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日期: 2021/8/5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甘肃中医药大学 张永刚

摘要: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在各阶段的教育中,都增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计算机技能运用都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在高职教育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还面临着很多困境,而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从教学改革角度出发,合理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高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实践中不断被提出。同时,国内外交流的加强,也丰富了教育教学理念,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支持。当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为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混合式教学概述
   混合教学就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各自优势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较大冲击。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更好的发挥引导作用,将主导地位让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这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长远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等不同层面入手,也需要教师充分结合课程内容和教训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只有如此,混合教学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合理的引入混合式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一门对操作、实践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同时,该课程有又包含大量计算机基础知识,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式,将具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联系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边学边练的良好环境,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和能力。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又比较多,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采用简单讲解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巧的掌握比较浅薄,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结合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前利用微课等方式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自主的寻求具体问题的答案,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线下和线上教学各自的优势,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认识到混合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运用混合式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形式等都会发生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教学改革重点,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也有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将混合式教学引入到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线上视频教学的方式,直接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操作流程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和实际操作应用技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反复观看视频,充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反复练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在课堂面对面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经验、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讲,为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规划
   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制定科学的教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一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基本状况展开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基本状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方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状况调查时,应详细了解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基本认识、主要兴趣、需求方向等,根据这些情况和课程基本内容,开展教学规划和课程设计工作,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比较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根据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在选择计算机基础教材时,需要注意选择比较内容全面、新颖、实用性较强的教材,避免教材过于陈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计算机基础中和操作系统相关的内容,很多教材没有根据现实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更新,还在采用比较陈旧的windowsXP,这种陈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认识和操作计算机都非常不利。
   (二)优化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混合教学时,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优化。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对计算机的了解和学习各不相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结合这些实际情况。有些学生基础计算机的时间较长,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比较了解,这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好,学习较快,有的学生可能基础计算机的时间有限,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计算机入门阶段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实施混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实际情况。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对学生实施个体化教学,争取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使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开展层次化教学,并明确每一个小组的学习目标,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共同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采用一对一帮扶的学习模式,让计算机基础情况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一个帮扶小组,这样可以让基础情况较好的学生帮助、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将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现象、问题和具体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将学生带入到相对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知识,探究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原理和问题,让学生对计算机使用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兴趣之后,教师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促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断提升。
   (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混合教学中,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受到的限制较小,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各种资源、技术等,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灵活的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使不同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状况。首先,当前我国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很多多媒体技术都可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得到使用。因此,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就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多媒体网络化教学,使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其次,我国互联网广泛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状况较好,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各种网络资源,合理选择运用优秀网络资源,提升学习质量,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可以根据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积极采用翻转课堂、项目驱动、任务分配、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结束语
   总之,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积极运用混合教学理念,有助于推进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也有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混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规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促使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希亮,姜峰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6(6).
   [2]孙国锋.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
   [3]宫洁,朱莹泽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电子测试,2017(2).
   [4]李英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
  
   作者简介:张永刚(1976-),男(汉族),甘肃定西人,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副教授,研究方向:小型计算机系统研究及计算机教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