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论农村老年教育的困境与应对——以慈溪市龙山镇老年教育为例

论农村老年教育的困境与应对——以慈溪市龙山镇老年教育为例

日期: 2018/1/23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我镇老龄化比率高,约占镇总人口25%,而受教育率不足1%。老年人学习需求旺盛,现有社区学校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农村老年教育水平低,教育资源缺乏,经费不足。因此以社区学校为核心,多举措提高老年教育参与率。学校善用内力丰富老年学习组织,建立家庭学习点、成立老年文体团队、开办村级老年大学、结合社区其他教育。巧借外力进行数字化教育。凝聚合力完善老年活动阵地。善解压力探索老年教育发展的动力,促进多方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开发校本课程,使老年教育多处开花。
   【关键词】老年教育;困境;参与率;数字化;课程开发;
  
   据统计,到2014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比率上升到14.9%,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且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全覆盖,医疗卫生保障状况显著改善。相比于社会制度和物质保障,老年教育事业还处于基础阶段,老年教育理论尚未完善,农村老年教育更为薄弱。
   一、农村老年教育困难重重
   1.供求缺口极大。
   龙山镇近年来人口出生下降快,年轻人进城比率大。2014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142人,约占总人口的25%,已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数。镇老年大学的招生人数控制在180名左右,采用全免费的方式。因为经费有限,社区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现在就读147人,受教育的人数比率不足1%,不能满足当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教育对象局限在国家公务员、教师、医生等人员、还有一部分文化层次较高的老年人,真正的农民学员极少。
   2.教育资源缺乏。
   老年机构少——全镇有一个老人院,属于专职养老机构,教育设施简单,教育能力欠缺;镇社区学院在各类教育工作安排中,老年教育常被忽视,人力物力经费安排都最少 。教师缺乏——老年教育事业是非赢利培训,起步晚,老年大学教育始于2008年,因此专门从事这类教育和管理的农村成校教师少,对于担任老年教育保健、书画等培训需求有一定困难。课程落后——由于国家和学校在老年教育方面的研究少,课程内容往往几年不变,已经不能满足老人们的学习需求。
   3.经费来源不足。
   镇老年大学经费是政府买单,免费式教育不能按需供应,每年按预算下拨2万元左右,人均不足2元。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飞腾已然降温,国家和社会养老任务日益加重。国家社保基金近年来急报赤字,而且将来面临更严峻的养老问题。光靠国家财政增加预算,要让全镇老年人享受到教育的福利,短期来看还是有困难的。
   因此,作为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不能等、靠、要,要积极地创造条件推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随着老年人口比率逐年上升,老年人对整个地区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我们要转变老年教育可有可无的观念,发展老年教育既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终身教育理念的体现。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居民整体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学习的权利。
   二、丰富老年学习组织,提供了老年学习场所。
   社区是老年教育的沃土,只有充分利用社区学院的教育优势,结合三大学习共同体,
   构建更多的老年组织,才能让老年教育多处开花。
   1.建立和完善老年学习点
   学校在各村建立家庭学习点,全镇共建78个,其中有35个为老年学习点,这些负责人为校老年大学学员。他们均退休在家,热心服务带动附近老年人共同学习。平时为读书读报上网等学习为主;每个点又可根据负责人爱好进行学习,如唱歌、跳舞、书、画、摄影、手工、英语等:学校每年组织2-3次主题活动,见下表:
   时间 活动内容 负责老师 备注
   2012年5月 观看影片《建国大业》 戎捷 送光盘
   2012年10月 读《溪上文化纵谈》,聊家乡发展史 王凯艳 送读本
   2013年3月 讲讲龙山方言,谈谈龙山风俗 黄丽丽 送《慈溪老话》读本
   2013年11月 电脑简单故障维修 王友练 送光盘
   2014年4月 太极拳二十四式学习 金文雅 送光盘
   2013年我镇2个特色老年学习点,被评为慈溪市优秀学习点。其特色是学习和活动的次数多,范围广,效果好。
   2.建立老年文体团队。
   社团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学校在全镇建立近50个社团,其中老年人为
   主的社团有气排球、门球、桥牌、腰鼓、健身操、戏曲、太极拳、象棋等10多个,参与人数达1000多人。社团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每周2-5次不等,有组长、副组长进行管理。活动内容丰富,吸引更多老年人加入进来,趣味性强,自发参与人数增多,水平提高。如老年太极爱好者已有几百人,其佼佼者已多次在省市各级获大奖。几年来社团组织建立完善,其骨干中有30%是老年人,社团成员近一半是老年学员,在社区各项活动中他们成为了主力军。无论是学习和活动,他们都是最积极最忙碌的人。社团活动培养了一批文体骨干积极分子,他们往往参加多个兴趣小组,在活动中既是学员,又是组织和管理者。
   3.鼓励村民学校开办老年大学。
