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的现状调查报告
摘 要:本调查报告目的是分析我院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及使用现状,为基层中医院推广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我们采用调查方法:选取2021年1月—10月我院门诊使用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2153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结果:我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人数占中药饮片使用人数的21.87%,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50岁以下的人群较易于接受中药配方颗粒。这次调查得到结论:基层中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 临床应用; 调查报告
我国传统医学瑰宝——中草药,经历了从散装中药饮片到小包装中药饮片,再到中方配方颗粒的变化,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现代药理学证实,融合了中医理论与现代制备方法的中药配方颗粒,其又称“中药免煎浓缩颗粒”、“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是在传统的博大精湛的中医理论指导下,是传统中药创新的一种表现。中药配方颗粒剂是近年来中药饮片发展改革的新型饮片剂型,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具有普通饮片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优点,是中药饮片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1]。
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中医药事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特别是各种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如发酵技术、超微粉碎破壁技术、中药配方颗粒等现代化技术的使用,让中医药这个传承几千年的古老学科走向新时代。中药配方颗粒是我院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上。我院自开始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以来,在临床应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免除了患者煎煮中药饮片之繁琐,但由于中药配方颗粒还未完全普及、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尚未完全了解,导致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偏低。本文通过对我院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的调查分析,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体会,利用中医药优势,推进基层中医院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2021年1月—10月门诊使用中药饮片治疗患者21534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自行制定统一的调查评定表。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配方颗粒使用信息等情况,收集所有调查信息逐项填写调查表,由调查人员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并作出调查结论。
2.结果
2.1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人数调查分析
本组资料中,使用中药饮片人数为21534例,使用配方颗粒人数4709例,配方颗粒使用人数占中药饮片人数的21.87%,调查结果表明,我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率较低。详情见表1。
表1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调查

2.2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性别调查
本组资料中,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中男性为1963例,女性为2746例,男性患者使用占总使用人数的41.87%,女性患者使用占总使用人数的58.31%。调查结果表明,在基层中医院配方颗粒临床应用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详情见表2。
表2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性别调查分析

2.3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年龄调查
本组资料中,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中50岁以上的人数为2992例,占总使用人数的42.30%;50岁以下的人数为2717例,占总使用人数的57.70%。调查结果表明,在基层医院配方颗粒临床应用中,50岁以下的人数多于50岁以上的人数,50岁以下的人群更易于接受中药配方颗粒。详情见表3。
表3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年龄调查

2.4中药配方颗粒主要使用品种调查
2021年剑阁县中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量居前20位的品种为炒白术、黄芪、当归、党参、柴胡、茯苓、太子参、姜半夏、炒白芍、川贝、生地、川芎、浙贝、红花、桔梗、酸枣仁、生地黄、山药、金银花、麦冬等。
2.5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共有98(75.9%)名医生回答了该问题。有37.8%(37/98)的医生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疗效不确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2.7%(32/98)的医生认为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的剂量规格固定,不方便医生临床使用;14.2%(14/98)的医生认为配方颗粒的价格比中药饮片高,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承受。还有部分医生反映配方颗粒存在品种不全、溶解度不好、口感较差、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等问题。
3.讨论
据近几年的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原始中药饮片的汤剂,许多患者不方便煎中药,进而放弃了中医治疗,导致中医门诊量呈现下降趋势,进而影响了中医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它既保留了中药汤剂的特色优势,又极大程度地方便了患者,在临床上深受患者的欢迎。配方颗粒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又克服了汤剂需要临时煎煮、耗时耗能、时间长易酸败变质等缺点,同时通过应用现代化的工艺如薄膜包衣等,可达到掩盖某些中药的不适气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有针对性的缓慢释药等目的。中药配方颗粒剂顺应了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改革[2]。相对而言,传统中药饮片一抓一大包,一煮一大锅,一喝一大碗的特点,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不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更无法与国际接轨。
进入新世纪以来,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下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其生产和使用都需在药监部门备案,质量标准相对更严格,要求生产厂家每个小包装上都有产品批号、有效期,这从一定程度上更能确保中药品质的稳定,也更加便于部门监管。一旦出现问题,有关部门只要追查厂家的批次,根据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即可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所以,与传统的中药饮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更好监管,更加安全,更适宜大力推广。
通过本次调查表明,我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人数较中药饮片偏低,在所有临床应用中,50岁以下的女性患者选择使用配方颗粒。通过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基层中医院应积极查找原因,采取各种措施,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宣传,重点针对50岁以下的人群,尤其适合于年轻人及出差的人群、学生,前景非常好,有理由相信这种新剂型中药能把年轻一代和中医药的距离拉得更近。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中药配方颗粒是在汤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中药剂型,是由单味中药经过提取、浓缩、制粒、干燥、包装而成,它在融入现代制药技术的同时,不改变其药效和药理作用,最大限度地保留中药饮片和汤剂的功能特性,具有疗效显著、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不易变质、容易保存等优点。
中药配方颗粒在传统中药发展历程中,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是一次巨大创新,现代中药由此在临床上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广泛应用,在推动祖国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同时,更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为断发展,为实现祖国医生与世界医学的接轨创造了新格局[3]。在这一大好形势下,基层中医院应抓住机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加大对中药的开发,争取医保政策扶持。同时,基层中医院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中药配方颗粒知识,使现代中药真正走上现代化、安全化、规范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魏莉,鞠萍.周广明晓英.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2,2(16):500-501.
[2]裴勇.中药免煎颗粒剂的临床应用及前景分析[J].中医研究,2011,07:30-31.
[3]汤俊,浅谈中药免煎颗粒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69-70.
[4]何佳奇,郑敏霞,王晓鸣,方敏娟,肖鲁伟.浙江省中药配方颗粒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2018(3):235-237.
[5]周梅梅,薛天祺,姚雯,范一航,王艳芳,周大创,陈嘉玥,茅宁莹,连锁药店承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职能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药师与药学服务,2018,1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