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及路径的思考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ang Bi Jie
(Department of finance, College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5)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摘要:我国经济在建设的过程中,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其中区域经济在其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对我国市场经济有较好的调节,可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这就需要对发展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解决,以此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本内涵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mong which the reg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a large extent, it can regulate China’s market economy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China’s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ome factor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China, which requir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eriod, and on this basis,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m comprehensively, 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asic connotation
前言: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实现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我国经济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西部开发战略,并且在此基础上我国一些地区工业区区域经济不断发展,逐渐缩短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差距,特别是我国颁布了相关政策将区域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这就需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实施有效的协调,这对国民经济的提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期间,遇到了一些瓶颈,在此期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解决,以此为我国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指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期间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出于沿海与内地、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以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对经济区域进行协调的主要目的是将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的发展差距缩短。其次,由于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特别是西部经济与东部经济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在较大程度上打破了经济平衡,导致东部经济水平高于西部,这就需要对区域经济采取一些措施全面协调。再次,在对我国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体经济为基础,使不同区域之间实现较好的经济往来,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区域之间进行有效的联系,以此确保整体经济结构实施有效调整[1]。最后,政府需要对区域之间的投入与政策支持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使不同区域基尼发展水平达到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以此降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
首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其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是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在此过程中所有经济关系调整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其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还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在协调期间经济的发展会受到区域的影响,同时不同区域在发展期间存在一些问题,使区域经济在协调发展期间存在较大的互制性,为了缩短区域经济差额,应当对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面协调[2]。最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还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特点,主要是与区域经济协调发是一种动态性特征,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协调内容是协调发展。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依据
3.1 理论依据
所有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基本规律,在此过程中所有政府部门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区域发展实施有效的调控,不但能够加快区域自身的较快发展,而且还能够通过对区域关系实施全面协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此外,通过区域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较好体现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必要性,从经济规律角度进行分析,老年区域一般情况下以传统产业为主,在中等发展中的区域需要对产业结构与布局实施有效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为老年区域,并且在此基础上若老年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会导致区域病的发生,比如经济落后、膨胀等,导致综合经济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3]。所以,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接近中等发达水平,需要从应当在全局统筹的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实施有效发展。
3.2 实践依据
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内需存在一些不足,并且在此基础上时间性对较长,同时由于材料与农副产品价格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此外,从宏观经济扩张时期,区域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增长会存在较大冲突,这就需要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性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以来,东部区域经济的发展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在此基础上需要对东部产业结构与布局实施有效的调整,并且在此基础上需要对产业与技术实施有效转移。对于东部地区也正逐渐进行有效的转移。除此之外,我国西部地区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具备产业转移条件,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区域发展实施统筹,极易导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致使东部地区同时发生产业膨胀与萧条,这就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治理,这在较大程度上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完善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有市场调节来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市场调节能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尤为重要。但是,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需要政府应当进行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西部工业区越来越重视,并且在此基础上采取了相应措施,提升其加快其发展速度[4]。但是,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调控机制不完善,同时在过去对东部地区发展关注度相对较低,并且在此基础上没有较大的投资,彼此与中西部相比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4.2 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发展目标,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提升经济滞后地区的发展速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法律法规对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实施全面完善。此外,法律法规由于存在一定的完善性,这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一些区域经济相对滞后,并且有了政策支持,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及导致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问题,这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
4.3 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区域经济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较多地区在发展期间会对当地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出现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情况,会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期间,极易存在生态环境问题,这在较大程度上会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对全国经济持续增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
5.1 宏观调控机制的完善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在宏观条款调控机制基础之上来完成,政府对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力度会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生较大影响。此外,由于区域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是有经济以及政府之间所致,这就需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消除此种问题。为此,需要政府构建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5]。在对市场进行调控的过程中,规范市场行为与秩序,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关措施,使东部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政府还需要对经济发展滞后地区进行支援,特别是需要给予资金支持,以此使经济落后地区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经济建设,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以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2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
我国区域经济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因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特点,比如自发性、滞后性等,导致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致使一些问题的发生,这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在此过程中应当对其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相关法律来完成。因此,需要构建法律法规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对区域经济市场秩序与行为有效规范,从而确保不同区域之间具有较高的良性竞争与合作能力。比如,政府应当出台有关中西部以及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对不同区域经济关系实施有效协调,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地域性法律法规存在的一些不合理规范进行全面革新与优化,以此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3 完善区域间统一市场体系
我国在进行不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区域经济统一发展,政府应当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这对不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开放程度的提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能够确保不同区域经济实现一体化发展,这对我国经济整体经济持续提升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应当形成规范性的市场体系。此外,不同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当转变发展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树立开放型的市场发展理念,在此过程中需要引进外部人才与资源,以此为不同区域之间人才与资源的优势互补奠定良好的基础[6]。除此之外,还需要把资源放置到市场中实施优化配置,以此能够确保不同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弥补经济发展缺陷,确保自身优势产业的较快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当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并且一些发达区域需要有全局观念,帮助经济滞后体地区的较快发展,经济滞后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招商引资,采用先进的发展技术,增加资金投入,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经验,以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4 经济滞后地区应发挥自身优势
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区域,需要在发展期间寻找特色资源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立足点,以此为该地区优势产业较快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区域经济结构有效调整,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比如,我国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较为丰富的资源,这就需要对该资源进行全面开发与利用,通过西气东输项目对其他项目进行开发,这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因中部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在农产品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结合钢铁、化工等产业,也可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以此为区域产业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东北工业区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改变发展理念以及引进先进技术,以此促进工业的较快发展。
5.5 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我国区域经济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这在较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政府应当在进行制定相关政策对该企业进行扶持,以此确保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较好的转型,这在较大程度上符合我国现代企业发展需求[7]。比如,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对该部分企业征收环境税,这对区域污染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型具有较大推进作用。对于我国一些新能源企业,政府可以减免相关税务,以此为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不但能够提升环境质量,而且还可为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对我国总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但是,在发展期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区域经济在发展期间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法律法规,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区域经济较好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严飞, 王强. 浅谈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及路径[J]. 农技服务, 2018(6):96-97.
[2]傅娟娟.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视阈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J]. 市场论坛, 2019(9):258-259.
[3]王华星, 石大千, 余红伟. 高铁开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吗?[J]. 上海经济研究, 2019(11):59-69.
[4]王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分析[DB].https://www.kj009.net/.
[5]蒋心路. 浅谈如何使低碳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市场周刊, 2019(7):75-76.
[6]周伟林. 比较的视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划与构建[J]. 上海城市管理, 2019(5):11-14.
[7]赵春艳, 王珊珊.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萍乡学院学报, 2019(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