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提升战略领导力的四个途径

浅谈提升战略领导力的四个途径

日期: 2016/10/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王湘

摘要: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重大的战略机遇期。战略概念已从军事范畴引入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今天的中国需要战略,更需要战略领导者战略思想的创新,战略计划的制定,战略的组织与实施,战略领导力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从人文素养的角度提出提升战略领导力的四个途径。
   关键词:战略 战略领导力 途径
  
   一、战略领导力的提出
   战略一词最早用在军事领域中。中国传统军事智慧讲“谋道用术”中的谋道就是战略。“以道胜,止戈为武;以势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等重要思想,就是谋道取势的战略思想。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在对事物主要矛盾正确认识、对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促使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因此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主要用以指称那些重要的宏观决策。
   战略领导者,从一个具体组织来讲,一般是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指主官,主要领导者。每一个组织都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层,第二个层面是运行层,第三个层面是团队层。这里所讲的战略领导者主要是高层。
   战略重要,但战略有一个怎么制定、怎么实施的问题,需要有领导力去完成。战略的概念比较确定,但“战略领导力”作为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国内外学者正在探索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战略领导力,主要指与战略领导职位权力与非职位权力相统一的领导力。首先从职位上来讲,他有领导职位,职位与权利相适应。但是领导者光有这个权利是不够的,还应该有非职权的领导力,这两者要统一起来,我认为后一种领导力更重要。正如英国著名领导学专家约翰•阿代尔所说:“战略领导力本质的含义就是战略领导人的核心领导力。”
   二、战略领导力的重要意义
   今天“战略”一词早已从军事概念引入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从国家的层面讲,21世纪的头20年是重大战略机遇期。从企业讲,21世纪是中国企业的战略时代,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从军事讲,今天的政治斗争形式、利益获得方式、战争的形态和样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型军事文明建设,也应立足战略的高度来思考。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两个同时发生的进程,一是外部的崛起二是内部的转型。我们外部的崛起不但迅速而且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由此就带来了各种压力。中国的内部环境,由于内部转型艰难,社会矛盾加剧。这种巨大成就与巨大问题赛跑的现象致使风险大增,包括政治风险、资源成本、环境代价、和教育、道德、文化的相对滞后等。今天的中国需要战略也缺乏战略。
   战略自身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有想法、有思路,第二个要有方案、有计划,第三个要有实施、有行动。战略领导者可以把这三个要素组合起来。从角色的分配来说,他可以是战略思想家,主要进行思想创新。可以是战略谋划家,主要是制定计划,可以是战略指挥家,只要是一个最佳的组合,这个战略就成功。战略思想创新、战略计划制定、战略实施的能力,都是战略领导者的任务。我们有可能各方面关系都处理的不错,我们可能很多事情也做得漂亮,我们可能在每一次争端中都占据上风,但没有大目标、大思路,就不会有大战略、大格局。领导者是决策者和组织者,应该把握大势,放眼全局。领导者只有正确认识和顺应发展大势,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只有胸怀全局,科学研判当前态势,顺势而谋,乘势而上,紧紧把握住机遇,抢占发展先机。才能促进工作上台阶。因此领导者要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还要有战略领导力。这种战略领导力除了职位的领导力外,更重要的是一个领导者的气质、胸怀、魅力、人格等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同样一个道理,从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以身作则的领导嘴里说出来,我们觉得心悦诚服,从一个对自身要求不严,说一套做一套的领导嘴里说出来,我们觉得是在唱高调。
   三、提升战略领导力的四个途径
   (一)要有历史的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从哪里来,从历史积累中来。因为历史包涵一种非常好的智慧经验。学习它就能更好的把握规律性的东西,通古今之变。为的是指导当前预测未来。对一个战略领导者而言,关键不是知识性教育,而是提升领导力。要提升领导力就必然要对自己的历史经验进行提炼、反思、批判。学史可以明智,学史可以知兴替,学史可以创未来。
