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日期: 2010-6-13 17:49:39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改革,要转变办学模式,合理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深化实习教学体系改革,要立足市场需要办学,走开放性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改革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高职教育能否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关系到高职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也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需要。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热情,是基于对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的高期望值上的。所以,高职教育能否最大限度满足毕业生就业的需要,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是否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真正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经济产业和行业服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才可能解决一方面高职学生就业难和另一方面很多专业领域又紧缺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矛盾。高职院校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培养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只有这样,学校的办学才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学校的事业才能发展。
   二、高职教育改革的举措
   1、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办学模式
   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增强办学活力。加强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突出特色、增强活力的重要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发达国家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学合作高职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产学合作的“课题制”等。我国各职业院校也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开创了产学结合的各种模式,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等。这些模式各有利弊,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本校的特点和地方经济的需求来灵活应用。高职教育与企业结合办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人才预测更准确,专业设置更具针对性,培养目标更明确,教学计划更确切,兼职教师聘任更方便,校外实习基地更具保障性,学生就业渠道更畅通等。
   2、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灵活性和稳定性合理统一。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新的职业需求不断涌现,一些传统的职业将逐渐走向衰退或消失。面临这样的社会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应该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需要进行经常性和有计划的调整专业,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获得在竞争中的优势。高职教育对各专业资源条件又有特殊要求。专业教师的培养,实验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教材建设和优化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稳定性,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也难以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知名度,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没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很难打造出特色专业,没有特色的专业也阻碍高职教育的发展。要做到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统一,必须了解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做宏观经济发展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和教学分析,正如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一样,人才市场的需求不会毫无先兆地骤然变化,一般是递变的过程,可以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定期收集、分析处理相关信息,为学校专业设置、及时更新提供依据。做到专业设置灵活性和相对稳定性合理统一,产把握好专业的宽窄度。
   3、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就业为导向”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课程体系;将职业培训体系嵌入学历教育体系;将企业文化嵌入学校教育环境。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就业的高质量以及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使高职大专生无需经过培训就可直接上岗,真正办出高职特色,这是提高高职整体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4、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实习教学改革
   传统的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沿用本科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的课程安排,在教学实施上,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环节被严重弱化。这样的培养方式和教学安排必然导致高职毕业生陷入“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的尴尬局面。这直接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新途径,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旨,突出技能训练。实践训练要从基本操作做起,从专业技能训练到综合能力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企业先进技术和工艺,根据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规格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职业院校要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中心。要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要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造成顶岗实习时间基本上成为学生自谋职业阶段的现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可以使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5、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对学生来说职业能力、职业技术固然重要,而职业道德、务实精神、责任意识、创业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现代企业不仅注重员工的职业技术,而且注重员工的整体素质。高职教育应全面理解“就业导向”的内涵,从就业——职业——事业的层面,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应着眼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素质,具有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有用的“职业人”、健全的“事业人”。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是要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业务素质教育的结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专业业务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事。
   总之,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的途径,才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挥高职院校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以学生就业为办学导向,促进高职教育发展[J] 张金庆现代企业教育 2008.04
   [2]“订单式”——高职紧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吴升刚单锦宝山东商业职业学院学报vol.8 No.5 Oct.2008
   [3]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内涵的思考[J] 孔克文 中国成人教育2008.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