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互动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浅谈互动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日期: 2015/9/23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泰兴市教师进修学校 季祥国

[摘要] 笔者长期担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自我,学会倾听与交流,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互动式教学的形式很多,如情境互动、问题互动、语言互动、总结互动等。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或是交叉使用多种方式,都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真正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互动乐园。
  
   [关键词]情境 问题 语言 总结 互动
   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引导他们大胆地表达出来。笔者长期担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自我,学会倾听与交流,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何谓互动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基于彼此平等与坦诚,通过倾听、交流、沟通、协商、探讨等多种方式,理性地说服对方,进而让不同观点产生交融碰撞,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情境互动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要想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诱导他们主动表达,大胆思考,关键在于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学会抓住各种教育契机,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创设能引起学生学习兴奋点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直接预设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境,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叙述生活中的经历创设情境。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多采用前一种方式来创设情境,如提供实物设置情境、描述故事营造情境、依托多媒体设计情境等,方式很多,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穿插运用。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我知我家》的教学中,我在教学之初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同时出示一系列关于家的图片和照片,勾起学生对家的回忆,感动的同时对“家”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询问学生你最喜欢的图片,并给出理由;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心目中的家应是什么样子,进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在这样的互动教学中,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亲身的体验与经历,互相交流碰撞。最后我还设计了角色表演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小品的方式描绘自己心目中温暖的家,指导他们讨论与家人相处时的注意事项。第二种情境设计的方式在我的课堂上我也经常采用。如《严也是一种爱》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演情境:事前请学生充分准备,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编一个小品,再现和父母发生矛盾或冲突时的情景。由于是真人真事,学生表演游刃有余,入木三分,观众席上的同学也产生情感的共鸣,不断地窃窃私语。类似的经历和情感的共通,让表演者和观众之间产生了情感的联结与观点的碰撞,这时教师再适时引导,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水到渠成了。当然,我们创设课堂情境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通过不断的互动交流,才能让情境创设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二、问题互动
   问题的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问题的研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维火花的碰撞,产生情感的互动与共振。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应从教学重难点出发,源于学生生活实际,互动探究的过程应体现共性化与个性化的特征。如《同学,朋友》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故事会”的环节,让学生讲述生活中遇到的与同学友谊出现裂缝的故事。在学生讲述前,我首先给学生预设了三个问题:导致你们友谊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修补这段友谊?同学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启发?前两个问题由故事阐述者自问自答,其他同学可适当补充,后一个问题则由学生讨论完成,推荐代表陈述。这样的问题设计,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同时又克服了教师的枯燥说教,让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融合,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巧妙互动。在问题的互动探究中,学生逐渐体悟到宽容他人、尊重差异的友谊原则,并提高人际沟通的意识与能力。
   (三)语言互动
   语言是联系师生、生生的重要桥梁,也是教者与学者知识传递、思想交融的联结纽带。语言的互动改变了传统“一言堂”的教学陈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成为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坚持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与发展的场所,特别重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为避免交流流于形式,我在互动交流中坚持做到四学会。一是学会准备,每次交流都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如课外素材的收集(我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做简要记录)、课堂上不少于6分钟的小组内素材汇总等。二是学会倾听,这不仅针对教师,也针对学生,交流前明确倾听要求,以保证学生发言结束后师生能适当补充与评价。三是学会耐心等待,如学生发言时思维遇到瓶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耐心引导,提醒学生学会等待。四是学会恰当评价,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公正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总结互动
   传统的课堂总结一般由教师完成,这样的小结尽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能与老师同步完成回忆的只占少部分,学生兴趣并不高。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总结环节中,我做了大胆尝试,先让学生概括总结,再由师生互动归纳小结。尽管学生的小结可能并不完整全面,但至少体现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点滴理解,再加上教师个性化的总结,课堂的外延与内涵都得到了极大丰富。
   当然,互动式教学的形式还很多,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或是交叉使用多种方式,都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二者之间的关系,灵活地把握互动的内容与时间,克服部分学生主导互动过程而部分学生却游离于互动过程之外的现象,真正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互动乐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