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如何突破农村职业中学发展的瓶颈

浅谈如何突破农村职业中学发展的瓶颈

日期: 2012-5-26 23:20:02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郭自鹏

摘 要:中国的职业学校经历了从无到有,校点从工业化城市才有到全国县市都有,中职学生数远远低于高中人数到现在的持平,都说明我国的中职教育在飞速发展,但这些量的增加掩盖了我国职校发展的不平衡性、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中学招生的困难性。本文试图从国家政策、大众对职业学校的认识、学校自身问题、地方政府投入、学生就业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农村职业中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困境 “实” “虚” 政府调控
        一、农村职业中学的发展现状
        中央决策部门重视,发给学生补助,免除涉农专业学生的学费,非涉农专业的也给四分之一学生免除学费,同时企业出现用工荒,越来越难以招到足量、有技术质量的员工,这给职业学校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但是农村职业教育却是招生困难重重,很多九年级毕业的学生大多数不愿意读职校,有的愿意读,却是舍近求远,导致本地职校很难完成招生指标。
        二、原因分析
        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中国崛起”的标志在于人才,在于教育,具体来讲,更在于职业教育。学海网(www.xuehai.net)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简单的、低水平的劳动加工已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需要,而应转变为高水平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那么,谁来完成这些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所需要的高技术工人和工艺型、应用型技师的培养呢?很显然,只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还承担着教育的公平性。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成绩好的、有经济实力的到高中学习,但是,还有好大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念高中又达不到分数线或家庭经济有困难,这有失教育的公平性,职业教育却可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1、中国的世俗观念制约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国人几千年的观念是“学而忧则仕”。甚至进入21世纪的今天,职业教育虽然在法律上和一般的理论观点中已经明确了“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在以下几方面改变着人们的认识: &nsp;                                                        
        首先,经济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因为职业教育是适应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新需求而产生的教育类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教育是学术化的,因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师徒或父子关系获得传承。随着工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才提出批量培养工业劳动力的需求,而且在原来有“工匠”统揽一切的状况,逐步有了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分工,随后又有工程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分工,形成了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等不同的人才类型。由于培养不同的人才类型需要有不同的课程体系,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类型。职业技术教育是专事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从而逐步地与传统的学术教育有所区别。我国的机器工业起步于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比西方国家晚了近一个世纪,而且发展十分缓慢;另一方面,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仍然较高,城市化率不高,而第二产业比重居高不下,这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而且发展极不平衡。这又不能不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其次,文化因素和教育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教育普及程度很低的情况下,教育只能面向少数人,实施精英教育。在长期的精英教育制度下,逐步形成了鄙薄劳动、轻视实践、排斥大众的思想观念,并成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思想文化指导下制订的教育制度、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阻碍着面向大众而又崇尚实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达到了大众型水平,可是精英教育的传统思想依然存在,甚至还是我国教育系统当前的主流思潮。我国封建教育制度持续时间特别久远,传统教育思想中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许多精华被束之高阁,而“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却影响犹深,这也许是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步履之艰难,远甚于普通教育”的历史原因。精英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关注少数精英的培养,以单一的学术标准评价所有的学习者,选拔出少数,淘汰掉多数。而职业教育思想则要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的目标。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也会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决不限制任何人的个性发展而必有益于个性发展,因此它不排斥精英的培养,但不强调选拔和淘汰,而致力于人人“学会”、人人成功。这恰恰与传统的精英教育理念相悖,于是常常被认为是不正规的、低水平的教育而不容易受到公平对待,使职业教育不得不在不懈的抗争中求生存、图发展。然而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实务性的增强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也就自然地反映了新旧教育思想的消长和更替。尽管新旧教育思想的碰撞、消长与更替并不局限于某级某类教育,而是从教育整体上体现的,但职业教育发展所引起的教育思想更替至少是一个重要的侧面,集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少数人还是面向多数人。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他们都是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务型人才,占从业人员的绝大多数。同时,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大众性几乎是职业教育从产生的时候开始就具有的基本属性。