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诗歌赏析五步法

诗歌赏析五步法

日期: 2015/8/30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周健

摘要: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唯有了解生活背景,清楚创作情态;统观全篇,领悟意境,把握主题;反复咏诵,静思遐想,体悟真美;抓住关键,逐节逐句深析含义;用对比、引扩、归纳、写作的方法加固加深赏析所得,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赏析诗歌的目的。
   关键词:诗歌 赏析 五步法
  
   中学语文课本中,诗歌的篇目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对大部分教师、学生来说,诗歌的教与学在所有文本中又是最难点、最弱点,所以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便成为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本人自己的诗歌教学和创作实践出发,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采用下列五步法赏析诗歌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第一步,了解生活背景,清楚创作情态
   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一点便是创作时特别的环境和情感状态。诗言志,诗抒情,这些志与情就是诗人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下产生的。触目有感,即景为诗,写诗常常是灵感、情思刹那间迸发喷涌的事。所以,清楚作者创作时特定的背景和情态,是了解诗歌的第一步。如《沁园春 长沙》是作者在1925年革命浪潮日趋高涨的情况下,重游橘子洲时所见所感的产物,因此全诗的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等便自然和革命斗争、眼前之景物关联起来了。《华南虎》写于1973年,上干校时的一次偶然机会,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笼中被困的老虎,顿时想到了与之有相似经历、心态的自己及当时的政治现实。于是,情由心生,华南虎之外貌、行为、精神就自然地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一个地铁站》更是如此,那一瞬间的感觉成为这首诗诞生和主题的根本。诗歌创作,情思独特,不了解情况,赏析是往往会无法下手,失之偏差。
   第二步,统观全篇,领悟意境,把握主题
   诗歌大部分都含蓄深沉,故读诗不能被它华丽的外表所惑,被个别细节所迷,而丢掉至为重要的主旨。应首先从大的方面入手,从高的角度统观全诗,把诗歌众多意象组织在一起,步步进入并总体领会,然后抓住诗之核心、精髓,把握诗歌主旨,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如开始不从大的方面入手,不将全诗通读多遍后总体领悟,反把目光放在开头或中间的某一情节、语句这些细小的“芝麻上”,作者所抒发的对祖国的那种真挚、无私、特别的情感便无法准确地把握。浪漫色彩浓郁的《离骚》,内容非常丰富,情感又较复杂,字句也很难理解。怎么办?暂时放开个别难懂句,置细微情节于不顾,待总体理解了主题后,再回头解决。从大到小,从总体到具体,这样,诗之主旨才会把握的更为迅速准确,否则就会谬误千里,事倍功半。
   第三步,反复咏诵,静思遐想,体悟真美
   诗一定要多读熟背,如此,方可为进入作品深层打下基础,进而再和作者的心灵一同跳跃。但为了达到提高鉴赏能力的审美情趣的目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闭目放松,平心静气,放开思维,自由而悠闲地到纯美的诗境中遨游,和作者一同在思维的原野散步,让诗的意境之美、情趣之美、事理之美、音韵之美陶冶浸泡身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赏析诗,才会知道,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余光中、席慕蓉的《乡愁》不如此,我想不会有什么收获,古诗《迢迢牵牛星》、《饮酒》、《琵琶行》不如此,也不会受到多大感动。赏析是一项很细微、很投入、很灵空、很美妙、很有机的思维过程,如真能走进这个情境去,那我们的欣赏水平和情趣定会明显提高。
   第四步,抓住关键,逐节逐句深析含义
   “一字千义”、“千言万语凝为一句话”这在诗歌中是最为普遍的现象。象征、比喻、移用、反语、托物言志等手法的应用又极为常见。为此,一方面我们需要抓住诗中那些关键字句——它常常是全诗的眼睛、灵魂、是作者情感、思想的凝聚点——认真分析,一字一句解剖,这样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步到位、直指心性的效果。另一方面面对那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含义深奥,隐藏着丰富复杂的思想的诗句要提高警惕,不能轻易放过。要透过平常的外表,看出内在丰富的事理、深邃的哲理,彻底将诗的所有意旨、手法及效果都理解透彻,把作者已经表达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清晰、条理、全面地挖掘出来。唯有此,赏析诗歌才算真正做到家。那么怎样去找关键句并理悟其含义以及表现手法呢?我的经验是:用专注而挚爱的神情透过阑珊的灯火,频频回首,众里寻他千百度。
   第五步,用对比、引扩、归纳、写作的方法加固加深赏析所得
   在对诗歌有关方面进行了较为准确、深刻的赏析后,再用以上方法进行巩固加深,又是很有必要的一步。在与其他诗歌的对比中,清楚各类诗歌的不同风格特征及表现手法等;在引深扩展中,继续增长有关文学作品创作欣赏的知识及方法;在归纳总结中加深理性认识,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最后通过写作(改写、仿写、简评等)提高写作鉴赏水平,这样既对诗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又可把读诗所得移用到其他文体中去,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文学整体欣赏水平和能力,诗歌的教与学才算真正达到目的。
   诗歌的赏析与创作一样,都需要有敏捷的思维,细腻的情思,新奇的发展,深邃的眼光。非如此,不足以真正面对诗歌。赏析诗歌既应该关注它的体裁特征,又要有灵活合理的方法,这应是我们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