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下的高职德育模式
摘要:在“大国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大力倡导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型与专业型人才的摇篮。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职学校应该将学生的德育作为教学的目标与重点,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前提。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相关对策,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关键词:职业素质;高职;德育;模式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教书的主要目的是育人,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下,高职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
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职业教学兴盛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学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与办学规模,同时很多高职学校将学生的就业率以及专业技能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对德育有所忽视;加上部分学校在并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进行枯燥的说教,使得学生对德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对教师德育说教产生厌烦心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职教材中渗入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认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爱国主义、唯物辩证思想、职业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在实训课程中应该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和核心文化等,指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念。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有效结合专业教育与核心课程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化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价值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心。
二、言传身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若想学生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做这样的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不能一味的说教,还应该注重身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与学生交流时要亲切、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能用犀利的语言伤害学生。其次,高职德育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树立科学、平等的德育理念,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将自我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有全面的了解。高职院校应该发挥社团以及学生会的作用,组织开展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如模拟面试、职业技能比赛等,在德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协作、诚信友善、遵纪守时、互帮互助等的意识。借助多样化的校园活动,让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职业习惯等。此外,高职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感受企业氛围,并逐渐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
三、鼓励学生树立职业信心
由于很多高职学生在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弱,自控性不强,同时学生接受的教育背景以及家庭环境不同,因此,学生之间难免会出现差异性,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心理上存在压力,或者出现自卑心里,这种心理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多关注学习的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并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内容需要来源于生活,防止德育工作过于形式化,难以发挥其真实的作用与意义。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置适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同时借助班会以及课堂教学等形式,将德育渗透在教育环节中,并找准切入点,鼓励学生尽快适应职业化发展中的多种角色,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并积极提升专业技能素质。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的内容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转变将学生的理论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方式,细化评价模式,如学生的实习表现、团队协作、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加入到评价体系中。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并主动投身到职业素质学习之中,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不断探索,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精神,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性以及专业性学生的基地,在职业素质教学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创新教学模式,将德育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以及职业素质,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充分借助教材中展现的德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其次,高职院校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用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方式,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树立职业信心,积极创新、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素芹.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下高职德育工作的缺失与重构——评《现代职业教育德育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8(10):98.
[2]杨加勇.浅析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下的高职德育模式[J].才智,2019(12):53.
[3]周丹.浅析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下的高职德育模式[J].知识经济,2017(17):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