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华东石油局职业病防治,江苏扬州,225003)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企业文化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并使文化理念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本文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低碳企业文化建设介绍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途径,文章最后以节能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作实证分析,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节能;绿色低碳;企业文化;建设
一、引言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某种文化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准则等。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自身的管理风格和精神风貌,是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灵魂”,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企业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取得成功的法宝。
二、节能企业的背景介绍和文化建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中国石化持续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实施全过程清洁管理,开展减排降污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中国石化一直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理念,不断加强环境管理,完善组织与制度体系建设,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做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切实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中国石化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严格遵守业务运营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识别、分析环境敏感区和环境风险,在作业时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和生态涵养区。科学推进油气田废弃矿井周围、油气输送管线沿线生态环境修复和复垦复耕,全力保护区域生态环境。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项目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中国石化积极响应号召,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创新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持续邀请公众、学生、媒体、政府等社会各界走进企业,展示公司智慧、绿色、开放的企业形象。
“爱我中华,振兴石化”是中石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尽职尽责、和谐共赢,作为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员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建设和谐企业,培育团队精神,营造温馨、祥和、亲切、自然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员工的心灵和谐与人际和谐。关注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友好。
三、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是向心力,把整个企业凝聚在一起。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经过时间的考验,不断总结得出来,并被企业成员所认可。它向外代表一个企业,可以说是企业的另一招牌;向内则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也是全体成员的信念所在,而且它可以促进全体成员朝同一个目标前进。
2.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从企业文化的产生来看,企业文化主要是在企业创始人或企业领导人的倡导下逐渐形成的,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企业领导人的倡导之外,还有就是体现企业领导人主导价值观的企业制度的促进作用,也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的统帅作用。
3.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主导产品,正是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的熏陶下,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4.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基础功能。“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没有了凝聚力,从而也会丧失了持久的竞争力”。从企业文化的功能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功能:
一是导向功能。即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 二是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三是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是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对各种不合理的需要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五是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六是品牌功能。企业品牌展示一个企业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经济实力和企业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
四、节能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一)企业文化口号化和文体化现象严重
节能企业把“以人为本”经常挂在嘴边,但对怎样落实“以人为本”并没有认真考虑。这些仅仅停留在宣传层面上的标语口号,是否真实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管理风格,是否具有本企业的特色,能否得到员工的认同,能否真正地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值得深思。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认为组织员工开展文体活动,比如踢踢足球、打打篮球、唱唱卡拉OK就是企业文化,也是一个误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所凝练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和企业价值观。当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一部分,开展文体活动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但仅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或全部,是对企业文化的肤浅认识。
(二)企业文化的绩效难以体现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反之,则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文化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它的绩效是可以直接体现在经营业绩上的,但是,目前节能企业偏重企业的CIS形象战略,对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顾客价值观的塑造仍重视不够。
(三)企业忽略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只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传统手段。据企业文化网调查,目前只有13%的企业有专门的企业文化部,62%的企业文化工作分散在党委、工会、人力资源部及策划部等各部门。有39%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的而如果企业规模扩大,单靠人力资源部难以统筹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工作,必须由各个部门协同完成,这就要求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牵头,带动整个企业文化工作的开展。
由于领导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权力和个人魅力,使他可以通过他的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行为,强行使员工接受他的意志和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接受并模仿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正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领导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一把手”工程,所以才忽视了员工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
五、 加强节能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一)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在国有转制企业中,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合力共建企业文化的体制:在合资和独资企业中,可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机制,这样更有于工作的开展,更能被投资商、公司领导及广大职工所接受。党、政、工、青是企业组织机体的脉络,触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党、政、工、青、妇紧密配合,相协助把企业的各种理念规范物化为企业的各种文化,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渗透,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塑造企业精神,凝聚职工群体,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滋生发展的土壤,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维护,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时又能反映企业文化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根植于这样的土壤才能得起风吹雨打。
(二)树立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先进文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先进文化。对企业来讲,创新意味着创造性地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平衡,要把自己原来成功的经验否定掉,不断地战胜自我,否定自我,这样,企业将会在所有的竞争中取胜。
(1)树立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很难找到立足之地的。西方世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培育了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使冒险、创新成为民族的心理特征。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缺少创新的意识和开拓的精神,宣扬的是“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所以谁也不敢冒尖,人云亦云,随大流,成了行为的准则。而现代经济的发展,靠的就是开拓、创新。敏锐的市场反应,极强的创新能力,果敢的开拓精神,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2)要倡导个体创新。企业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它的主体和中心是人,人才是最重要的基础,而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成为这个时代支配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应当努力创造优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不断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踏上一条更加辉煌的创新之路。
(3)要提倡团队创新。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依靠个人能力、个体创造来实现,更是企业所有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的文化创新应着力引导、营造、开发一种与知识创新相适应的氛围,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和知识资源形成最佳配置,推动团队协作创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并获得最佳效果。
(三)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一批较高素质的企业家和职工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应该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因此,首先要搞好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其次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使二者的素质得到同步提高。一个企业若员工素质不高或者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其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四)建设完善机制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企业性质及企业发展的长远出发,统筹规划、系统实施。党政工团是企业组织机构的脉络,触及企业的各个层面。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防止一窝蜂,又要防止各自为战。这就要求党政工团以企业的全局为重,紧密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协助把企业的各种理念规范物化为企业的各种文化,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渗透,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塑造企业精神,凝聚职工群体,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滋生发展的土壤,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维护,有容纳企业文化的同时又能反映企业文化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根植于这样的土壤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只有建设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把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规范物化为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的良好的行为,才能帮助企业创造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
“以人为本”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内外,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各方面的权利、利益。因此,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把企业职工的福利及切身利益同改革放到显著的位置,特别是在大型的国有企业当中,只有真正地照顾到职工的生活和生产各方面利益,我们才可能真正把所有的企业职工团结在一起,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这是企业领导者的一项道德标准,更应该成为企业本身的制度性标准。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将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人即员工的身上。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
六、 结论
作为节能企业管理者要认清建设节能企业文化以谁为核心的问题,这是节能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节能员工作为企业一切生产实践行为的执行者,应该是节能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心甘情愿、一心一意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相互支持、相互学习;节能企业的管理者要为员工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帮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使每个员工的潜能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使其形成一种力量,把所有的员工都凝聚在一起,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的理想。
参考文献
[1] (美)科特,(美)赫斯克特 著,李晓涛 译.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0
[2] 徐震宇. 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M]. 北京大学出版2004-4
[3] 王超逸,马树林. 最卓越的企业文化故事 [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1
[4]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企业信用信息 . 2015-11-12
[5]中国企业文化网http://www.7158.com.cn/
[6]世界企业文化网http://www.wccep.com/
[7]宋雪莲、刘若凝:《“解码”企业文化》,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1月12日版
[8]华瑶:《企业文化与评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刘世英、谢文辉、王丽平:《赢在中国-首季赛12强语录》,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