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日期: 2016/10/5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祝三乡中心校 史晓敏 韩景武 李春彦

摘要:审美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培育一种审美能力。这种美不仅仅是人们所看到的美,更体现在用心灵体验中的美。审美教育的作用不只是教会人们如何认识美,而是希望人在体验美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完美人格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的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美术、绘画课程中,还穿插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小学语文教材是一本高深的审美修养书籍,教育界对当代小学语文提出的审美教育就是发现语文课堂的美育功能,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资源,使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和升华。
   一、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就是用美引善、以美启真,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实现求善、求真。美本身就携带着美育功能,是求善、求真的最终目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培养人往完美和谐的方向发展。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形成高尚的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美育知识、开发其想象力和智力等。审美教育不需要刻意展开,只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穿插进行即可。中国的审美教育具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在周代社会中,贵族子弟要学习“六艺”,其中的“乐、书”就具有一定的审美教育价值。随着社会的变迁,审美教育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比如两汉的“赋”、唐诗宋词、书画雕刻、戏曲小说、园林建筑等,这些资源对人们的审美观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及特征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完美的人格,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其向美好、多彩的方向发展。根据新课标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高尚的、道德的审美观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教学资源中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在社会、自然中体会美,加强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的培育。小学语文中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生动形象的文章、含蓄优美的古诗、清新自然的散文等等都具有审美教育的内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在学生的审美及情感方面进行延伸,弱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
   三、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是在美学原理及审美教育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学理论,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审美素养为直接目的,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为最终目标,运用一系列美的形态及形象进行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首先,审美活动具有情感性,语文教学也具有情感性,语文审美教育综合了语文教学情感及审美情感。审美活动的结果表现在审美情感层面,愉悦的审美情感说明审美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审美活动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升华学生的感性思维及理性认识,这种感受既不属于纯感性也不属于纯理性,是理性和感性结合后的升华。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要学会积累语文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分类整理,归纳出一类诗词的特征,在进行鉴赏的时候运用共性提高鉴赏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意识。
   其次,审美教育具有弱化功利心性的功能,而语文教学是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结合。审美教育以美好的形象、理念作为教育手段,能够指引人们的思想意识随着审美活动的进行发生改变,审美体验中的情感对学生心灵有着净化、陶冶、塑造的作用。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将人的冲动、感觉、情绪、欲念等变成社会的、历史的,但审美教育本身是充满理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心理、思想意识、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审美性、艺术性,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再次,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成为彼此的手段。小学语文教学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反之,审美教育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审美性、艺术性、实用性,在其教学活动中加入审美教学手段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掌握语文知识点,又可以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美。
   最后,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的方式,展开情感教育就要借助于形象鲜明的事物,将情感孕育在事物之上,通过语文教学的研究分析,阐述最终的情感价值。而审美教育中蕴含着一个独立的空间,那就是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创美情感。德育教育、智育教育的目的与审美教育的目的有所不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全面的发展,培养人的审美情操。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将情感教育充分地显示出来,使情感教育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
   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多彩而实用的人文学科,审美教育就是其人文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抽掉人文性,则语言文字教学就会失去意义、丧失灵魂,背离了其学科教学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侧重于表面形式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审美思想进行简单的延伸,而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及审美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穿插审美教育是对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升华,也是对自由、愉悦思想境界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
   [2]柏大莉.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3)
   [3]黄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尝试[J].小作家选刊,2016(11)
   [4]马薇.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旅程——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教导刊,201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