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探讨

对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探讨

日期: 2008-12-29 10:08:09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高俊芳

摘 要:物业管理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虽然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提高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层次,明确高校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物业管理教学新体系是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业管理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以及房地产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房屋商品化的推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物业管理在我国兴起颇晚,但发展很快,并且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物业管理取得长足发展。

学海网
迄今为止,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已超过2万多家,物业管理人员达250万人,至2010年将增至400万人。然而,物业管理人员多半为半路转行,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导致服务水平低是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人才成为瓶颈,是物业管理这一朝阳产业所面临的尴尬和困境,因此,我国高校开设物业管理专业培育物业管理专门人才,是新时期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1 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
1.1 人才需求的层次性
物业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从房屋设备维修养护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及物业管理的理论研究都在其范围之内,这就是物业管理对人才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物业管理公司的构架上来看,物业管理公司的用人需求包括二个层次:管理层和操作层。管理层包括管理人才、策划人才和首脑人才;操作层包括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同时,从专业教师培育和学科发展研究角度上看,物业管理人才还需要有学术人才,即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人才,这就形成了物业管理的学术层。
1.2 实用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通用人才并重
现代物业管理涉及物业的种类繁多,有居住物业、商业物业、工业物业和其他用途的物业。物业管理和服务对象有显著的差异,需要一批熟悉各物业特点,掌握常规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每种物业的管理服务工作都会涉及到房屋设备、公共设施的维修养护,公共区域的治安、环卫、交通等综合管理与经营,需要有一批懂得企业管理与经营、经济分析、公共关系学等复合型通用人才。
1.3 物业管理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兼备
物业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以人力资源及智力输出为特征,附着情感价值,并对管理服务模式、技能与方法持续动态创新的行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行业的发展速度使得工作中不断涌现新的问题,这就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具体工作岗位来看,较为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对动手能力要求颇高的技术工作居多,所以有无实践能力也是物业公司招聘人员的重要考察指标。
2 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物业管理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仅有十年的发展历史。尽管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开办较晚,但发展迅速,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提高,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热门专业。
2.1 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自1996年我国高校中开始设置物业管理高等教育,至今物业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初具规模。表现在教育形式上,发展了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和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在学历层次上,由专科教育发展到本科教育;在学科层面上,专业开设背景和知识前缘不断拓宽。
2.2 物业管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进展明显
虽然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处于摸索阶段,专业教育理论发展还不成熟,但物业管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至2006年共出版物业管理专业教材20多本。物业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也正在探索之中。
2.3 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发展有三种:一是以服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服务理念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与业主交流的技巧,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胜任总体性的管理工作;二是以技术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型以技能教育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但缺乏管理和经营观念;三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吸取前两种模式好的办学经验,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强调技能教育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学海网

3 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问题
3.1 人力培养层次偏低
物业管理作为新兴行业,对物业管理人员知识化、市场化、信息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现代化物业管理营销已进入个性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整合时期,物业管理行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经验的专业人才,更需要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而目前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仍停留在大专层次和自考层次,大部分地区未开设物业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用人需求。
3.2 师资建设滞后
物业管理专业是时代和行业发展起来的新行业,但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还没有开展专门的师资教育,造成我国各高校物业管理教育普遍面临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的发展困难。我国各高校中大部分物业管理专业教师是相关专业改行或聘请物业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教师整体水平偏低。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建设滞后,已不能适应物业管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3.3 人才培养目标错位
面对物业管理市场对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需求,我国普通高校将人才培养定位在技能实用人才的培养,而普通高校都不具备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另一方面,面对物业管理市场对复合型通用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而这类学校也不具备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这种只顾及市场需求,而不考虑学校各自的学科和专业背景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势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3.4 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不成熟
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大多按“四板块一环节”的模式设置课程,即公共必修棵、公共选修棵、专业必修棵、专业选修棵和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各高校的学科和专业背景不同,教学资源和师资条件不一,在人才培养目标错位的情况下,面对师资不足,往往按“有什么教师开设什么课程”的“量体裁衣”的原则设置课程,造成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存在一定差距。
4 我国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途径
4.1 明确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物业管理专业学科知识综合性的特点和人才需求层次性的要求,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必须考虑高校各自的学科和专业背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和准确的定位。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在管理层和学术层,以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为主,兼顾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重视师资人才的培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操作层和管理层,以实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为主,兼顾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
4.2 构筑物业管理高等教育教学新体系
物业管理的教学体系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能较好地适应了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高级人才和教育人才,其课程设置应偏重于理论研究和宏观管理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可由十大模块组成①基本素质;②综合素质;③物业管理法;④物业管理建筑;⑤物业经营与管理;⑥计算机信息系统;⑦智能化;⑧物管理财务;⑨物业绿化模块;⑩房地产模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人才,其课程设置应偏重于微观管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课程体系可由三大模块组成①基础能力;②专业技能;③职业技能。
4.3 加强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明确师资规划,引进重点课程人才;其次,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氛围;第三,人才招聘工作要改变被动、单一的方式,力求主动化、多样化。在师资培养方面需要做的工作是:首先,狠抓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重视学术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其次,加大教师进修力度,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去兄弟院校或国外进修培养;第三,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学校制定政策鼓励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并对本科学历的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督促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
4.4 提高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层次
根据物业管理人才需求的层次性,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多层次的,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大专层次和自考层次,普通高校应积极推行物业管理本科教育,对学科基础和专业背景较好的高校,应积极开设物业管理研究生教育。因为只有提高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层次,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对各层次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P映峰.浅析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力资源素质与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5,(6)
[2]童春华.切实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发展经济, 2005,(8)
[3]卞宪华.高等职业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1)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