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日期: 2009-12-31 10:37:49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质量 代写论文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坚持面向市场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课的关系以及就业需求和终身教育的关系,确立现代职业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必须确立以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和创业素质等)为基础,以能力(包括从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为本位的新观念,从而培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海网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要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遵纪守法;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礼仪、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学生形成和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化;四是要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现代企业已经把员工的德育水平特别是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其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并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来对待。很多企业已经把职业道德水准作为招聘员工的先决条件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因此,切实做好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的根本问题在于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职业教育以人的技能开发和提升为主要目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以此为基础,贴近实际,最大限度地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一是改革教学模式,增强职业院校教学的灵活性。国内外有许多好的教学模式,比如“双元制”、“CBE教学模式”、“宽基础,活模块”等,都值得我们借鉴,要敢于打破原来旧的教学模式,探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二是推进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企业和行业,彻底改变职业教育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三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坚持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及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推行选修制和学分制,建立和完善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四、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推进课程改革,首先,要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指导原则,由系统知识传授的学科本位向以岗位和就业为目标的能力本位转变,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其次,要把职业资格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努力做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企业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设置什么课程;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三,课程改革要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结合起来,根据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安排,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生存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等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加大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力度,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课堂。
  
学海网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强化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应着力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一是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职业院校应集中力量,尽快建立起满足骨干专业教学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的配备要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实习工位短缺等问题,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受到高质量的实际操作训练。二是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性教学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产学结合和校企结合,各职业院校应利用各种形式,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利用共建单位的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教学。
  
  六、加快骨干专业建设步伐
  
  骨于专业建设不仅是院校建设的重点,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的突破口。各院校要注意对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办学优势,选择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作为骨干专业,在师资、设备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结合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
  
  七、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
  
  教学评估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多年来,多数院校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评估办法,但仍需进一步改革,不断完善。比如鼓励教师创新的评价体制就没有建立起来,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没有纳入教学评价的内容。只有鼓励创新,才会有“特色课堂”和个性化的学生;只有把学生的职业能力纳入到考评之中,才能真正检验出学院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率的公示制度,每年定期在网上或其他媒体公布各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就业率,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工作状况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体系,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光勇.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滕玉梅.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3]蒋国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2)
  [4]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4(7)
  [5]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周济部长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中国教育网,2005(11)
  [7]陈锡畴.坚持“三个贯穿全过程”,探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8]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3)
  [9]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