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实践转向
摘要:学前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的学前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中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人说学前教育是初始教学,学生的能力有限,引入实践内容还为之尚早。其实,动手操作越从小培养越好,它有助锻炼学生的全面素质,激发他们的潜能。本文就结合我国学前教学的现状,重新重视实践的意义,并引入到学前教育之中,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理论困境 学前教育学 实践转向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方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前教育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它具有的特点是教学设置的关键。理论品性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很多家长和教师从孩子今后的发展考量,在学前教育阶段设置的理论内容越来越多,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其实学前教育大致是对5到8岁孩子之间的教学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正是培养他们实践能力的好时期。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学前教育必须摆脱理论困境,对学前教育进行转向,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学前教育学的转向——由理论到实践
德国教育学家在1971年就提出了教学的两大部分,即为教育活动提供价值取向和规范取向和实践教育。理论基础对学生的记忆力具有很高的要求,逻辑性强,知识多以灌输的方式出现,不符合学前儿童的特点,且理论基本上都具备描述性与解释性,不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实践教学是在理论基础上出现的教学方式,它能够让人们将目光集中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或者只有实践没有理论的教学方法都不正确。
但是,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都教学单一,对教学的最终目的也认识的不到位,把实践仅仅看作是理论的附属品,不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分裂,知与行的割裂。为了分割学前教育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必须实施二元化的教学,结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能力,转变单一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由理论转向为实践。
二、学前教育走向人文伦理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中除了部分符合科学标准的表述外, 还有许多难以甚至无法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价值判断,这属于“实践”的“人文伦理”之维。现如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对实践的忽视较为严重,过分注重“理论”教育,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是也阻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凸显,内在生机没有被激活。
“伦理”一次最早出现在希腊文之中,意思是“安居之处”,说的是它思考人的居处, 即存在的真理在人的存在中得以揭示其所在。学前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学形式,对孩子的终身教育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突出它的优势,彰显实践本质,就显得极其重要。从教师角度而言,对教学的思考、体验和反省就是人文伦理的内容。“当人的困境上升到无法测量的高度时,人们就更热切地力求实现一个伦理学的希望。当听凭大众摆布的技术的人只有使他所有计划与行为符合技术的聚集和整理才能保持可靠。
如果我们只知道追求学前教育的理论特征,将教学局限于理论困境之中,就会忽视“人文伦理”的重要性,导致教学陷入一种怪圈,忘记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无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回归学前教育的实践特征
普遍性和客观性是学前教育理论最基本的特征,但是现如今,教学在不断发生变革,学前教育对实践的要求也更高。狄尔泰关于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给学前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了新思考。狄尔泰认为, 以社会历史和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科学与以自然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有原则性的区别。前者是以人本身的精神活动为研究对象, 所以不能完全通过知性的方式把握, 只能通过精神活动去领悟、体验, 它是以人们内在体验的方式进行研究的。可见, 作为“成人”之学的学前教育学不完全是“理论”的, 更多时候它是“实践”的。
因此,在学前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回归教育的本身和特点,积累更多的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面临着理论的困境,没有打破受局限的情况,对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实践,对学生的全面能力加以调动,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召唤学前教育学的“实践”品性,并非要排斥或拒绝“理论”品性, 而是说明学前教育学并非只有一种品性,要搞好教学,必须协调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性格,丰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新他们的思想,培养全面素质过硬的学生,摆脱目前的理论困境。
参考文献
[1]宣小红,薛莉,熊志刚,李思齐,王丽. 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对2014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的分析与展望[J]. 教育研究,2015,02:18-32.
[2]姜勇,邓素文. 本土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文化转向[J]. 学前教育研究,2008,04:11-14.
[3]姜勇. “科学化”之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现象学”转向[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02:5-7.
[4]韩波. 基于《专业标准》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实践化改革研究[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0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