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科学教法课的“教、学”翻转——以学前教育专业《水活动设计》为例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5年度全国科学教育研究规划课题《科学教法课“教、学”翻转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2015-011-007。
[作者简介] 曹秀菊(1971-)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化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科学教师的在儿童科学素养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更为显著,高师科学教法课力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理念和专业品质的新型教师,借鉴翻转课堂的理念,进行“教、学”翻转。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科学教法课;“教、学”翻转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理念和专业品质的新型教师,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的重大变革,更是提高了对科学教师的要求,诠释着教师在儿童科学素养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高师科学教法课在这场世纪教育变革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是培养未来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势必要随之而改革与转型,以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翻转课堂的理念为科学教法课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通过教与学的翻转强化师范生的科学课程理念,提高他们的科学教学能力,以期形成实践型的教学新模式。
一、“教、学”翻转的初衷与可能
科学教法课是一门重要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教学技能为宗旨。当前的幼、小科学课已经与国际接轨,不再沿袭传统教育模式,所需要的师资也必定是新型教师,科学教法课只有成功转型才能满足这种现实需要。
1.当前教育环境的影响
科学教法课的“教、学”翻转思想来自于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大的反响绝非偶然,是教学模式转变和科学技术应用的交汇结果,它借助于科技手段帮助学习者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巧妙地将个性教育与在线教育结合起来,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将学习效率最大化,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思维体系。
2.学生阅读习惯的改变
新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学生的阅读工具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媒介,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数码产品和网络平台,他们的面前同时充斥着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元素,精彩的视听内容更有吸引力,丰富着常用的阅读载体,悄悄改变着人们以往单一的阅读方式。教育者要善于顺应学生的阅读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教、学”翻转的准备与设计
科学教法课堂的“教、学”翻转以相关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国际科学教育变革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1.理论支持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关心的是如何讲得精彩,吸引学生愿意听,以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随着教育的发展,其培养目标发生着变化,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也由一维发展为二维框架,并把认知行为从低级到高级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新6个能力层次。 新版的目标分类体系为高师科学教法课的“教、学”翻转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为了突出实践性的特点,我们把记忆和理解这样难度比较小的学习环节移动到课前,由学生在这一时段自主学习,将运用、分析、评价和创新这些难度比较大的学习环节安排在课上,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既能完成多层次的目标要求,又便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科学教法课实现“教、学”翻转的第二个理论依据,它强调建构服务的目的首先是自身 ,认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能动性,希望通过控制自己所感觉到的信息,形成自身所需要的信息,新知识就在这一过程中建构和生成。课堂教学就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有层次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前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2.教学设计
教学中,我们选择实践性强的内容进行“教、学”翻转,比如学前教育专业的《水活动设计》一课,这是在前七章内容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性运用,更是对所及学科知识的创造性运用,课堂重点研究如何设计和指导水的幼儿科学活动。
课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幼儿关于水的适宜经验,查阅资料,形成思维导图;理解设计幼儿水活动的相关教学策略;初步设计水的幼儿科学活动,并准备活动材料,进行试讲。
课上,学生就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换意见后,进行小组讨论,适当修改课前的活动设计,选择最佳方案以讲课的形式展示。这一过程中,教师为大家提供了相关的学习资料,比如:水的幼儿科学实验、水的幼儿科学活动案例和大量的实验材料等,学生遇到困难或需要时,可以查阅、使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借鉴同伴和教师提供的意见和帮助,以改进和完善活动设计。
最后,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讲课汇报,师生评议,统一认识,继续完善活动设计。
三、“教、学”翻转的尝试与反思
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识记和理解教学内容,而是积极的构建和应用学习内容,课堂时间用来完成解疑、交流、实践、评价等环节,学生真切地感受着合作学习的力量,自然而然地提高着协作能力,逐渐形成和提升教学能力。
这一过程中,教师把讲台让位于学生,自己则做个观察者和组织者:通过有层次的活动安排将学生和课前学习与课上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准备大量的学习资料供学生选择使用,为学生提供了脚手架,扩展视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丢掉多余的约束和负担,在支持、鼓励和帮助的氛围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总之,在“教、学”翻转的科学教法课堂,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他们通过探究和协作的过程实现由应用到创造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霍学深,贺清. 新版布鲁姆分类理论对测绘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146-147.
2 邓学明. 从前概念到建构观——浅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