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育人的探索实践
摘要: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坚持融合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团结协作教育、培养学生查阅手册遵守规范的习惯,帮助学生顺利从学校进入企业实习工作。同时教师应与时俱进,提高思想修养,以身作则,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汽车专业教学;育人
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了教师应当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教书育人,更要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领域,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由此可见,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汽车专业课的教书的任务在汽修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有着清晰地叙述;育人的任务在中职汽车制造与维修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和课程标准中也有着明确的规定。教书与育人这两者密不可分,若能合理的将德育融合于智育技育之中,既教之有物,又润物无声,学生会感觉言之有理,易于接受,专业课程的教学也就可以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以汽车底盘专业课为例,谈下笔者做法和体会。
一、 汽车底盘专业课程育人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从讲授绪论开始,就发挥好专业课程的优势,滋润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转变学生“只是来职业学校学技术,将来找个汽修厂工作就行”的想法,诱发学生的责任感,调动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结合我国汽车发展历史、现状、前景,使学生了解我国汽车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一步一步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与国外先进技术作对比,结合国际局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坚定地政治立场,接着介绍在世界技能比赛中获奖的汽车专业选手事迹,把爱国精神落到学生汽修专业的实际,培养忠于祖国,积极进取的品质。
在具体讲授汽车底盘各组成部件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在进行到汽车轮胎的相关课题前,要求学生课前先了解我国橡胶工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橡胶企业多是举步维艰的作坊式工厂,由于生产原料短缺,经常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技术人员不断攻克技术、设备、原材料和资金等重重难关,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整个行业长足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量8.16亿条,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并且打造出橡胶工业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了智能化、 国际化发展。 接下来课堂上讨论橡胶工业发展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介绍常见轮胎品牌时,学生不再是满嘴的米其林、倍耐力、邓禄普等洋品牌,万力、正新、三角、玲珑、回力等国产品牌也不断被提及。轮胎相应使用性能的比较,更使学生从盲目“崇洋” 转变为关注性价比,对本土企业的关注提升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渗入踏实积极的职业心态培育。
2.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社会对汽车保养维修的需求越来越大。汽车保养维修任务完成的情况直接影响公众的利益和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安全,维修质量成了民众关心的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马虎粗心,敷衍将就,得过且过的毛病。如果这些毛病带入到汽修企业生产实践中,就有可能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甚至是严重的事故,产生不可弥补的后果。因此培养汽修后备人才的中职教师要注意帮助树立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告诉学生,小马虎酿成大事故,帮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对待课程内容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及实训过程中,教师不断观察学生行为,及时提醒规范学生的操作。曾有中职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实习活动,第一次独立进行汽车维护保养时,随手将小工具放在发动机舱盖的边缘空隙上,保养完又没有及时清点整理工具,导致交车后车主驾车时总感觉车前部有不明异响,又返厂重新检查,耽误了不少时间,所幸未造成安全事故。教师举这种真实的案例来提醒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有较强的说服力。又例,进行变速器拆装实训操作时,有学生忘记疏通油孔就进行组装,教师要提醒生产实践中,缺失这一步骤会带来润滑不良,齿轮损坏的后果,通过相关的照片展示加深学生认识: “汽车无小事,小疏忽造会成大损失”。类似的实例穿插在教学中,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课程教学中,适时带领学生一起观摩行业领军人物操作视频,学习先进个人的事迹。例如,在讲授汽车行驶系项目时,和学生一起观看《中国大能手》第二季里汽修先锋节目相关片段,一方面使学生观察到动平衡检测调整和更换轮胎的标准步骤及方法,另一方面,观看选手比赛过程、听专家点评,还可以了解到行业对于汽修人才“质量为先,又好又快”的要求,引导学生践行行业标准规范,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之在培养学生热爱专业、钻研技术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积极为汽修行业发展,乐于学习、不断进取的乐业精神。
3.遵守规范教育
由于我校学生毕业前有通过省学业水平统一测试和考取国家汽修中级工证书的要求,本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是按照两种考核的标准操作要求进行教学。装拆零部件的步骤、零件、工具的摆放,场地的清扫清洁等都采用标准化的操作,每一步都有细致的要求。但是这些行业通行的5s管理规范不能用空洞直白的说教硬塞给学生。由于中职学生处于人生中的青春期,有着极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如果强制灌输规范,有相当部分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对教学产生反作用力。例如,在安装手动变速器输出轴轴承时,只许用压套垂直压在内圈上,禁止施加冲击载荷,但有学生追求速度,怕拿工具麻烦,要用手锤直接敲入,这时通过企业实例说明违规操作会带来汽车运行时噪声异响漏油等后果,强调汽车修理首先是要求质量,其次才是速度,“正确的慢才是快”,学生易于接受一些。所以通过企业中的实例使他们理解违反规程的后果,阐明各种规范在生产维修中的作用,认识到操作规程是教训写成的。这样,他们才能对规程有着深刻的认识,形成自觉遵守规范的行为和习惯。
4.民主合作教育
对待故障分析处理的相关问题,应当集思广益、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能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组教学,为交流、讨论、合作创造条件,力求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其全面考虑问题能力。学习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互帮互助,分享经验,自评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团结互助中共同发展。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进步的闪光点,及时关注并鼓励支持,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师在课堂育人的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工作中,榜样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觑。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模范的做到。唯有这样,课堂中的育人才会更有成效。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注意自己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同时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和要求选择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技术教学实训中,有机融合,认真实施。例如,要求学生操作前检查工具,每个项目结束时清点工具,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而且,每次课教学教师都在课程开始和结束时清点人数,检查上课用具,长此以往,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一言一行中的严谨作风和良好品质会成为对学生卓有成效的思政教育。
三、课堂育人的体会
汽车专业课程的知识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要记得知识点很多。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教学,学生会感到呆板枯燥。适时合理的穿插历史、社会实践生产故事和常识,会使课堂内容生动,调动学生的听课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实训教学中采用小组教学,学生合作的意识得到加强,也提高了集体荣誉感。结合课程知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生产实际,进行自然贴切的教育,避免了空洞乏味,枯燥无物的说教,学生易于接受。
通过与汽修企业招聘人员的交流发现相对于技能水平,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在汽修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育人,培养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职业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校到社会的的过渡,也可为汽修企业输送到岗可用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不断学习,更好的在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