液的流体性以及胶凝性,海藻酸盐可以与高价阳离子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创造出有创意的美食。球化技术是比较常用的分子烹饪方法,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可通过化学与物理等原理来处理食材,获得特别口感与新鲜的体验。
   “分子美食”诱发的不仅仅是味觉的体验,也许就是人类的“感官革命”,它可以真正的让食客的几个感官共同感受到美妙的体验。首先是目测,分子美食精巧且别致,在上菜前对菜品会产生一种视觉期待。其次,嗅觉,嗅觉有助刺激食客的食欲,从嗅觉的感知选择品尝,以口舌的触觉和味蕾的味觉告诉自己这是什么菜。但是,品尝过“分子美食”的食客往往还会自发地增加一道程序,食客对菜品的材料会产生疑惑,并不清楚自己吃的是什么。因为品尝完毕的食客通常都会在最后那一刻推翻自己品尝前的所有认知,因为那道“分子菜”实在只是看起来“很像”或吃起来“很像”某样自己熟悉的菜品,而已。放心,大厨一定会微笑着严守自己的料理秘密,不告诉你最关键的材料和做法,让这道“分子菜”永远“神奇”下去。分子与味觉的碰撞,是味道、口感、质地、样貌的继承,通过不同的工具以及奇异的做法完全打散,通过或者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重新“组合”成一道新的菜。分子美食可以让马铃薯以泡沫的形态出现在餐桌上,也可以将荔枝做成鱼子酱的形状,且会具备鱼子酱的口感与荔枝的味道。中国中医学的“望、闻、问、切”遇到“分子美食”,居然变成了“望、闻、切、问”,也着实是“吃”这门学问上的乐事、趣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