   村民学校是社区联结各村的纽带,通过优秀村民学校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活动,辖区内各村民学校做到教学设备齐全,负责人组织管理能力提高,能够组织和管理好村级各类培训。为鼓励村办老年大学,社区学院送教学用品——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和报纸、书刊等;送人才——培养镇老年大学优秀学员成为村老年大学班长管理教学;送制度——教学活动参照镇学校建设,有计划、有记录、有学习、有活动。在政府和社区学校的促进下,目前镇内共开设8个村级老年大学。
   时间 村级老年大学 人数 课时 教学内容
   2012年 1个 52人 每周2课时 老年电视大学课程
   2013年 4个 236人 每周2课时 老年电视大学课程
   2014年 7个 382人 每周2课时 老年电视大学课程
   2015年 8个 425人 每周2课时 老年电视大学课程
   镇老年大学的扩班能力目前还不强,村级老年大学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学习参与率,随
   着村集体经济发展,老年人学习愿望上升,将在每个村开设老年大学,让每一个老年人都有学习的地方,都能参加学习。
   4. 建好“一村一室一园”
   每村都建有老年活动室、公园、广场,为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学校
   与村委会共建,完善了书画、戏曲、活动室等,结合宣传健康知识,更新社会新闻,公布村委工作动态。开放学校公共设施提供活动场所:操场、图书馆、活动室、电脑室、体育馆面向群众开放,如缺专人管理,应先向老人开放,促进老年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我校已经开放5年,每周有老人打桥牌、门球,到电子学习吧中上网、多媒体教室唱歌等。社区学校的做法也带动了其他学校,现有3所学校天天开放操场、体育馆,其他学校也正在筹划中。
   三、发展数字化教育,提高了老年学习技巧。
   数字化教育能够不受时空限制,使学习更便捷,这种学习尤其适合于老人,由于年纪大,
   行动日渐不便,老人们的学习地最好是离家较近的区域,学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老年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更多样。
   1. 完善数字化设施
   学校建有1个双向视频教室,4套移动多媒体,2个电脑实训室;结合市级学习型社评
   比,学校在邱王村、西门外村等6个村民学校建立电子学习吧,平均每个学习吧10台电脑,这些电脑有的是我们从中小学淘汰下来的电脑中挑选维修好的,有的是社区评比后用所获经费购买的,通上网络,普及数字化学习,村民(老人)随时可以进行线上学习。这是借力用力。
   2. 掌握网上学习技能
   结合镇老年大学学员需求,开设电脑操作培训,手把手教打字、浏览网页、看电子图书、文档操作等,学员们虽然年龄大、学习慢,但是学得很认真。其中90多岁的虞老爷爷因为学习努力,被评为慈溪市学习之星;陈增荣老人不断自学,把刻录光盘、简单维修电脑也学得灵活自如;龚能杰老人运用电脑写了厚厚一本书,同时还借助网络认识北京的老人,远程学习第二,学校对各家庭学习点负责人进行电脑培训,除了操作技术,还教会他们如何运用电脑在家中举行小型的学习活动。
   3. 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充分运用慈溪市(即99学吧)学分银行,管理和进行学习活动。在我市学习吧上,有
   老年大学学习内容,包括远程教育、健康养生、长者空间、数码学院、技能培训等,老人们在此学习有学习记录,学分积累,到时还可以积分兑换,起到评价和激励学习的作用,数字化学习和管理可以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学习中来。
   充分运用双向视频教室,把兄弟学校的优秀资源分享给大家,如观海卫的太极教程、天元的古玩鉴赏等老年人热衷的课程进行空中学习,同时我校的獭兔饲养技术、电工技术培训、健康讲座等内容上传。
   充分运用学习点、村级电子学习吧为老人们送去学习。上网查资料、百度提问,让老人学会了网上挂号、网上购物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学校也开辟了自己的网站,及时发布培训动态,让老人们及时关注社区动态,提出学习需求,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充分运用电视老年大学课程,让老人接受系统地学习,即使老年教育教师缺乏也可以让老人看电视自学。
   四、丰富老年教育内容,提高了老年学习兴趣
   1.多方投入老年事业。开展文化系列活动
   联合卫生部门开展健康专题讲座,如老年人常见病的防治、中医保健、营养调理等,今
   年已有8次讲座;联合文化站开展我镇乡土文化讲座,如利用我校开发的读本《溪上文化纵谈》,对慈溪围垦文化、青瓷文化等系统了解,传承地方文化,从而热爱家庭建设家乡;联合中小学开展尊老敬老活动,每年重阳节,为老人献上节日的问候;联合老龄委,每年举行一次老人联谊活动,让老人吹拉弹唱展现自我。
   鼓励企业投入老年事业:企业冠名活动,2012年冠名活动10多个,“远东杯”老年气
   排球、“龙发杯”桥牌赛、“永金杯”门球赛、“龙华杯”象棋赛、“喜尔美杯”音舞大赛等,培训指导费、比赛奖品均由企业出资;鼓励村委和居委投入老年教育,成校利用村民学校,把老年教育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老年教育经费采用村委出一部分,成校助一部分(主要提供授课经费);借助民间协会让学员自己负担一部分,老年戏曲协会邀请市文化站老师指导上课,此次活动由学校与协会各出一部分,协会经费为会员每年上缴的会费。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育资源。
   针对老年人对保健知识的关注,联合当地医院编写《老年人医学科普健康》;老年人对于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感情,学校与地方志专家方东联合编写了《慈溪老话》、《溪上文化纵谈》两书,在学习中了解家乡文史、风俗习惯、传承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校邀请社会各行各业专家、老人中有特长的人、各大中院校教师、高校学生志愿者担任老年教育培训教师;积极培训本校老师成为双师型人才,2012年我校老师100%通过中级专业技能考试,35.7%通过了高级专业技能考试,92.9%的教师为本科学历,为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教育工作;在“优教”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要求上级部门为我校分配专业技能型教师,逐年提高农村成校的师资力量。
