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日期: 2009-10-31 18:08:23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代写论文
    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的学生工作具有不同实施模式与方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完全学分制已逐步取代了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教育,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专长和潜能。同时,完全学分制使学生在选专业、选课程、选进度、选教师等方面都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些都完全学分制有助于克服传统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教育的弊端,为高校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制度保证。

学海网
但完全学分制的推行,也将对高校的管理,特别是学生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和探索完全学分下的学生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完全学分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要求
  1.完全学分制简介
  学分制,于19世纪产生于美国。它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1]。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有很大的选课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和改变专业。由于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所以非常适合于培养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人才[2]。
  学分制与我国高等教育结合后,产生了一种被称为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学分制从本质上说仍属于学年制,学年学分制是我国高校目前最主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与学年学分制相区别,我们又称学分制为完全学分制[3]。所谓完全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和绩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质和量的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为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4]。
  2.完全学分制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目的在于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一种现实选择。
  要适应和完善完全学分制,我们首先要明白它的内容和要求。在笔者看来,完全学分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对学生实行动态教育与管理。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注册、选课、上课、考试、住宿、课余活动等方面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求学校对学生的上述活动进行动态的引导、教育、管理和服务[5]。
  (2)要求对学生实行开放性管理[5]。由于实行选课制,由于学校的各种资源都要向学生开放,这就对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开放性管理便是一种现实的必然选择。
  (3)要求对学生实行多元化管理。在完全学分制下,除了日常的内容外,还涉及到对学生选课、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指导,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已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4)要求实行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在完全学分制下对一些优秀的或有特长的学生,可以获准免修或免听某门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推行,使学生可在3~8年内修满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和学分绩点,然后申请毕业和授予学位[5]。
  
  二、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重构
  
  根据目前高校现状,笔者提出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的设想。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必须适应学分制的要求;(2)学生工作的调整必须兼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保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被削弱;(3)调整必须立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
  2.学校管理人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学分制是教学管理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管理的目的[6];实施学分制必须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应打破原来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建立全新的以学分制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理念。
  3.必须建设好三支队伍,构建“两区”管理模式,建立和强化分层沟通制度
  (1)建好三支队伍
  1)学生工作要以学习管理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主线。学分制是一种学习的目标管理模式,学生获得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为此,学分制赋予了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学习选择,并制订个人的学习计划。学生在选择和制订、执行个人学习计划等环节中,固然需要有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引导和约束,但从当前在校学生的特点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监督学生执行计划,并帮助学生选择、修正个人的学习内容等。
学海网
  2)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要积极探索“导师班主任”工作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班主任。因为只有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然而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及日常行为进行教育与管理,而学分制中的导师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及监督。具体而言,导师就是“人生发展的设计师”,导师应帮助学生制订学习方案,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倾向等正确选课,帮助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另外,导师在学生学习期间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思想状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果上述两个工作岗位由不同的人分别担任,必然会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和混乱。因此,实施学分制后,应以学习管理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主线,积极探索将班主任与导师两者的岗位职责合二为一的“导师班主任”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以学习管理作为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主线,并通过导师班主任的工作,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工作贯穿在学生的学习管理过程中。
  3)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行学分制必须落实任课教师课堂第一责任人制度。因为完全学分制将在更高的水平上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即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生新的需要,而且要求教师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以满足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学校还应对任课教师加强管理,严格考勤,严肃课堂纪律;要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估、奖惩制度,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实施学分制后,迫切需要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探索建立以学习管理为主线、以“导师班主任”为主要实施者的各项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和促进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2)构建“两区”管理模式
  1)建立和加强教学楼片区管理体制。为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必须实行教学楼片区管理,构建新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依据学校教学楼地理位置划分几个学区,由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带领有关学生组织值勤,开展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的规范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这种新体制力量集中、职责清晰、目标明确,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立和加强学生宿舍社区管理体制。为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必须推行学生宿舍社区管理体制。进驻学生宿舍的辅导员(导师班主任)由学生工作部(处)统一管理,在宿舍区实行管人、管物与服务相结合,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实现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
  (3)建立和强化分层沟通制度
  实行学分制,必须建立和加强校、院(系)两级分层沟通制度,使学生管理干部与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导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间建立联系,就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和课内外教育与管理等问题展开沟通与交流,目的在于综合学生信息,寻找对策,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完全学分制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社会化、国际化和大众化趋势的必然产物。作为高校管理者必须不断去学习它、理解它、适应它、改进它。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既全面发展又具有鲜明个性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冀.教育管理辞典[K].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
  [2]吴春胤.浅谈高校完全学分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2).
  [3]李洪波.完全学分制基本问题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4(3).
  [4]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06年答考生问[Z].2006-06-26.
  [5]李立.学分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冲击与创新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4,14(1).
  [6]石曙光.实施学分制前后的争议[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5).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