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与层级——基于淘宝镇的乡村电子商务空间发展特征
(泰州技师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近几年来,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与农村电子商务呈高速发展的状态。农村电子商务历经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淘宝村以及淘宝镇。我国一号文件明确强调推动乡镇产业发展,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乡村发展战略依旧是国家工作的关键所在。如今,互联网技术逐渐向乡镇区域流动,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形成,并改变传统城乡之间要素单向流动的空间格局,实现了信息、理论知识与资金等多要素与资源的整合,推动乡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而关于淘宝镇的电子商务空间发展特点也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淘宝镇的概念以及行程背景,并详细分析了不同淘宝镇类型的梯度,同时从四大板块的差异以及各省差异分析淘宝镇的层级变化,以期能明确我国淘宝镇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梯度;层级;淘宝镇;乡村电子商务
引言
自从淘宝镇脱贫与减贫效果显著,还有新经济和镇村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奇景效应,使得淘宝镇得到我国许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其中,许多学者尝试从不同视角,包括地理学、经济学以及城乡规划等开展关于淘宝镇的了解与分析,而淘宝镇的格局则成为分析的重点[1]。但是,并不是全部地区都可以在村级构建相当规模的商务集群,关于乡镇层级的分析不足,使得许多观点出现许多局限性,无法全方位展示我国乡村电子商务空间的格局。而深入讨论淘宝镇空间格局针对有关公共政策制定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进一步探讨淘宝镇空间特点,包括其梯度以及层级,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淘宝镇概念及其形成背景
(一)淘宝镇概念
淘宝村属于电子商务在农村推广之中产生的淘宝卖家汇集部分村落的一种现象。关于淘宝村的定义,阿里研究院具体给出如下三条基本原则:第一,交易场所处于农村地区,将行政村作为单元;第二,交易规模,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少于1000万元;第三,网上规模,该村落活跃网店总量不少于100家,或是活跃网店总量给不少于本地家庭户数10%[2]。而淘宝镇、淘宝村集群是基于淘宝村标准之上形成的空间扩散。通常情况下,如果乡镇或是街道的淘宝村总量不少于3个,即可称之为淘宝镇。如果存在不少于10个淘宝村相邻发展,且电子商务交易额度不少于1亿元,即可定义为淘宝村集群。
(二)淘宝镇的形成背景
淘宝镇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诸多支持。2017年,我国中央下达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感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之中明确提出需要构建完善的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化体系,支持与鼓励农村电商平台、电商服务站点以及电商产业园的建设以及发展,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活动,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电商发展道路[3]。2018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关于适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也明确表示,各地应积极广泛建立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引导各个类型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农业商业模式,加速农村流通现代化的推进速度等,可见,我国各项政策都在积极扶持淘宝镇的发展,为淘宝镇的建立以及发展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度,互联网稳定持续发展,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不管是我国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还是农村地区网民数量,都呈现明显的提升。这为淘宝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淘宝镇梯度的变化特点