   (二)要有科学的境界
   要提高战略领导力,就要增强科学意识。就是追求事物的本源,就是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这个纲要的重点提出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要以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这个重点人群中就有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将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考试、晋升都要考核其科学素质。爱因斯坦曾说过“政治是暂时的,而数学方程式是不朽的。”科学的境界培养了我们理性求真。
   理性即摆脱蒙昧和迷信、摆脱情绪,直面真理以及真理背后的逻辑。有了理性精神及作为其根基的逻辑思维方式,人们的思维比较具有穿透力,比较容易直达问题的核心。而一旦思维具有了穿透力并摆脱了情绪的纷扰,人们也比较容易保持冷静,尤其是摆脱了与自己利益有关的情绪的纷扰,人们也就比较容易直面真理。我们中国人在考虑问题的方式上与西方截然不同。我们重情感轻理性。一是看问题往往停留在表面。思维缺乏穿透力。二是做事论道大都比较情绪化,缺乏理性和超越精神。缺乏思辨和抽象的特点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求真,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这体现在战略领导者的求真求实的判断力。还体现在讲真话的勇气。重要的特质就是独立思考、逆向思维、敢于说不。列宁说过,不折不扣的贯彻上级的意图是最好的消极怠工,人的思想和水一样,是流动的状态,你不让他流动,水就变腐臭了。
   (三)要有艺术的境界
   从总体上讲,战略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一个综合素养的问题。如我们领导干部文风的问题,表面是一个文章技巧的问题,重要的是人的胸襟、气象和境界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艺术具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多种功能。孔子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性格,他对于一个完整的人所提出的要求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的“游于艺”树立了最高的品质标杆。“艺术是教育的基础”。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物质极大丰富,但也孕生了种种欲望人、技术人、工具人等,由此,以情为内核的艺术和审美的出场必然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
   艺术让心灵变得清澈。艺术讲究情感。敬畏是人类一切神圣情感的发端。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敬畏不仅是对造物主的感恩,甚至能够从底层的眼泪歌声里也感受到敬畏之时,你都会真正感觉到世间的一切都与我们有关。甚至自然万物就象我们自己,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有了别样的情怀。
   艺术让我们的思维更加丰满。战略问题,他强调艺术的特征、战略构想、强调想象、情感等。特别强调其形象思维能力。克劳塞维茨就用割麦子和砍树来比喻战略问题。他说战争不像一块麦田,不像麦田中麦秆的个别形象,不管怎么样都可以用镰刀将其割下,这只是个工具问题,割麦子的效率只是依照工具的质量。但是战争呢,战争像一片用大树构成的森林,在运用斧头时必须依照每颗树的个别特性和发展来下手,也就是他往哪倒。你要往这里砍就很简单。他说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就是战略的艺术性。战略很讲究构想和针对性的。
   艺术让我们富于创造。因为艺术创造贵在获得一种大视野高境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这似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如何创造就有许多选项了。我以为创造首先要突破传统惯性与现存观念的种种束缚,突破众人一种腔调的思维惰性和陈旧的模式,在遵循事物规律基础上的改变。
   (四)要有哲学的境界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现在社会分配不公、诚信下降、信仰匮乏等。现代人最大的焦虑是没有方向感。方向感对于生命很重要。哲学的境界给我们提供这种方向。哲学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丰富和发展,就能把生活的意义从本原上揭示出来,让人们认识和掌握正确的生存之道,如果一个人养成了哲学思考的习惯,哲学在他的生活中就会发生很真实的作用。生活没有哲学就像黑夜里没有明灯,我们随时有可能成为迷途羔羊。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一个领导者要有定力。这定力就来源于丰富而坚定的内心世界,崇高的精神生活在带来快乐充实的同时,还使人获得一种内在的自信和宁静。仿佛有了一个更高的自我,能与外部世界建立恰当的关系,不会沉迷其中也不会去凑热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定力。这种高尚情操与坚定信仰的定力,可以确保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迷失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