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中专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及对策探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中专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及对策探究

日期: 2020/6/9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胡冬宏

摘要:伴随我国中职教育模式改革日益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线上互动及设计引导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大多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与优化性对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质量、效率提升影响颇大。本次研究将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中专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三阶段;机电专业
  
   前言: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下我国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主要形式之一,具有较大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有关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中专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及对策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混合式教学优势分析、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课中知识内化阶段、课后反思提炼阶段等,本次研究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中专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及对策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及三阶段混合式教学优势分析
   (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社会及政府对中职教育与技术人才培养日益重视。但中职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与定位性,往往从教学资源及理念创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极易受其影响波及。以中职机电专业课学习为案例,学生学习现状具体如下:第一、缺乏兴趣引导,学习的主动性欠缺。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无法从兴趣角度出发,存在应付化、过场化学习情况。机电专业知识多为复杂、繁琐,需要大量机械、电工及数控计算公式引用,这对原本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生无疑造成障碍形成。很多学生都采用逃避、放弃等负面学习态度应对,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兴趣激发极为不利。第二、过于理论化且缺乏操作性。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但通过分析研究后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对书面、试卷等进行解答与知识点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严重缺乏其实践操作能力[1]。
   (二)三阶段混合式教学优势分析
   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是当下一种较为先进及科学的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它是将教学内容与时间进行延展,将空间与时间进行合理设计。中职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理论进行实际结合,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工作开展。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机电教学中具体优势如下:第一、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等立体化教学体系,在机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件制作方式,实现了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总结、线上交流、下线反思的重要目的。第二、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混合式教学中强调了教学资源的发挥利用。如学校、家、教学平台、网络媒体、手机电脑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利用主要工具。
   二、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中内涵特点
   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方法之一。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将中职机电课教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系统优化,将其设计层面与步骤过程进行认真分析[2]。进而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将其教学内容、知识点等进行全面传授。基于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实质内涵,该特点如下:第一、促进了自主学习氛围及兴趣营造,通过线上交流、线下分析等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提升了学习意愿与兴趣促进,使机电专业学习成为一种乐趣。第二、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解、细化。例如:课前为自主预习、课中为知识内化、课后为反思提炼,这与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要求不谋而合,该专业课程正是需要理论预习、核心掌握及实践反思。因此,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中价值性较大[3]。
   三、“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一)模型构建
   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下最为常见的方法模式之一,其主要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反思提炼三部分。模型构建方法如下:第一、课前自主学习模型构建,教师需要对机电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设计,将其制作成媒体课件并进行网络上传,通过教学平台方式邀请学生加入,即课前自主模型构建。第二、课中知识内化模型构建,在课中知识内化模型构建中,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通过现场教学与平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机电专业知识进行内化消解,提升学生对机电专业课内容的全面掌握、系统了解。第三、课后反思提炼模型构建,在其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上述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总结分析,并以习题、问答、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任务下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进行深度反思,最后教师通过线上平台对其进行成绩考核。同时,在其过程中需要对教师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进行巩固提升,只有教师自身能力提升才能起到模型快速构建的实际作用[4]。如定期、定时举行业务培训,让教师可以对网络技术、媒体技术进行掌握了解,通过主题活动开展,加快教师教学理念创新,进而为引导教学与模型构建奠定基础。
   (二)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该阶段教师需要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进行明确选择。并对学生学习目标与教学计划进行设计规划。以电路与电机课程为案例 ,在该课前自主学习应用中,可以将电路知识内容制作成媒体课件,多以三维模型为主,将电路布局与理论知识进行标出。其后教师通过将此三维模型进行平台上传,让学生先对其进行自我消化、掌握理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对三维电路模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对知识点不理解、不掌握。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自主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自主角度出发,对电路、机电等教学内容进行快速掌握,也为提升学生自学质量打下重要基础。
   (三)课中知识内化阶段
   该阶段是三阶段混合式教学重要核心节点,同时也对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以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案例,在该课程内容设计中教师将知识点、重点、疑点等以问答形式传输到教学平台当中。学生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逐一回答,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最后评价[5]。另外,教师在评价完成后需要对单片机原理构造与功能发挥进行讲述,结合单片机三维模型,将其相关理论与知识进行小节分析。该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互动交流、实践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快速内化。接口技术一直是当下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面对问题之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对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进行理论讲述、实践操作。利用相关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教学APP及平台等完成实践操作,使知识内化的效果性得以突显。
   (四)课后反思提炼阶段
   课后反思提炼阶段是对所学知识及理论操作的总结、分析,并对其自身学习不足及问题进行反思。在该阶段教师需要对上述章节的教学内容、知识重点、实践问题等进行总结归纳,并将其制作成媒体课件,通过网络平台与APP完成互动教学[6]。学生通过对教学平台内容进行学习,对自身不足及不懂问题等进行印象加深,并对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进行分析反思,将其问题节点进行提炼,为日后的学习成绩提升与成长进步打下重要基础。当然在该阶段教师也可以从引导者角度出发,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最后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自身能力发挥为主,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分析能力、应对处理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开展起到推手作用。因此,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反思提炼三阶段模式进行应用。将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等进行全面提升,最后通过对实际教学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其效果较为显著,且意义重大[7]。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中专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质性、重要性进行阐明。并结合当下我国中专机电专业教学现状,对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实际应用,为中职教育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华.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0(04):170+172.
   [2]孙天彦,罗明月.stem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类专业教学应用探究[DB].https://www.kj009.net.
   [3]温秀兰,王东霞,乔贵方,等.“互联网+”环境下专业基础课多元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305(01):16-18.
   [4]倪笑宇,梁建明,钟晓春,等.实践环节精准教学模式在机电一体化课程中的研究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69.
   [5]李强,侯娟,吴娟娟,等.混合式教学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9,282(04):254.
   [6]符林芳,代美泉.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J].才智,2019(02):155-156.
   [7]潘东芳,乔运峰,方燕.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农业工程,2019,9(03):102-1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