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如何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摘要:在新形势下,加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是当代学生党员的责任,同时也是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传授新概念和先进技术的同时,更需注重大学生思想意识、政治信仰等方面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新形势 机械类 创新人才
一、背 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提出“在中国人民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生态环境严峻、发展要求更高”的新形势。而机械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既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 又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是“创新型人才”与“高技能型人才”的复合体。新形势下的创新人才必须具有以下几点:(1)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很强的求知欲;(2)要有创新意识与创新激情;(3)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具有脚踏实地、不怕困难的精神;(5)具有市场引导下成果转化的能力;(6) 具有团队精神、责任感以及健全的体魄。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或创造型人才的。这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只要专门培养人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便可大功告成。虽然也有个别专家的定义、解释涉及到了基础理论知识、个性品质和情感等因素,但并没有形成主流。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
二、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 教学模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分制的推行、网络的普及, 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自由空间增大, 信息量增多, 促进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一方面自主意识增强, 在接受新事物之前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不愿意被动的接受, 希望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另一方面求变创新意识的增强, 对一成不变的形式感到反感, 再也不满足于说教和“满堂灌式”教学, 希望形式的多样化。
在严峻的新形势下, 高职生源质量处于弱势,这些学生的政治思想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急于成功,心态浮躁,追求金钱至上,享乐为主,缺乏创新意识,无心专研,学习上缺乏主动力。另外,受多元文化影响,部分学生人生观不正确,认为技能型人才只能在工厂及恶劣环境中工作,无出头之日,于是出现一批不愿吃苦,梦想一夜致富之人。还有部分同学对科技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 也积极的投身到实践中去, 但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缺乏先进性, 没有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专业技术能力主要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则需要全方位的培养,但这方面往往得不到教育者的重视,或是表面重视。因此,加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强盛中国重要任务之一,迫在眉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中提出: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三、创新人才培养中学生党员重要作用
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实际,高校学生党员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主要生力军, 肩负着这崇高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满足党的长期建设, 必须重视和发展高校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而这也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如果能将高校学生党员和带动起来,可以培养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也事关国家未来事业的成败。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员科技创新实践项目为载体,积极探索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1)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专业学习及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以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研究对象。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基本创新意识等。对于收集的信息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进行分类。
(2)研究如何采用“师徒制”和“导师制”通过第二课堂教育,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
学生队伍中选出专业基础较扎实,创新意识强的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利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的学生被动式学习,借助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加入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了解先进的科技知识,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在政治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吃苦坚韧、脚踏实地的精神。
(3)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党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一传一,一帮一,先进代后进”,带领更多学生参加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中,让更多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为学校形成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晓燕、李大伟、吴姣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J] 2007年6 月21 日 总第274 期
[2] 李秀霞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对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年3 月 第11 卷第3 期
[3] 张成龙 新形势下推动高职教育的思考[J] 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
[4] 高建新、李建敏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Z01-2015-10-0009
作者简介:
宋晶 (1981.7— ) 女 湖北武汉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讲师
杨菁菁 (1989.9— ) 女 湖北武汉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