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如何做好公安边防部队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问题的预防工作

如何做好公安边防部队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问题的预防工作

日期: 2016/10/5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政工教研室 陈晨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社会节奏加快,心理疾病愈显突出。世界卫生组织分析指出,心理疾病将成为全球第四大疾病。据统计,目前我国有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压力相关的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上升幅度几乎是50年前的10倍。公安边防部队驻守在沿边沿海一线,担负着维护沿海地区和口岸安全稳定的重任,时刻面临着敌对势力颠覆渗透的考验、腐朽思想侵蚀的考验、艰苦环境的考验、执法执勤的考验,随着执法执勤任务的不断加重,广大官兵长期承受着远离家人和超负荷工作带来的双重压力,由此造成了一些官兵精神紧张、思想情绪波动较大,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引发的事故和案件也日益增多,已经成为新时期影响部队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隐形杀手”。
   一、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多发的原因
   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心理工作不深入,心理健康观念还没有深入官兵的内心,不能够正确对待和坦然面对心理问题。
   其次是摸排不到位。从官兵出现情绪波动到发展为心理问题这一过程中,心理、行为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异常,但是所在单位排查不深不细,没有及时掌握官兵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异常表现,导致心理问题不断加重,甚至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
   三是管控不当。对存在心理问题或精神疾患人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控。对其在“八小时之外”和“营区外”活动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最危险的因素,自杀的人有63%患有抑郁症等心理障碍。对此务必要站在巩固提高战斗力、维护部队安全稳定的高度,本着对官兵生命及家庭幸福负责的态度,从抓好心理疾病的预防和矫治入手,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二、积极预防精神疾病发生的举措
   (一)堵塞源头,狠抓预防,从根本上减少诱发因素
   首先从严选拔兵员,加大新兵复查力度,发现有心理隐患的,依照相关规定坚决作退兵处理,切实把好“入口关”。
   其次针对当前表年官兵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沟通协调和应对危机的能力的实际,高度关注官兵的心理健康和内心感受,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官兵用科学态度认知心理问题,用理智的眼光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难题,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考验,用积极情绪排解不良心态。尤其注意端正官兵的心理认知观念,引导官兵坦然接受和积极面对心理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不可视而不见延误了治疗。
   再次要把心理教育落实到技术层面,帮助青年官兵了解心理压力反应的机制,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提高驾驭压力的能力,保持积极主动、平衡灵活、正确理智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抓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为官兵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有效化解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和不良情绪,努力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最后要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提高官兵的抗挫能力,增强官兵的心理素质,筑牢官兵的心理防线。
   (二)加强摸排,及时干预,下功夫解决发现难,治疗难的问题
   首先是定期开展心理测查,及时发现和掌握存在心理问题的重点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防止个别官兵心理压力长期积聚引发器质性病变。利用心理测查结果,加强早期识别,对存在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精神苦闷以及遭遇负性生活事件而无法自我调适的高危人员,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预防,努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次是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定期心理健康测评、设置心理观察员等方式,建立心理动态监测网,及时觉察异常情况,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更要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患有一般心理障碍的官兵,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的作用,通过专家坐诊、热线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及时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服务,校正思维偏差,解除心理困惑,增强心理承受力。对心理问题严重的人员,要采取集体会诊、个别答疑等方式,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家共同做好心理疏导,及时消除心理障碍。研究制定救治办法,完善预防措施,对有自杀迹象特别是自杀未遂者,要及时采取强制性的干预手段,帮助其度过危险期。
   最后要理解同情、关心爱护和帮助支持有心理疾病的同志,主动靠上去做工作,谈心交流,多讲暖心话,多办暖心事,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警营氛围。
   (三)严格管理,末端跟踪,下功夫解决管控难、处理难的问题
   积极探索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心理疾病人员的管控,下功夫解决管控难、处理难的问题。建立心理疾患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分工,定期研究分析,随时掌握情绪和思想变化,全程跟踪问效管理,切实做到异常情况早发现,帮教工作早跟上,防范措施早采取。进一步完善心理疾患人员联控体系,督促指导基层严格落实“三帮一带”(帮思想进步、帮技能提高、帮身心健康、带优良作风)和“五离”(离枪、离弹、离岗、离危险物品、离应激源)措施,严防失管失控。心理疾患人员心理变化大,加上人个独处时间长多、外出就医活动空间大、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要依据医院出具的证明,根据其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外出、休假,加强跟踪监督。充分发挥部队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注重抓好衔接和管理教育,做到送诊途中有陪护、入院治疗有交接、住院期间有管理、出院归队有报告。对思想偏激、行为失常的人员,要及时纳入重点人、个别人员管理范围。对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等不适合在部队继续服役的官兵,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在精心治疗的基础上,依照有关政策规定,积极与官兵家庭和地方民政部门协调,果断做出清退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