   4. 老年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紧密结合。
   重视老年教育,也要结合其他人群教育活动,尤其是在农村,60—70岁老人是从农人员主力军。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14年举行的葡萄绿证培训有近100个老人,他们在农业行业中,还是佼佼者, 他们学习葡萄防病、压枝等,更掌握新的市场经济营销技术,学习电脑,通过农民信箱等推销农产品;在失土农民育婴师培训时很多超出55周岁的老年妇女接受培训,尽管市、镇两级没有补贴,但是学校鼓励她们学习,学了育婴知识,她们不仅可以科学养育第三代,还有很多人掌握技能在月子中心找到工作,这种实用性学习让老人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仅2014年一年,通过扫盲培训使300多个老人接受学习,在健康讲座、妇女教育等受众老人达1000多个。
   五、多举措提高了老年教育参与率
   经统计,我镇老年教育经费2014年增加到6万,2015年预计7万,增长了近3倍,
   全社会都在关心老年事业。2014年全镇有2000多名老人接受我校教育,比上一年增加了15%
   学校在解决诸多困难中, 吸引更多老年人投入学习。这是多种因素相互促进推动了老年教育发展:
   1.从社区教育理论出发,发挥了社区学校的核心作用。
   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社区学校通过多方协调,作好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把政
   府、村委会、文化站、协会、社团、各企事业单位联合起来,构建了以老年大学为核心、文体团队为幅射、社会老年活动为辅助的老年学习圈。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社区学校更易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学校借助社区内各项资源,推动老年教育的迅速推行和普及,建立了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2.从人的发展理论出发,尊重老年人学习的需要。
   老年人作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一方面由于身体和心理等方面衰退,另一方面社会参与率降低,社会往往会忽视其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老年人更有学习、交往等需要。学校尊重老人的学习需求,开设内容丰富的课程;建立和完善老年文体团队,充实老年人的生活;开放各活动场所,适应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让其“老有所乐”。要知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素质。让老年人重新适应社会,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参加各类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感觉到“老有所为”。
   3.从学习的理论出发,创设有利于老年学习的条件。
   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学校积极开展老年教育,为老年教育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学校善用内力丰富老年学习组织,建立家庭学习点、成立老年文体团队、开办村级老年大学。巧借外力进行数字化教育,提高学习技能。凝聚合力完善老年活动阵地。善解压力探索老年教育发展的动力,促进多方投入,提高师资水平,研发老年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形式文化系列活动,使学习方法多样化。
   搞好老年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发展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依靠全社会共同关注,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完善,使老年教育多处开花。
  
   【参考文献】
   〔1〕傅汝仁.老年教育现状——对山东省老年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与科学发展对策研究〔M〕.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3.04
   〔2〕丁海珍.老年教育形式创新的思考与探析〔M〕.继续教育研究,2015.04
   〔3〕回春茹 王欢欢.发展老年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相结合〔M〕.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4.03
   〔4〕王英 谭琳.“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M〕.人口学刊,2009.04,41-45
   〔5〕李学书.中外老年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反思与借鉴〔M〕.比较教育研究,2014.11,54-59
   〔6〕吴盛雄 周洪珍.老年教育融入社区教育的路径及模式与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M〕.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
   〔7〕史凯亮.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老年教育:融合与挑战〔M〕.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