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简要分析了当前机械专业发展建设中的困境与挑战,并针对如何摆脱机械专业的困境,在把握专业发展机遇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专业;现状;对策
伴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人们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此外,各种先进的工程机械、新型的工程材以及新工艺的研发和引进,工程机械设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机械具备了电子电工、液压与液力传动、自动化控制等功能。在这种形势下,虽然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升,但维护和操作难度也变得更高,给普通的机械维护、操作人员带来了挑战,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缺口逐渐扩大。
一 机械专业的发展现状
1.人们对于机械专业的认识偏差
和其他普通高校的专业相比,机械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许多家长及学生对于机械类专业存在偏见,一提到机械专业就会联想到车间、一线工作、不良的工作环境等。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当前机械专业的生源越来越紧张。除此之外,机械专业在招生工作中也未进行针对性的宣传,许多人认为工程机械专业毕业后就业环境差、收入低而且危险性高等原因也是造成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现阶段国内的工程机械专业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缺乏专业特色,并且培养出来的人才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影响了机械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发展。(1)机械专业只重视学生的理论课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关心不足,学生长期地处在这种枯燥的学习环境下对于专业课堂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少;(2)机械专业教育存在着“闭门造车”的现象,与行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偏差。高校中只按照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目标,虽然这种方式对于强化学生的理论能力有所帮助,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二 机械专业发展现状的对策分析
当前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不断扩大,给机械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由于成本过高以及生源不足等原因也给机械专业的提出挑战,如何才能实现机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做好机械专业宣传工作,纠正传统机械专业偏见与误区
针对当代社会对机械专业认识存在的偏差与误区,应该针对机械专业新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机械专业。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的就业市场内每年最少涌入了900万适龄人口,其中高水平技术人才数量短缺,其就业市场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要结合当前人才市场的具体情况,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强调自身的办学特点、就业指导、从业竞争力,让社会各界、学生及其家长意识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当前人才市场中所具备的就业前景,发掘出能够让学生顺利成才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让他们意识到机械专业未来发展的优势。除此之外,机械专业还要在原有招生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从经济效益、社会需求以及薪资待遇等角度来宣传机械专业的就业前景,帮助学生及学生家长了解机械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排解学生及家长的顾虑,着重强调工程机械专业的就业空间以及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发展潜力,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机械专业。
2.以行业发展需求和方向为导向,努力提高机械专业办学质量
对于机械专业而言,办学质量的优劣对于整个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质量才能够在社会环境中产生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成长给予更多的选择空间。(1)要主动、积极地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流,例如积极探索、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可以邀请企业内的专业人员到校内担任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运用实践指导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机械专业课程中还要按照当前市场发展的趋势来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大专业课程专业性和实用性的力度,确保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与市场需求相接轨。(2)邀请国内知名的专家或者业内的知名人士到校内进行讲座或者现场指导,以此来提高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3)要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式之后,再深度发掘机械专业教材里的内容制定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践操作环节中。(4)想要提高办学质量最为关键的是要重视机械专业课程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与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
3.注重多学科融合,努力探索和发展新工科建设
近年来,许多学者与专业人士相继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即“新工业论”或“新工业革命”。“新工科”建设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形式下,不同产业间的相互融合,模糊了传统的产业界限,产生了许多跨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从而进一步带动产业的变革。做好机械专业的“新工科”建设工作要从专业结构重组着手,按照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与标准来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传统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新工科建设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帮助学生完成跨专业、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探索学科融合的新途径。
4.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完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从现代工科教育的规律和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来看,科学实验、工程训练、实践实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因为机械专业本身具备明显的技术性和交叉性,课程内除了掌握各类理论内容外,还要接受操作、分析、设计、调试等不同的实践考核。所以要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区域专业人才需求以及专业理论教学需求,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完善实践实验教学模式与内容。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培养出更多的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做好全面的市场调查,再通过做好招生宣传吸引生源,提高机械专业办学质量,以及拓展机械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等方式,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专业体系,以满足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宏春. 工程机械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 交通职业教育, 2012(1):26-28.
[2]王利, 刘睿, 莫玉梅, et al. 面向新工科的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 内燃机与配件, 2018, 275(23):254-255.
[3]韩莉莉. 浅谈机械类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J]. 科教文汇, 2016(17):58-59.
作者简介:牛亮,男,(1987.5-),黑龙江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
教改项目:
①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建设项目。(渝教高[2018]22号)
②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