(一)“村强——镇强”型淘宝镇梯度分析
东部地区的淘宝镇特点主要表现为“村强——镇强”型淘宝镇,该类型淘宝镇主要集中在我国浙江省、江苏省等17个省级行政单元,由于淘宝村数量关系十分紧密,该类型淘宝镇和淘宝村的空间分布方式十分相近。我国96%的“村强——镇强”型淘宝镇汇集在我国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以及河北六个省份,可见主要集中在东部区域。北、中、南三个集聚区特点十分显著。仅我国浙江省便拥有147个“村强——镇强”型淘宝镇,占比可达到28.7%。中部省份,如河南地区“村强——镇强”型淘宝镇的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已然发展为除了上述六个省份之外拥有“村强——镇强”型淘宝镇最多的省份。另外湖北、背景等地区同样有部分“村强——镇强”型淘宝镇产生,而整体西部地区发展至今,仅有两家“村强——镇强”型淘宝镇[4]。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该类型淘宝镇在空间方面汇集在东部区域,使得沿海北、中、南三个集聚区的集聚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中部省份,诸如河南、湖北等地区,该类型淘宝镇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加。总体而言,我国“村强——镇强”型淘宝镇的梯度呈现东部地区高速发展,周边区域持续加密的特征,高值集聚区域的范围持续缩减。
从形成特点角度而言,“村强——镇强”型淘宝镇普遍集中在县古城南工业基础理想的区域,或是尽管镇村经济水平处于中游位置,但是拥有高质量的农特产品以及丰富乡村人口资源平原区域,并进一步进行扩散。淘宝镇辖区范围内各个淘宝村存在显著关联性以及向相似性。如2020年,我国“村强——镇强”型淘宝镇辖区内淘宝农村总量平均值显著提高,可表现出在主要分布区域,存于电子商务产业表现了较为较高发展与扩散水平。因此该类型淘宝镇的产生以及辖区范围中淘宝村发育关系密切,空间分布与发展趋势和淘宝村分布格局以及趋势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结合淘宝村裂变式增长模式的存在,东部沿海区域与河南地区将会产生更多的“村强——镇强”型淘宝镇。
(二)“村弱——镇强”型淘宝镇梯度分析
相比处于高度集中在东部区域的“村弱——镇强”型淘宝镇,“村弱——镇强”型淘宝镇的空间布局并没有显著的梯度划分,开始显著向中部区域扩散,区域梯度的分布格局也渐渐明朗[5]。基本上,“村弱——镇强”型淘宝镇在东部严寒区域依旧呈以北、中、南三个区域为核心的集聚的特点,但是相较于“村弱——镇强”型淘宝镇的覆盖范围更为广泛,特别是河北省地区、山东西南区域、苏北北部集聚区域以及中部板块以郑州附近构成的密集分布区域相联合,逐渐发展为连绵的趋势。与“村强——镇强”型淘宝镇不同,“村弱——镇强”型淘宝镇中间区域省份逐渐产生入许多次级集聚区域,尤其是江西省、河南省以及安徽省三个省份中,“村弱——镇强”型淘宝镇总量占比达到82.5%;不仅如此,东北区域与我国西部区域也产生了集聚特点,但是集聚程度相比同阶段的“村强——镇强”型淘宝镇而言相对较弱。
(三)“无村——镇强”型淘宝镇梯度分析
“无村——镇强”型淘宝镇在淘宝镇总量中占比为46.4%,广泛分布在各个升级单元之中,其增长速度是三种类型增长速度最快的,扩张速度也同样是最快的。相比其他良好总类型淘宝镇。“无村——镇强”型淘宝镇集聚范围就能有明显的扩张,表现为多中心的状态,区域之间的梯度差异在三种类型淘宝镇差异最不明显。从锦经济直至珠三角东部沿海区域均存在“无村——镇强”型淘宝镇,同时和我国江西、湖南以及安徽等各个中部省份形成连接。依赖“无村——镇强”型淘宝镇,我国中西部地区,例如内蒙古、重庆以及西藏等地区均建立了许多淘宝镇,有别于其他良好总淘宝镇类型,“无村——镇强”型淘宝镇逐渐向西北区域发展,同时在程度平原基本构成了中密度岛状的集聚区域,并开始向云南以及广西等沿边区域集中扩散。结合最近邻比率,该类型淘宝镇分布较为分散,聚集程度属于三种淘宝镇之中最低的,从某种程度而言,证明了依靠乡镇级别的电商产业在空间方面又有更为优秀的广域性以及适应性。
三、我国淘宝镇载体层级的分析
(一)四个板块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东、中、西以及东北四个版块不同类型淘宝发展情况而言,可以看出乡村电子商务的核心载体在区域之间 存在显著的层级差异。东部地区“村强——镇强”型淘宝镇占比远远高于其他版块的占比[6]。从演进的角度而言,东部版块之中,“无村——镇强”型淘宝镇以及“村弱——镇强”型淘宝镇在新增总量中占比达到62.3%以及30.1%,证明东部区域三种类型淘宝正的比例渐渐呈平衡状态。除了海南省之外,东部区域各个省份均同时拥有三种类型淘宝镇,且总量较多,证明本地区镇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水平整体偏高。而其他板块之中,“无村——镇强”型淘宝镇总量在2018年至2020年中一直是各个板块之中占比最高的淘宝镇类型,占比不少于2/3[7]。