然而并不是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就必定能够面向大众,关键之一是思想观念问题。确立面向大众的教育观念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关乎民主、平等和惠及大众的事业,往往会倍受旧势力的阻碍。  学海网(www.xuehai.net)二是教学的原则是崇“虚”还是崇“实”。“实”的对立面是“虚”,如果“虚”的含义是指某种“道理”或“理论”,那么“实”是指道理或理论的实际应用。“实”离不开“虚”,应该强调的是“虚实结合”。然而我国传统文化中往往沿袭着重虚轻实、重理轻用、重道轻器、重学轻术、以虚为高、以玄为深、以实为低、以用为浅等陋习,热中于坐而论道。这种认识和习惯在教育领域的长期渗透,形成了理论脱离实际的痼疾,很不容易改变。我国的职业教育先驱们在倡导职业教育之初,首先觉悟到的是普通教育脱离实际,他们首先致力于普通教育的改革,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自然更加强调实用。然而提倡实用十分不易,职业教育注重技艺、崇尚实用,反而成为它屡受传统思想鄙薄的原因之一。我国历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从来重道轻技,直到今天,职业教育仍然因为它侧重技艺、崇尚实用而常被视为浅薄的低水平教育。
        2、农村职业中学教育存在自身问题,“实”不足,“虚”有余。
        就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而言,最大的困难也在贯彻实用的教学原则,它既需要职业教育内部牢固的思想基础,又要有充裕的经费和设备支持,主要是实习和实训场所。而现实的农村职业中学最缺乏的核心价值是实用原则——学生到校不能实实在在地学到实用技术。新中国建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以致时而走向极端、时而走回老路,但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的现象至今还严重地存在着。小学的劳作课和中学的生产劳动课程在多数学校已经名存实亡,劳动和技术至今未能成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各级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重视实用、注重能力的教学原则常常被批评为违背全面素质教育的狭隘的功利主义。殊不知,强调实用与能力,与全面素质教育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它无非是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强调了某个侧面。何况离开实际生产和生活,良好的素质又如何能够养成?普通教育一旦脱离实际势必误人子弟、殃及大众,不讲实用的职业教育将不仅导致职业教育的衰败,而且将使整个教育脱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农村职业教育无法做到实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专业教师缺乏,文化课教师过多。农村职业中学一般都是由过去的农业中学过渡来的,多数教师都是从其他中学文化教师中调入,只有少数后来的是专业教师。②教师编制问题。学校由人事局按学生数下达教师数,要进专业教师很难,一方面受编制所限,另一方面符合人事部门要求的有学历,专业技术强的教师少。③社会发展变化快,现在的学生喜欢学这个专业,几年后的学生又喜欢学另一个专业,这就要求学校招聘新的专业教师。设置不了学生喜欢的专业,学生不愿意到校学习。④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几乎没有实训设施、实训基地,这更弱化了职业学校的“实”,学生只能学习理论,而不能实际操作、实际动手。到职业中学读书的人,早已厌倦了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才是学习一技之长的有效方法。⑤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学校有能力提供学生就业,可就业情况不理想,就业收入与学不学没有多大关系。
        三、做“实”农村职业教育,可解决招生难的问题
        1、注重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的“生命工程”,是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手段。专业设置要把握市场需求、学生需要,但是,现有的农村职业中学是“有市场需求,但学校无法培养;有学生求学需要,但无相应专业可学”,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解决专业所需的师资、实训设备。
        2、强化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调控和投入力度,以实现专业设置中的师资、实训基地建设。
        好多专业在一个地区都有设置,致使各学校互相竞争,导致生源严重不足;而有的专业学生想学,本地区又没有,只好到其它地区去,甚至到省外。专业设置的种类应尽可能多样化以满足学生家长的选择需要,但是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握低于一百万人口的地区某个专业的设置不要存在两所以上的学校。要树立大职教观念,加强政府统筹力度,配置优化和整合职教资源,集中力量改善职业教育技术装备和基地建设。如我市可重点建设一至两个产学结合的多专业、对全市所有职校有偿开放的实训中心或基地等,优质资源共享。要推进办学体制与机制创新,以培育品牌为导向整合城市职教资源,充分发挥重点学校的龙头作用,组建各类城市职教集团,使职业教育向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专业教师的引进可实行三条路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职教发展的关键。一是加强对现有“单师型”教师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制度。二是赋予职校用人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教学模块设岗,以岗定酬,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人事代理。编制部门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对学校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对岗不对人,以便学校自主聘任“双师型”教师;聘请高级技工、技师、专家和工程师乃至外籍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与时俱进的兼职专业教师队伍。三是建设职校师资培训基地。可充分利用当地高校和订单企业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
        3、提高就业质量。
        职业教育的就业质量又是影响招生的一大因素。可以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解决,企业可以决定用人的标准,学校可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招生宣传。这样让学生明白了就业的方向,同时也使教学解决了理论不联系实际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保证了用工来源,并且一到企业就可以上手。
        我们可以以互惠互利为纽带组建职教专业合作体,制定内部章程,同层次、同专业(工种)实行“统一培养目标、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使用、统一考核标准、统一招生就业服务”的“六统一”的办学模式。这是避免职校之间招生恶性、无序竞争,降低招生成本,优化配置生源,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晶《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
2、《蛟河教育局“五个结合”打造大职业教育》。 学海网(www.xuehai.net)转贴于学海网(www.xuehai.net) https://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