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教育知识体系构建初探

高职教育知识体系构建初探

日期: 2010-7-31 11:33:46 浏览: 1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但是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体系构建不尽合理。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打破课程界限,构建新的高职教育知识体系。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把职业技能的掌握放在第一位,打破常规课程模式,整合课程知识,同时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构建一种新的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设置 知识体系 模块化教学
   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高职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较大,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体系构建不尽合理。高职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体系设计、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应遵循有别于学术型高等教育课程的理念、原则和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打破课程界限,构建新的高职教育知识体系。
   一、“打破课程界限,构建高职教育知识体系”的理念
   实现最大化的高层次就业,掌握高水平的实践技能,面向社会、面向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也是我们确立“打破课程界限,构建高职教育知识体系”理念的依据。
   1.坚持以专业技能知识为核心
   作为以培养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由于其培养人才的目标并不是学术型人才,其课程内容就不应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技能知识为核心。这种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是面向市场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人,他们掌握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以技能培养和获取为核心构建出来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应该成为现代高等职业学校在设计课程时坚持的原则。
   2.树立多门课程培养一种技能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课程的重要目标。一种技能的培养需要多门课程中各部分知识的相互支撑,但又不是多门课程知识全部知识的支撑,因而某种实践技能的培养就要分散在多门课程中来培养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根本目标的高职教育知识体系构建中,要创造性的打破课程界限,构建一种协调统一的知识体系,通过多门相互支撑课程内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中,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动手环境中掌握一种过硬的实践技能。
   二、高职教育知识体系构建的原则
   1.打破常规课程模式,整合课程知识
   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技能,要运用多知识点整合的思想,形成以应用性、技能性为特色的高职教育知识体系。贯彻多知识点整合的思想,要求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内容取舍的标准,分析相关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对课程内容做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必需的基础性和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通过综合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突出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类型,以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此外,要明确核心课程、支持课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在知识体系中。
   2.坚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
   高职的理论教学特别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以指导实践,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技术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操作。基于此,知识体系应对理论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和重组,取消与专业实际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对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内容的调整与合并,增设反映新技术的技能课程。
   3.打破教材体系,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知识体系的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打破课程界限,构建高职知识体系,是一个创新和改革,我们必须在确定了相关的知识体系后,编写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教材。目前,我们可以从以上所提到的课程整合,知识整合的角度出发,首先完成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梳理。
   4.坚持复合型教师的培养
   教学是职业院校的工作中心,教学改革是教学中心的中心,而“双师型”教师、复合型教师则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实施中心。我们必须坚持多种渠道培养优秀的复合型教师,以确保我们教学改革的推进。如:选派优秀教师挂职顶岗锻炼;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锻炼教师;组织社会生产实践;“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教师水平等等。
   三、高职职业教育知识体系构建的策略
   传统学术型大学的课程设置是遵循以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三段式的逻辑思路设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培养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其课程设置应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同时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这种课程设计可以称之为课程的逆向设计。
   所谓的逆向设计是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起点。首先根据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人才市场需要),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能、技术、职业素质,据此设置出所需的核心职业技能课程;再确定核心职业技能课之外的,专业必须的专业技术课;然后根据核心职业技能课、专业技术课的需要,并从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设计基础课和特色课程。
   四、推行模块化教学改革是构建高职教育知识体系的具体途径之一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与知识体系的建构问题。基于此种认识,我们采用上述的逆向设计思路,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结构的高职教育知识体系。
   1.核心模块
   核心模块设置“职业技能课”课程模块,其内容是按照职业群共有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整合而成。这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课程,重在职业基本技能。这一模块的课程强调职训、实训、实验、上机等实用性操作训练,以满足第一线应用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
   2.支持模块
   支持模块设置“核心技术课”课程模块:这类课程覆盖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技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学好这些课程,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术,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针对职业所需,可以考虑开设职业考证、职业培训、专业实践等课程,以强化操作能力形成对核心模块的强有力支持。
   3.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课程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必备的科学、人文、身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重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职业高校区别职业中专的重要标志之一。基础模块的课程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4.特色模块
   包括就业指导、管理、文体类等课程,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竞争力,为学生多方面个性发展提供帮助。
   “模块化”结构的知识体系特点是:各模块均紧紧围绕职业技能这个核心,突出这个核心,再按核心课程的需要逐层服务于核心,形成了一个围绕核心,环环相扣的课程总体结构。这种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体现出“职业技能核心”、“动手能力优先”和“注重人文和科技素养”的高职课程的设计原则,贯彻了从高职学生发展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