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语文考试制度改革之我见
摘要:面对当今教育改革形势,我们教育所肩负的重任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我们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并非不要考试,只是现行的考试制度犹如一块顽石,阻碍着我们现行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欲将教育改革引向深入,必须击碎“顽石”,改革考试制度,本文将介绍本人体会,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考试制度 改革
一、现行考试制度分析
现行的考试方法,承袭久远,似乎可追溯到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虽然历代沿革,但其弊端仍然显而易见:固定范围,寻章摘句,不可以发挥;用固定的模式去套用学生答卷;视学生为传声筒,满足鹦鹉传舌......,虽然有不少教师提出不少模式的改革“新意”和创造性,但都未能推广,依然是教的死,学的死,当然也就是答的死,要考出“新意”,实在是为难。况且教师乐道切身体验,娴于轻车熟道,于是年年如此,陈习前沿,视现行考试为“法宝”,不忍舍弃。现行考试的种种弊端,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利于未来人民教师的育才,选才和用材。
二、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与实施
(一)端正学风,统一思想认识
为人师表,寓在育人,当谆谆教诲学生,而学生则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勤奋刻苦,多维善想,既不浅尝辄止,又不好高骛远,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纳细流,汇百川,富有大海雅量,“旱九年而不知枯,受八桶而不满”。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存高远,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矢志不渝,一往无前。
(二)确定目标,加强思想认识
考试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手段,它影响着整个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对这个科目的学习兴趣和专注程度。但如果单纯的将考试认定为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这个认识就未免有些片面了。还应认识到,考试更能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主动向未知领域开拓,引导他们成为知识型、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这才是考试的目标全部内涵。基于这个考试目标的认识,一切的考试内容和形式,都应此为准则,切不可偏离一步,如果不是这样认识,不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一切形式的考试都是无益的。
(三)锐意改革,探索考试改革实施方法。
针对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我们不能抱残守缺,更不能远而观之,当花大力气,锐意改革。既然是改革,就不能全盘否定;既要继承前人成果,又要有所探索。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语文考试改革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变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核为积极的反馈知识的测试;
2.变单纯的知识考试,为运用已知去解决未知的能力测试;
3.变局限于课堂传授知识的考核,为课内与课外讲授相结合的知识的测试;
4.变单项知识考核,为综合性知识的测试;
5.变囿于在校的知识考核,为未来“用的”知识测试;
6.变单一的书面考试为书面与口试相结合的测试。
=为了把问题阐述的更为清晰,我们以小学教育师范生为例,谈谈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途径。
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语文相关的课程主要开设文学课、汉语口语课、教法课等,语文教学能力,主要以听、说、读、写、教五种能力测试为主。
考核听得能力,不外用听、忆的方法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指定的字词句记录下来,或听忆故事片段,也可以指令分析其中某些字词的结构、笔顺、部首、词义、词意,某些句群的层次等,目的是测试学生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书写基本功等,这项考核可放在平时下课前几分钟进行,也可以放在上课初几分钟进行。
考核说的能力,主要考核朗读、复述即兴说话、讲故事、抽签答题等。目的测试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述能力和学生使用普通话等基本功。说的考核可以放在平时测试,或者放在第十四周教学周,专门进行说的能力测试进行,评定总分一般占总体成绩的30%-50%。
考核读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文学课或者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上的阅读理解能力。指令完成试卷上的一篇(段)文章的阅读,阅读后完成的规定的测试内容,或语法或修辞,或逻辑结构层次,或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或实词释义或虚词用法、句式特点等。阅读内容是课外的,但要与课内所学知识有关,是课内所学知识反馈,也可以有所提高,目的是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拓展能力,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小学语文教材实际内容加以训练。
考核写的能力只要是考核作文水平和文学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命题作为或给材作文,或卷面上原文变换人称的,这部分考核可改为开放式考核,允许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小论文的撰写,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考核教的能力,主要是考核学生是否达到合格小学语文教师标准,主要针对一节语文课,来谈教学(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分析教授方法及过程,并能完整完成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微课教学。要以面试形式完成考核,不拘泥于集中考核,注意平时过程考核,最后要以分段形式成绩综合到总成绩。
以上考试制度改革是按照师范生听说读写教五种能力考核来研究探讨的,当然也可以通过知识型、能力型、创新型等问题来进行改革,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引向深入必须进行考试改革,而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习惯的考试势力还在统治着“考场”,因此我们还要同心协力,共同探索,创新考试制度。
作者简介:姜哲(1980年3月---)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