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语文学科网络研修活动的现状分析

语文学科网络研修活动的现状分析

日期: 2015/9/23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泰兴市教师进修学校 张支华

[摘要] 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对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研修活动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语文学科网络研修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尝试探究语文学科网络研修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语文学科网络研修活动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语文学科 网络研修 优势探究 问题分析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使我们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的校本研修活动方式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研修应运而生。
   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校本研修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研修工作的新方式,是在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科学理论指导下,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即时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现代教学研究的新型手段。
   网络研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正以燎原之势在语文学科的教研活动中得到普及,成为主流研修形式之一。如何充分发挥其效用,为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是我们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语文学科网络研修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尝试探究语文学科网络研修的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而促进语文学科网络研修的良性发展。
   一、网络研修的优势探究
   网络研修是基于互联网络和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培训的教育教学研究形式,改变了学校及学科教师单兵作战、个体研修的状态,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上来说,它挖掘了内在研修资源,扩大了教育研修的职能。而语文学科作为网络研修活动的生力军,在网络研修的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了多重优势。
   1. 多主体
   网络研修是传统研修方式或常规研修方式的有益补充。网络研修的参与主体突破了传统研修形式的单兵作战或小范围研讨,最初是由许多教师、教研员零星的、自发的、分散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研修活动,到后来发展成教师、教研员的自觉主动行为,即由“草根教育”转变为“共同参与”的一种新型模式,参与主体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在网络环境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随时都可以针对研讨的主题内容畅所欲言,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开口、人人动脑,交互面广,交流密度高。
   2. 跨时空
   网络研修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突破时空的界限,能让教师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更广泛的交流群体、更多的展示自己获得反馈的途径,进而弥补区域范围内师资及地域等的限制。网络研修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依托网络平台,组织自由的网上交流,有兴趣的语文教师都可以发表意见。正是这种突破时空的优势,使更大范围的人都能够在同一个网站上交流研讨,学习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教学。
   3. 低成本
   网络研修活动构成的基本硬件要素就是网络活动平台,此平台可以是以语文学科领头羊为核心组织者的区域性网络教研平台,也可以是以网站、论坛、博客、QQ、微信等为平台,教师参与主要是借助于网络强大的回复、评论功能,成本低廉,便捷快速。
   4. 高效率
   网络研修活动能大大地缩短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它让语文教师拥有了更多的文字资料、更多的音频与视频资料、更多可以直接交流的朋友、更多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多的思想火花的碰撞,所有这一切都给语文学科的发展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使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兴致更浓,效率更高,提高更快。同时,网络的隐蔽性也更有利于引起研修活动参与者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深刻静态思考,从而使每一个参与人员都从中获益,进而吸引更多的个体参与到这种集体活动中来。
   5. 多形式
   语文学科的网络研修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如网上观看经典教学录像分享成功与喜悦;利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教育教学资料,共享信息资源;利用博客(Blog)等开展语文教研组活动、行动研究等,为教学反思、思想冲撞、心得交流、教育科研等提供便利;利用QQ群组(聊)、微信,即时随意地进行交流,不经意带来更多更深层次的教育反思;网上集体备课,给老师更多的思路与交流空间,让思维无限上升。
   可以说,语文学科的网络研修活动打破了“空间”、“环境”的限制,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高效便捷的“师师互动”。
   二、网络研修的问题分析
   正如任何新事物出现时一样,初始网络研修以其方便、自由等特点得到了大家肯定。可由于缺乏优秀的研修案例作为示范引领,缺乏丰富系统的教育教学资源作为支撑,缺乏符合学校研修实际需求的网络专用平台作为支持,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机制进行监控,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条件作为保障,语文学科教师的热情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网络研修活动的效果也就流于泛化。具体表现在:
   1.研修活动参与者对于网络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滞后。
   在信息技术的推进过程中,教师通过了各种级别的信息技术考试,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而这些基本技能也能够简单地应用到课件制作与课堂教学中。但是在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方面,教师观念还是相对落后的。没有压力和督促的情况下,许多教师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拒绝建博客、建个人的教育教学空间,不愿意参加各种学习共同体等。因为,这些都需要精力、需要时间,需要新的技术,无疑给繁重的教学任务增加了负担,所以懒散的心态导致网络技术的推进过程异常艰难,网络研修活动的组织过程也任重道远。
   2.研修过程相对无序散漫。
   利用网络组织学科研修活动,研讨时间自由但易造成研讨滞后的现象,参与者众多但易出现研修者包场或潜水的现象,研讨内容丰富但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研讨思路开阔但易出现研讨不了了之的现象。
   3.研修活动缺乏规范条例的约束。
   网络研修活动无论是时间、环境还是参与过程都相对比较自由,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条例的约束,缺少必要的激励奖惩措施,研修活动易出现伪研修或流产的现象。如利用论坛进行网络研修活动,经常出现注册人众多,但参与者寥寥的现象。
   4.研修活动缺乏有力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如利用论坛、QQ群或微信组织学科研修活动,虽然在线的人很多,但由于缺乏主持人,经常导致发言的无序或无聊等问题。
   以上诸多问题都给语文学科网络研修活动的推广设置了障碍。若要使语文学科的网络研修活动步入正轨,就需对研修“互动”过程、网络研修序列化建设过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只有有效的寻诊把脉,搭建科学的网络平台,探究合理的网络研修组织形式,建立高效的网络研修操作管理办法,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工具作用,创造性的开展语文学科网络研修活动,加强研修工作的实效性,促进语文教师的迅速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