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对中职院校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探索

对中职院校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探索

日期: 2020/1/17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 陈秋林

摘要: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于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应用型人才,通过开展中职物理教学可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的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能够为中职生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中职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理课堂教学;新探索
  
   中职院校旨在对综合性社会人才的培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新探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促进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高,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致力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起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融合实际生活,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1]。
   1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当下为更好的培养人才,传统“填鸭式”、“教条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为此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更好的推进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强调师生互动,强化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帮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其交流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通过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对知识的获取和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面对困难时,鼓励他们积极的探索与挑战,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需要树立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能够自愿、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2]。
   如:对于《运动和力》中质点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需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课堂教学,主动的思考、探索问题,激发思维,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解决。教师可对撑杆跳高运动进行简单的讲述,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刺激性很强,通常可分为助跑、撑杆起跳、越过横杆这三个阶段,然后提问学生,运动员在以下情况下能否看作质点?其一:参照训练录像,教练员纠正运动员错误;其二,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分析;其三;运动员所跳高度的测量。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通过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回答,然后指导学生充分的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对主体意识的确立,在激发思维的同时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认真钻研教学,精心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认真钻研与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以此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材作为教学过程的重点与最为基础的知识,在教学中通过精心的组织,再加上教师的导向作用,可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习。为更好的促进其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需精心的组织教学,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显著提高[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物理知识和科技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科技发展迅猛,物理知识与技术获得不断更新,为此需及时更新中职物理教材,与时俱进的学习新教材内容,更好的发展科技。
   3物理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真正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教育。教师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需将鲜活的生活情景有意识的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促使他们意识到实际生活中到处包含了物理知识,唯有此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单纯的开展理论教学,需在实际生活中引出物理规律、原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发展创造性思维。基于此,教师可将各种生活情景适当的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以此可缩短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物理学习价值进行充分的感受。
   如:在学习摩擦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结合自行车这一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以此对摩擦力的产生与作用进行更好的掌握。自行车前进的原因在于借助后轮、地面之间的摩擦,其方向是向前的;而前轮摩擦力会阻碍车运动,其方向相反于前进方向。由于两个人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以此才能推动自行车匀速运动[4]。
   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日渐广泛,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以粉笔加黑板,而现代教学则是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或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传统、现代教学手段,可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提供综合型应用人才。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培养现代综合型应用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为此中职物理教师需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对中职教育特点进行充分考虑,以此制定出与中职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陆连洪.对中职院校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分析[J].中国培训,2016(08):140-141.
   [2]张晔.林业院校中职物理课堂引入教学的探析[J].园艺与种苗,2015(02):31-32+35.
   [3]赵渊.对中职院校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86-187.
   [4]李红霞.中职院校物理课堂教学魅力的营造[J].学周刊,2013(35):1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