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求职技巧 > 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五年制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日期: 2020/6/6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弛 泰州技师学院 孙潇潇

摘要:五年制高职阶段包含三年中专学段及两年大专学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由于五年制高职各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差别较大,专业课程教师职业指导能力较为薄弱,班主任的职业指导能力参差不齐,学校重视程度不一致等问题。职业学校正在努力推进契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五年制高职;现状;对策
  
   新时代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养、职前准备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明确指出,中职德育六项内容就包含职业生涯教育,其中涵盖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以及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三个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也要求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创新创业活动。这些要求都指明新时代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亟待开展符合其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但是由于个体间的接受差异和五年制高职的教育模式局限,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往往不同程度地得不到保证,影响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质量和职业生涯发展。由此可见,加强五年制高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符合当前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职业人生发展的需求。所以,五年制高职教育阶段必须加强针对学生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五年制高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新生事物,从属于思政课程之中。五年制高职学校都要开设德育课程,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也将此纳入教学管理的督导和评估中。但是实际教学中相关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具体表现为缺乏专职的教师担任此项课程的教学,而仅仅是作为普通德育课程的部分章节进行教学。因而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完整的教学环节和后续教学的可能,从而未能满足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需求。
   (二)指导教师专业性不强,学生专业契合度不够
   一方面,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的缺乏,是造成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性和连续性不足的根本原因。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是兼职教师,其主要教学业务为德育课程,甚至是其他学科。他们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解停留于德育教材的讲授,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能提供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不用说后续指导。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专业门类较多,各专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差别较大,德育教师只能提供较为宽泛的职业指导方向和意见。契合学生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具备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职场就业等的实践经验,还要结合社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此外,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所必须考虑的。
   (三)学生职业理想不明晰,规划能力及意识薄弱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明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薄弱的直接原因。五年制高职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作为生源,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职业观尚未建立,所以在进入职业学校学习阶段是初次接触职业观教育,这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的关键期。五年制高职阶段应当系统规划学生的职业观建立轨迹,有效利用专业知识框架的构建,顺应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规划职业成长的路径,提升学生自身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二、五年制高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探讨
   (一)构建班主任主导,专业课程教师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队伍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职业规划教育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着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导质量以及其可持续性。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对指导人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社会学、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咨询服务辅导、就业指导技巧等内容的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指向性特点,笔者认为五年制高职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实施以班主任为主,以专业课教师为辅的导师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对学生个体情况了解深刻、专业课教师对职业发展指导作用明显的特点。另 外,学校还应配备、引进或聘任熟悉市场、善于服务、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职业生涯指导专业人才,从而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专业教师为指导、专兼结合的、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
   (二)重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双轨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要与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同步化。同步化是指学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 育时应构建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同步化是针对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设置与思政课中,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发展特点,有序性地同轨进行。
   (三)教育指导与社会实践结合,确保职业生涯教育可持续发展
   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重视在教育指导和社会实践方面相结合。五年制高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专业对象,区别对待和专门指导,除了严格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要求进行规范化教育与培训外,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期望以及能力状况等分类培养与指导,并实施相应的社会实践。客观地认识学生自我的能力、兴趣等方面,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参考,消除其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协助其进行合理 的职业发展方向定位和后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峰. 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好家长,2018(57)
   [2]金 霞. 浅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DB].https://www.kj009.net.
   [3]陈坤林. 中职中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63-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