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基于“互联网+”的池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池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日期: 2016/10/5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刘红霞1;荣飞2

摘要:探索新常态下加工贸易发展对策,对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池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主要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短缺,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不高,外资对加工贸易升级推动作用不明显等。解决“互联网+”背景下池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措施有:不断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快培养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提升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积极培育内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主体等。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投稿日期:2016-3-8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池州市社科联立项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池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研究”(项目号201518)。
   作者简介:
   1.刘红霞(1984-),女,安徽太湖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应用和计算机网络。
   2. 荣飞(1984-),男,安徽贵池人,硕士,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电子商务在加工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经发展成为推动贸易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手段[1]。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经济提档升级,池州市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在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培训和专项资金使用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扶持电子商务茁壮成长。由此,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电子商务,对于池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池州市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对外贸易结构不均衡,产品附加值低。
   池州市对外贸易主要方式是一般贸易,次要方式是其他贸易,包含租赁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和其他,加工贸易仅仅作为对外贸易一种补充,份额小,比重不高。从2008年到2015年,一般贸易比重由97.50%下降至75.85%;其他贸易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占比由0.70%上升至21.02%;而加工贸易发展缓慢,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低下,主要原因是外贸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均衡,出口产品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二)加工贸易体量小,外贸贡献度不高。
   据统计,池州市加工贸易出口额由2008年的140.18亿美元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934.64亿美元,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80%上升至3.13%,上升不到2个多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池州市加工贸易体量小、结构不优、增速不快,加工贸易对外贸整体贡献度不高。
   (三)来料加工赶超进料加工,成为加工贸易主要方式。
   目前,池州市加工贸易格局已经从早期的以进料加工为主,转变为进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同时并重的新格局。其中,进料加工发展速度减缓,在加工贸易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8年的98.75%下降至2015年44.80%;而来料加工迅猛发展,其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到2013年,来料加工贸易额占加工贸易总额的64.29%,首次超过进料加工而成为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
   (四)跨境电子商务冲击传统加工贸易模式。
   跨境电商贸易是宏观经济处于低迷时期的亮点,和传统加工贸易方式相比,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使得现代国际贸易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不但整合了很多中间环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统货物贸易费尽周转产生的交易成本[2]。海外市场方面,一方面由于受到经济下行持续蔓延和外贸增速疲软的影响,消费需求不旺,市场潜力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另一方面跨境电商贸易开始兴起,许多终端客户和经销商直接通过互联网与国内供应商进行交易,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总之,随着跨境电商贸易的崛起,大批传统行业正在经历着新一轮全面洗牌,传统的加工贸易经营模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3]。
   二、基于“互联网+”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电子商务配套政策方面,部分县区电子商务配套政策尚未出台,进展缓慢。池州市成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领导小组,统筹指导、推进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各县区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制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政策。
   电子商务制度环境方面,电子商务企业资信体系不完善,政府对跨境电商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抓手;对电子商务数据统计和平台监测能力不足,在网络信息技术领域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例如,在网络交易数据采集方面,目前主要由企业在系统进行统计汇总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等。
   (二)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短缺。
   电子商务应用方面,企业缺乏电子商务贸易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高级策划、美工、视频工程师、广告和物流等方面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电子商务平台方面,由于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有品牌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很少,大多数企业主要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应用,随着跨境电商贸易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缺乏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4]。
   (三)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不高。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的人力资源优势即将消失殆尽,池州也不能独善其身,虽然近年来,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通信设备、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攀升,但是它们所从事的大都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多数中间投入品都是从国外采购,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不高[5]。
   (四)外资对加工贸易升级推动作用不明显。
   池州市加工贸易在很大程度上由外资企业占主导,内资企业尚未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它们看中的更多是当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人力资源优势,对池州市加工贸易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举步维艰。
   三、基于“互联网+”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策略
   (一)不断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从顶层设计层面,完善跨境电商贸易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法律法规等制度,扶持和引导电子商务本土化发展。
   一方面,引进电商龙头企业落户。为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创造便利条件,各县区政府整合现有存量房产资源为其提供办公、仓储、物流等为一体化的配套服务。另一方面,建立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加快推进电商集聚融合发展。各县区根据自身产业特点,依托开发园区、保税仓库、存量房产设立电子商务跨境贸易集聚区或产业园,加快培育一批优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企业入驻园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集聚融合发展。
   (二)加快培养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开展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鼓励企业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高素质、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电商经营管理类人才,当地政府在电子商务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另一方面,鼓励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设置电子商务等实用性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电子商务技能应用型人才,联合专业培训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商务协会、加工贸易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
   (三)提升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
   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加快引进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淘汰产能过剩行业;鼓励开展低碳节能环保,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走绿色协调健康发展之路;延伸加工贸易产业价值链,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由单一的加工、装配、制造向原料采购、研发设计、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6];积极拓展中间投入品国内采购、深加工结转等产业链增值业务,不断提升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7]。
   (四)积极培育内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主体。
   鼓励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产业价值链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产业价值链上中下游体内循环,推进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融合发展;遵循国际市场规律,引导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转让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内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外资企业来做大做强自己,努力发展成为加工贸易主体。
   五、结论
   总之,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崛起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互联网+加工贸易”既充满机遇又是挑战,加工贸易企业只有主动作为,抢占商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努力,而且更需要政府有效扶持,相信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互联网+加工贸易”必将助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4):120-125.
   [2]李海莲,陈荣红.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完善路径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学报,2015(3):112-120.
   [3]孙玉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对外贸市场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6(1):79-80
   [4]唐维萍.厦门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究[J].电子商务,2015(6):70-71.
   [5]关井春.国内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0):239-243.
   [6]李玉清.嘉兴市电子商务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J].研究与探讨,2015(2):75-77.
   [7]张滨,刘小军,陶章.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1):51-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