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信息化技术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信息化技术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日期: 2020/1/15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马增祥

摘要:当前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行业,推动了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能够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从信息化技术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下,职业教育开始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要求是能够了解汽车的组成构造和实际的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充分掌握汽车诊断和检测方面的技术。但是汽车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过于偏向理论化,导致培养的学生不适用于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选择相对应教学模式
   对于中职学生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选择教学模式时,需要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电动发动机的维修》是一门专业的核心课程,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做合一”中掌握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学生需要首先具备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新的事物。例如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首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该种模式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操作和知识技能教学方面十分适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需要学习的内容隐含在学习任务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可以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在汽车维修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根据所选定的教学模式搭建相应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信息化技术作为课堂教学运用的重要物质基础。搭建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为师生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构建集理论、虚拟和实物为一体的教学场所,能够建立系统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信息化教学平台主要将校外区域和校内区域联系起来,安装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和软件等实现互联网信息的互通。(1)在校外区域,学生可以通过安装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软件的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直接接收相关的学习任务书、维修手册和学习视频等,同时在线上进行实践交流,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通过该种学习方式能够实现带着问题去实践的目标,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校内区域学习主要包含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在学习区域中,有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投影显示设备,师生之间可以进行理论教学和小组研讨等,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还安装有一些可供实践的虚拟仿真软件和测评软件,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之前,先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仿真演练,然后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测评。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应用
   1.使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准备
   在传统的汽车维修教学中,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获取信息多是来源于相关的维修手册和教辅参考书中,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能够主动发现信息和收集信息,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利用掌握的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断转化为实践,内化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改革作用。
   2.多应用多媒体中的仿真技术
   在汽车维修的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视实践能力,一些学校在教师资源和设备资源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对实践设备的损耗也是相对比较大,通过利用汽车教学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训,根据相关的信息导航进行实际操作,仿真实训中,能够身临其境,对故障的进行诊断,了解汽车典型的常见故障,选择相应的工具、维修资料和仿真检测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还可以进行交互操作,在不断的自主和反复练习中,能够为学生的实操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在汽车专业维修课程教学中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方便学生进行自学,解决了学生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虚实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宋飞,吴会波,熊江勇,张世刚.信息化技术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22):16-17.
   [2]丁亚东.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5.
   [3]张东燕.信息化技术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14(04):31-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