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数字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反思

《数字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反思

日期: 2021/6/13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 方晓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多年关于《数字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授课经验以及士官学员的学习特点,提出了本门课程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构建理实一体、以学员为主体,变“学会”到“会学”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 士官教育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创新
  
   一、 士官教育的特点
   士官教育作为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官教育相比较,士官教育更贴近岗位、贴近装备、贴近实战,具有更强的岗位指向性,必须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适应岗位任职需要,解决的是担任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随着军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士官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紧随改革步伐,切实提高学员学习能力,提升学员素质,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士官学员情况分析
   士官学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显著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入伍前他们大部分是高中肄业和初中学历,少数具有中、大专学历。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基础薄弱,演绎思维、递进思维以及推理思维比较薄弱,自学能力较差。
   (二)学习动机不强,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员都有两年以上的部队经历,对部队现实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普遍反映离开课堂时间太久,错过了学习基础知识的最佳时期,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以及意愿不强。
   (三)思维活跃,竞争意识强
   所有学员都为90后,最小的99年,作为新时代的军人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参与意识,表现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动手能力较强。
   三、 现有教学模式的分析
   《数字技术及应用》为航空管制雷达维修专业教学大纲主要课程,是继《电
   工技术及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后的另一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警戒引导雷达维修、航空管制雷达维修、电子对抗装备技术与维修、无人机任务设备运用与维护等专业课的先导性课程,其讲授内容大都为实用电路,和实际装备、电子产品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它是电类专业工程教育的起点性课程,许多具体电路都有工程背景,需建立工程概念和工程思维,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 教材内容落后,没有与装备紧密连接。
   教材是教员向学员传递文化信息的载体,不仅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士官院校主要是以自编教材为主,在编写的过程中仍然比较注重理论系统的完整性和内容结构的系统性,在技能培训以及与装备连接的紧密性存在明显不足,一本给士官任职教育学习的教材跟其他职业培训类教材没有多大的区别。
   (二)教育资源数量少、质量差
   学校建立了对应课程的数据库系统,但该系统仅仅停留在考试抽选的环节,
   离开课堂,士官学员基本没有对应的平台以及训练系统来学习。
   (三) 授课过程手段单一,没有借助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士官学员本来就缺少抽象化思维,应该结合他们的特点提供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模式,教研室采购了一些示教器材,但由于教室对应的配套设施少,携带不方便,所以很多教员不愿意使用,而把他们闲置起来。
   (四)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脱离
   军改期间,由于教员的紧缺,现有的教学一般都是分成两种不同的教室和教
   师来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的不统一性,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学生无法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同时得到最为直观的认识,学习的成效也是比较低。
   四、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一) 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材设计前应对相关职业和岗位所需职业技能进行分析调研,征对专业职
   业能力构成来组织内容,在内容选择上要把握基础理论“实用、够用”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注意把新装备、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以实践技能为主线,理论为其服务,同时考虑职业资格证书的内涵要求,使学员毕业就能上岗。
   (二) 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系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教学资源建设无疑是要以学员为学习主体进行综合分析,满足学员学习欲望而制作的教学资源,可以作为辅助学习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有利于他们进行选择性、个性化的深度学习,有助于延伸和拓展学生知识面,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虚拟仪表、仿真软件等手段对所学内容消化理解、巩固提高;利用网络平台,相互讨论,互助交流,辅导答疑;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实践能力,突出个性培养;实现课上向课下延伸,课上课下无缝对接。
   (三)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理实一体化,加深专业技能的培养
   《数字技术及应用》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要弱化理论,强化实践,突出应用,满足需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首先要构建现代化教室,配备做实验所需要的一切实验设备资源以及能够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可以把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展示出来的教学设备,如双投影、示教演示、可视化操作平台等;其次不仅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部队的需要和专业内容的调整时时调整更新实验内容,使其时刻能够服务专业课程和部队,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新实验设备,建立并开放虚拟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可以自主学习跟上时代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员为中心,学员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数
   字技术及应用》的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中,变“以教员为中心”为“以学员为主体“,从以前的传授知识为主变为培养能力为主,采用较色互换,让学员登上讲台,教员在旁边通过引导、提问以及设问,让学员在整个过程中完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连接,把知识逻辑转变为应用逻辑,在理实一体课程中实现学以致用,用理论武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理论知识是实践动手操作的基础,理论和实践互相补充、相互验证,在无形中实现学员实现能力的迁移,提升了职业素养。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知识能力迁移。
   (四)第二课堂丰富多样,个性培养更加鲜明
   采用“共性”和“个性”两条主线,在共性基础上,强调个性化教学,对学有余力学员,课上推行学习标兵和小教员制度,课下组织学员组建兴趣小组,鼓励学员参加学校科技小制作、学院空天创新杯以及全军士官电子大赛等活动,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强化个性发展,突出个性培养。从而无形中形成自主学习的风气、提升专业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薛雪东《关于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新课程研究,2012,1(120-121)
   【2】 苏建成《构建新型士官教育的教学模式》,教育改革,2012,1(33-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