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如何利用生活化策略提高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成效

如何利用生活化策略提高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成效

日期: 2020/12/12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李海燕

摘要:德育工作对于中职院校的师生来说都是重要且必要的,因此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以此提高思政课程的成效,让思政课程所学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成长的支撑力和推动力。在中职思政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策略的应用,能够对思政教学设计起到良好的优化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借此来获得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因此中职院校的思政教师们还需要将生活化策略融入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作业中,借此来获得两种的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策略;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成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要求各中职院校能够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还要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思政教师不能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思政理论知识,应当将生活化的策略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实践从而真正了解思政课程的含义和内容,这样才能够让中职思政课程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
   一、中职思政课程生活化策略的内涵
   思政课程生活化指的是教师在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基础上,进行思政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思政课程的含义跟内容。[1]教师不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学生步入社会后可以了解社会中应当遵守的思想道德规范和相关规定,这样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其更好的适应社会。而且思政课程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学习到许多哲理,这样也为学生更好的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奠定基础。
  
   二、中职思政课程生活化策略的必要性
   教育和生活息息相关,教育的理论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沉淀和总结,而人们又将理论不断的进行实践。目前教师只是以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好的用于实践,这样学生就不能较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中职学生很快将会步入社会,其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现行的道德规范,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中职学生在社会中具有较为良好的竞争力。
   目前,虽然中职学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认识,但是由于其缺少社会经验,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鱼目混杂,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开展思政生活化教学,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甄别意识,鼓励高职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积极创新。[2]此外,在生活化思政教学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会更强,教师能够及时感知到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思政教学指导,有助于优化思政教学设计,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发挥出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主导性,提升高职思政教学的整体水平。中职教学中将生活化渗透到思政课程,能够对中职学生以后高效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创新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娴熟的技术技能,才能更加具有竞争实力,因此生活化思政教学对中职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十分重要。
  
   三、中职思政教学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中职学校在开展思政课程时,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人,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思想动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思政教学,梳理出清晰的思政教学目标,通过融合爱国教育、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文化教育、道德修养等内容,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就目前而言,中职学生在开展生活化思政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很多中职教师没有将生活化与思政内容紧密的衔接起来,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讲述,很多学生对思政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不明确,难以将思政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践中,进而影响了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够了解,由于很多中职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习中自控能力也不强,如果教师在思政教学中采用比较枯燥的方式,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四、如何利用生活化策略提高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成效
   (一)在教学中融入实践内容
   中职教师在讲授思政课程时应当融入实践内容。在编写课程教材时添加实践的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例子更快、更好的理解思政知识,将理论化的思政知识添加生活化的内容,可以让抽象的思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学习思政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中职教师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有关于不良行为时,应当列举学生在生活中所知晓的不良行为,使学生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生活化的策略了解到抽象的思政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规范自我的行为。此外,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丰富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将思政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如:组织开展以“诚信”“爱国”“协作”“创新”等为主题的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小品短剧表演等活动,通过在具体的生活化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思政学习的内涵,进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或者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到社会中学习思政内容,如:到社区、广场、公园等场所,为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在提升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能够让中职学生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延伸思政教学的广度,增强思政与生活之间的粘性。
   (二)教学过程融入生活化策略
   中职教师应当将较多的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了课堂的内容。[3]
   而教师在教导新的学习内容之前应当设置较为有趣、生动的生活情境,这样在授课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主动地投入到接下来要讲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充满热情学习并且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以及培养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思维。从而丰富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的氛围,使课堂更加精彩。
   例如教师在讲解《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关于个人的礼仪形象内容时,应当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良好的礼仪形象,也可以设置一个生活情境,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倒茶和接杯子等礼仪习惯,教师在这几个学生上台前和上台后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和表情神态,在他们表演完成后对他们的表演所展示的礼仪习惯进行评价,评价他们上台前走路的礼仪是否符合规范,评价他们接杯子的神态和动作是否谦恭,在评价完毕后给学生讲解礼仪的相关知识,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一些小常识,从而为中职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作业融入生活化策略
   家庭作业是学生展现自己理解能力的最好载体,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发挥其引导作用,多给学生布置一些贴近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此提高其实践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们根据已学的思政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通过作业可以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更好地提升教学成效。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化思政作业进行全面的评价,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生活化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之间的协作、创新、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借助互评与自评的方式,让学生自我纠错,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进行“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立足于学生实践生活的基础上来进行思政作业的布置,并且可以设置一次由学生自主体验的演讲活动,主题可以设置为“假如我是一名街道管理人员....”让学生通过上台演讲的方式,增加自身对于思政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对于民主管理的政治概念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完成思政作业的实践中获得经验教训。因此思政教师还需要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到思政课程的教学作业中,深化学生对于思政教学内容以及政治政策的认知水平,从而满足学生们对于该课程的现实需求。
  
   五、结语
   思政教育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于中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思政教学需求,因此中职教师应当将生活化策略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中,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思政理论知识,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思政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巧年.微控制器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4)
   [2]栾世杰,潘杰,李森.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上海包装.2019(10)
   [3]田谢军.高职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