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教学的分与合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教学的分与合

日期: 2014/5/31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任春香

摘要:《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应采用一体化融合式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提升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图 计算机绘图 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程在工科类专业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习者未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影响极其深远。这两门课程在各类院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存。
   为推动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要求,提升《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教学效果,有必要探讨两门课程教学的特性和内在联系,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分合有度,相得益彰。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图样,其在工业生产中被形象地喻为“工程界的语言”,它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文件。工程图样是一切工程技术工作的基础。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获得识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计算机绘图》课程是工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中,要求用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为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在PLM的每一个环节都依赖于信息技术,传统的手工绘图根本无法胜任。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方法,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以及《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质量不仅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制造企业对于从业者的读图、绘图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CAD、CAM技术在制造业的普遍应用,对《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画法几何学的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投影制图与机械制图的知识与工程实际关系密切,同时与国家标准的知识与概念又紧密联系。《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内容分画法几何、投影制图与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三部分。画法几何是制图的理论基础,抽象但系统性、理论性强。制图部分是投影理论的运用,实践性较强,学习时,需完成一定数量的绘图作业。计算机绘图的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往通常作为《机械制图》课程中的选学内容。
   计算机绘图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新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已经逐步取代了图板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课程需要学习相关绘图软件的应用技能,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结合工程图样的绘制要求,上机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2)教学时数 由于《机械制图》作为“工程技术语言”的特殊地位,一般作为学习工程技术的前期课程来开设,在各专业之间的横向比较时,由于各专业对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不同,教学时数悬殊较大,如机械类与非机械类《机械制图》教学时数相差较大,但在相同专业课程开设历史的纵向比较中,可以看出《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工科传统基础学科,其教学的相对课时在不断减少。首先,是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和丰富;计算机绘图知识的教学内容从无到有,从二维绘图教学到三维绘图教学;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贯彻学做合一,教学中测绘等实践内容的增加,其次,是由于专业课程的不断丰富,特别是在中、高等职业院校中逐步推广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专业课程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不断加大,必然挤占《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时间。
   计算机绘图内容无论作为《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之一,还是单独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教学,相对于要掌握某一种CAD软件应用的能力要求,总体教学时数都显不足。
   3)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课程一般仍然沿用讲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作业训练,才能理解和掌握课程中有关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计算机绘图》教学必须在机房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以上机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才能掌握软件的应用技能。
   4)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由于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实践性,总体教学课时偏少,教学难度较大,影响学习效果;《计算机绘图》课程主要学习某一种CAD绘图软件,是工程图样的信息载体,因此,其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机械制图》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否则,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的内在联系
   《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是《计算机绘图》课程的学习基础,《计算机绘图》课程是对《机械制图》课程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是工程图样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新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学习,应该在《机械制图》相关知识学习后,再学习计算机绘图对应的知识技能,否则,没有《机械制图》课程知识和技能作为铺垫,《计算机绘图》课程的学习内容就显得空洞,相关绘图软件的学习因缺少内涵,“绘图”将变成“画图”,而失去作为工程图样应用载体的价值。
   在当代制造业中,计算机绘图技术逐步取代了手工绘图技术,特别是CAD等各类信息化设计与制造软件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而手工绘图已经难以与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相适应,没有计算机绘图知识和技能作为依托,工程图样的绘制手段就脱离了时代的要求。因此,《机械制图》课程相关知识是《计算机绘图》课程学习的内涵,而计算机绘图能力是识图与绘图能力重要组成部分,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着及其密切的关联。
   四、《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合与分
   当前《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有三种,即传统的独立教学模式、以《机械制图》内容为主体,《计算机绘图》内容为拓展或补充的包含教学模式、《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内容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1)独立教学模式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按照两门课程设置,单独组织教学。一般有同一学期同时教学的平行教学法,或者先安排完成《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然后再安排《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的顺序教学法。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都是缺少联系,相对独立地开展教学。
   由于《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内容和目的不同,采用独立教学法,具有独立性,可以突出各自课程的教学目标,互不干扰,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历史传承性。根据学科特点,通常《机械制图》课程安排在理论教室授课,《计算机绘图》课程安排在计算机教室授课,方便各自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授课教师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只要具备《机械制图》或者《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能力,即可承担对应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独立开展教学工作,教学场所可基本固定,更容易满足计算机教室等教学设备、设施要求。采取相对独立教学,虽然能够突出两门课程的各自特点和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中割裂了两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中,如果授课教师缺少制图知识或者教学内容缺少与制图知识的关联,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画图”而不是“绘图”的问题,达不到计算机绘图是机械制图绘图工具的教学效果。
   2)融合教学模式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按照一门课程设置,原来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互相关联、相互融合。一般常用单元顺序教学法和一体化融合教学法。单元顺序教学法即先安排《机械制图》某一单元内容教学,然后再安排《计算机绘图》课程相关内容教学;一体化融合教学法是指《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是根据实际教学中两门课程的知识关联性,来确定教学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完成制图某一知识点教学后,就安排计算机绘图相关知识和绘图能力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都考虑了两门课程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内容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采用融合教学法,具有融会贯通,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体现弱化学科体系,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改革要求。根据融合教学的要求,通常《机械制图》课程为先导,安排在理论教室授课,然后,根据《计算机绘图》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安排在计算机教室授课,具体安排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以制图知识和对应的绘图技能紧密结合为目标,在计算机绘图教学中巩固和提升对制图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一体化教学对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能兼备《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程的教学能力,同时需要研究如何融合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能够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灵活把握先关联知识技能的授课顺序和教学方法。由于采用一体化融合式教学组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换理论教室和计算机房两个教学场所,因此,对教学组织过程和教学设备、设施条件有较高要求。由于融合教学,两门课程的内在联系得到了体现,制图知识和技能在计算机绘图教学反复中得到巩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性、实用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三维绘图软件的直观性,也降低了制图课程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五、《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教学实践
   分析当前职业教育的学情特点,为满足社会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必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特别是与职业能力培养息息相关的核心课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要注重教学实效。《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采用一体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师资准备 授课教师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能够同时胜任两门课程教学的师资条件,可以在一体化教学的初期,采用不同教师分别承担一体化课程中不同教学内容的方法来解决,但这样容易带来教师之间沟通不畅,导致课程融合度降低的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要积极鼓励教师独立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逐步提高两门课程的教学融合度。
   2)教材准备 教材是开展一体化教学之本,为保证一体化教学能够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选择合适的教材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原有教材内容的适当增减和调整来提高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提高融合度;也可以由相关任课教师编撰校本教材来解决一体化教学所需,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
   由于采用一体化教学,原来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如《机械制图》中的圆弧连接、轴测图、截交线与相贯线画法,可以降低要求,而突出《计算机绘图》课程软件的应用技能,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如组合体的绘图与读图能力是制图课程的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但与计算机绘图软件教学相结合后,绘图和读图能力可以在反复中得到巩固和强化,也可以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3)CAD教室准备 为保证《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融合教学的顺利开展,要能够按照一体化教学进度要求,协调好计算机教室的排课需求,才能保证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
   4)效果测评 当《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开展一体化教学时,两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需要融合,不仅要考核读图和手工绘图能力,更需要考核计算机绘图能力,要能够应用绘图软件表达出《机械制图》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弱化轴测图、截交线、相贯线等可以用软件来解决的知识和技能考核,而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重点考核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对《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两门课程逐步开展一体化融合式教学,做到教学安排分合有度,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教学效果相互促进,是提高《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