相比东部区域,中部与东北干部村级电子商务产业的确实呈现发展的态势,但是乡村承载能力以及影响力有所减弱。近几年来,“无村——镇强”型淘宝镇占比有所减少,可见在镇级载体的作用下,村级载体获得发展。东北板块中,“无村——镇强”型淘宝镇数量增长十分显著,证明该地区镇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一方面是因为东北地区乡村普遍严重凋敝,同时也受到本区域电商的关键方式——直播关于人才以及硬件设施等条件的需要。西部区域,如今开始出现“村强——镇强”型淘宝镇,占比也有一定的提高。而“无村——镇强”型淘宝镇占比一直是四个板块之中最高的板块,也证明了我国西部区域乡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款南,乡镇级别是电子商务产业关键的载体。整体而言,我国乡村电子商务载体绘本发展阶段在板块间出现显著差别。伴随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乡村电子商务发展载体的重心开始向上部迁移。
(二)省域的差别
基于四个板块差异可以将目前省份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级:
第一,浙江省为第一梯队。镇域电商和村域电商均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镇与村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其中“村强——镇强”型淘宝镇数量占比接近50%,而“村强——镇强”、“无村——镇强”以及“村弱——镇强”型淘宝镇数量不断减少。
第二,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沿海省份是第二梯队。此梯队之中各个省份淘宝镇个数尽管和浙江地区尚有一定距离,但同样拥有一定的数量基础。尽管乡村依旧是此四个省份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但是镇级载体的重要性显著提升[8]。五个沿海省份经济社会相对发展较快,拥有十分深厚的商贸传统以及良好的轻工业基础,和浙江省均为国内乡镇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导者。
第三,河南省、江西省以及安徽省为第三梯队。次三个省份淘宝镇数量与其余中西部以及东北省份有显著差异,但是相较于第一梯队,以及第二梯队,“村强——镇强”型淘宝镇占比进一步减少,证明尽管乡村与小规模城镇在电子商务中具有一定的潜力,但是镇域电商具有优秀的适应性。
第四,四川省、湖南省等四个省份为第四梯队。该梯队队伍普遍处于中部板块中游阶段,这和乡村电子商务从东向西方扩散的计划规律相近。
第五,广西省、山西省以及陕西省等省份均为第五梯队,该梯队不存在“村强——镇强”型淘宝镇大部分省份淘宝镇总量超过淘宝村总量,镇域电商发展为乡村电子商务的主导方式。
结束语
淘宝镇高速发展是乡村脱贫的主要手段,我国应明确当前淘宝镇发育的基本空间特点与梯度分布,明确不同区域淘宝镇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弊端,以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乡村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渺希,师浩辰,黄卓,等. 淘宝村城镇化转型的社会网络植入与演替机制 ——以广州市里仁洞村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2021,2(2):29-35.
[2] 周静,王帅,赵越,等. 基于e-TSC指数的淘宝村集群网络交易时空特征研究[J]. 上海城市规划,2021,2(2):23-28.
[3] 丁志伟,韩明珑,张改素,等. 县域尺度下中原城市群C2C淘宝店铺服务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2019,39(5):143-154.
[4] 张进澳,赵红梅,方高. 睢宁县沙集镇淘宝村发展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 乡村科技,2021,12(17):33-34.
[5] 兰菁,罗震东,何鹤鸣. 梯度与层级——基于淘宝镇的乡村电子商务空间发展特征[J]. 经济地理,2022,42(1):98-107.
[6] 陈文涛,罗震东. 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分工与集聚——基于淘宝村与专业市场互动机制的空间经济学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57(2):65-78.
[7] 李硕,张军民,王林申. 我国淘宝村发展特征及其应对策略研究综述[J]. 上海城市规划,2019(6):126-132.
[8] 李寰昊,虞大鹏. 城郊淘宝村产业与空间互动机制研究——以成都市土地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20,38(11):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