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型人才培养中的高校学生工作探析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不断跟随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高校学生工作与人才培养之间仍有诸多方面需要匹配,尤其是在未来型人才的培养中,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本文将高校学生工作放入未来型人才的培养的大环境中进行初步探析,展示了符合未来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工作开展理念,提出了未来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学生工作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未来型人才,创新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受到人才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场地,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未来型人才是能够掌握未来新技术,运用综合学科知识,并能适应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经济发展走向的高标准、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学习力,高效的行动力,敏捷的判断力,和切实的实践创新能力。未来型人才的诞生与未来型教育密切相关,是高速发展教育下切实关注的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学生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未来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学生工作并肩前行。
一、 高校学生工作必须紧跟未来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断趋向于高标准、复合型,致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发生转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以服务、管理、教育为主的学生工作应切实发生转向,紧跟时代需要,紧跟未来型人才的培养。
1、高校学生工作应切实贴近未来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学生工作,应当将未来型人才培养作为符合时代变化的方向和目标来进行。根据这一目标指向,在对未来型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外部研究和内部操作两个方面,在外部研究方面,需要现有高校学生工作结合国家未来人才需求、区域社会人才需要,科学地规划并形成一套基本的培养体系,在内部操作方面,重视学生工作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塑造正确的人格。在学生工作中鼓励学生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辨能力,培养未来型人才应有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有效的行动力和研究力。
2、高校学生工作是培养未来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未来型人才应是具有高效的学习力,和敏捷的行动力,掌握专门领域知识和广大交叉的跨学科专业的交融知识,具有很强的复合型人才特征,并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性格,从以上未来型人才核心素养来说,高校学生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保障:第一,营造良好、宽松的学术环境,给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养成提供基础,注重轻松、自然,合理规范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第二,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开展特色的“第四课堂”活动,达到课内学识,课外求知的目的,不断提升学生行动力,再运用合理的奖励机制,促进学生探索求知,行动认知的积极性。第三,注重学生品味、品质、品德的提升,着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现有高校学生工作对未来型人才培养的阻碍
1、 学生工作者的管理理念无法及时更新
作为学生工作者,在工作和管理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提倡学生独立思考。然而在现有学生工作中执行制度过分要求一致化,使学生的创造性降低。
2、 现有学生工作者模式的固守化
现有相当部分高校学生工作者将学生个性化差异抛在脑后,只为追求提前设定的路线,模式,以及最优的原则,更不重视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养成,成为未来型人才的培养路上的阻碍。
3、 数据化,多元化的学生工作模式会使学生工作者出现判断偏离
这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观念正借用网络这个载体来传递,很多高校将学生工作的很多方面,比如宿舍管理,上课情况等纳入到观察方向,重于数据单方面的了解,造成学生成长引导上面的不确定度,使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片面化数据的过度依赖不仅对学生工作者的判断带来影响,也在学生成才路上设立许多约束,在束缚下,思辨能力会降低,创新创造能力得不到正确体现,使未来型人才的培养不断迷失。
三、高校学生工作正确培养未来型人才的正确途径
1、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将关注点落在学生上
未来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工作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个性化原则,并积极鼓励学生发展自身“长板”,为其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在锻炼能力的同时,强化意识的建立,激发学生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建立,以及接纳不同的意见和态度。
2、营造多元学习氛围,鼓励实践认知
高校学生工作应着重于引导与服务,通过创新学生工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创造。注重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实践,多与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等联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成果转化,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求知。积极开展特色讲座,紧跟前沿知识,构建大综合大讨论的学科氛围。
3、正确运用数据,合理规划学生成长方向
现正处于互联网时代,应倡导学生工作要有互联网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互联网的发展特点,把学生工作融入网络,构建一个多方面、数据化,不同于现实的网络学生工作体系,学生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行为管理,正确分析数据,合理调整学生未来发展走向。“在学生工作的介体建设上要求做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在学生工作的环体建设上要求营造‘民主、开放、参与’的网络环境和文化氛围”。由网络这个途径,抓好“立德树人”,注重网络的时尚性来凝聚和吸引学生,重视网络平台优势来拓展教育,提升互联网创新运用对于教育的有效性,促进网络空间的师生互动交融。
与时俱进,深入了解未来人才市场需求,贴合未来型人才发展,改善现有学生工作体系,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使学生工作更实际的助力未来型人才培养。学生工作也要不断改进和更新,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直面挑战,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相关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学生工作中不断创新,为未来型人才培养助力。
【参考文献】
[1]陈文远,田友谊,李磊.论高校学生工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偏离与统一[D].江苏:江苏高教,2012.
[2]刘宏达.网络牵引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3]胡晶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探究[N].太原大学教育学院报2015-12-33(4).
王海飞(1986),女,山东平度,讲师,硕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生科科长。
郭祥(1998),男,四川乐山,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智能制造学院2016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