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利用“电工实践”教学提高职校学生技术

利用“电工实践”教学提高职校学生技术

日期: 2014/5/12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电工操作技能训练:明确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严格要求,提高工艺水平;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一定会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
   关键字:技能训练、明确目标、教学效果、积极引导、树立信心、严格要求、工艺水平、良好习惯
  
   引言:学生进入职业院校进行学习,主要为了掌握一些具体几项专业技术。
   正文:
   电工操作技能训练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机电类专业必修的技能学习课程,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技术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必备环节,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办学特点所在。因此要使职业学校学生得到较好的培养,应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笔者结合开创本校电工专业的教学经验和组织学生维修电工中级工考级参考率100%,过关率100%的经验,我认为其中加强实习教学尤为关键。笔者认为在加强实习的教学环节中,可以走以下几个过程:
   一、明确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所以在电工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实习目标教育。学生有了压力,就会产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可把实现整个电工教学目标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把对器件的识别和熟悉作为重点,主要要求学生熟悉器件各部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对某些有故障的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明确其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各器件作用。第二阶段,目标定位在对线路原理、布线图的熟悉。教师应先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复习,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画出布线图,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线路该怎么接,线怎样布合理、美观。这样以来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时做到心中有数。第三阶段,目标定位在工艺上。在学生掌握如何接线以后,着重强调学生工艺要求,教师先对接线的工艺要求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装接,逐步提高接线质量和工艺水平。第四阶段,重在反复训练和提高。第五阶段,教师经常组织竞赛和模拟考工,以便学生找差距。综上所述,学生在实习前明确各阶段目标,实习中分解了实习难度,既能树立学生自信,又能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技能,有利于提高电工实践教学效果。
   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光有目标还不行,要实现此目标必须有信心,没有信心,目标也只是个空幌子。职高生在入校之初,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几乎一无所知,此时有些部分学生由于已有的生活常识会对专业知识充满好奇心,而部分学生却会因对专业的陌生产生畏惧心理。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不妨从课外辅导入手:一、成立兴趣小组,如:电工制作和课外维修。通过简单电路的制作 (如电动控制等),意在激发自信培养学生的兴趣。制作内容从简单实用入手。制作时,对于出现的线路故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维修技巧。完成的作品可以拿到校橱窗进行展示,对学生产生激励效应。二、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也可鼓励学生去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以此多了解维修电工行业发展状况及专业发展方向,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在维修教学实践中,可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家电维修人手,学会一些简单的维修技巧。随着维修经验的积累,可鼓励学生到校外进行义务维修,比如成立兴趣维修小组我经常组织学生到街上义务维修,不仅提高学生维修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还能提高本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学生在维修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技能成就感。四、教师应起好示范作用,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维修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学生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就更能持 久保持。五、让学生一帮一结对子,让学生成为学生的学生,不仅便于学生技能的提高,还便于促进学生间友谊和学习气氛的加浓。
   在电工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着因对电的畏惧而缩手缩脚。这时,作为教师应加强引导,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外,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在操作过程中积累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增强信心。
   三、严格要求,提高工艺水平
   目标有了,信心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学生对操作的具体锻炼了。电工实习中,线路板上装接元器件多、工艺要求多、标准高。针对这一情况应对实习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要求,因此,设立恰当的评分标准尤为重要,评分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制定,并组织学生自批或互改,这样不仅立足于操作技能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的能力及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以《Y—Δ降压启动控制线路》为例,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可先要求学生复习其工作原理,按照线路图画出其布线图,然后,要求其按图装接控制线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装接,装接时对其工艺要严格要求,并通过评分标准来进一步规范。控制线路装接完成时,学生所装线路中可能出现控制功能不能实现的情况,这时,可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故障,努力找出故障点,可采用电阻法进行检测。在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可让几个学生共同分析,直至找出故障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对待下一次实习。对于出现的典型故障,教师可与全班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避免下次再犯,这样对整个线路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好处。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整个线路进行装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接线路进行 通 电试车,或模拟试车。以便学生对整个线路工作过程有个感性认识。
   在学生按标准能正确完成线路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强调其所用时间的重要性,经过反复训练,提高其熟练程度,以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对每次实习工艺突出、用时少的学生,将其组装的线路作为样板展览,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要注意疏导部分学生“片面求快”思想,指导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不可贪多求快,从而造成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的不良结果。
   四、注重良好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实习中,必须教育学生养成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的习惯。电工实习中存在器件多、易损坏、易出安全事故等情况,可对每位实习学生的器件及线路进行编号,明确职责,违反操作规程或故意损坏器件应赔偿,保证元器件的正常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和适应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
   对于线路组装中的故障,在社会实践应用中有广泛的体现,这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良机。首先,教师要立足于理论教学法,使学生熟练掌握线路原理,分析某一器件或某一段线路出现问题,将会出现什么样故障,这是学生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多种不同的排故方法,明确其利弊,并指导学生动手自己排故,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使其知道如何避免一般性故障。有时也可由教师故意设立故障,让学生分析,动手排除故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学会排故方法,使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可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需求。
   五、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
   告诉学生不管每次安装和维修后成功与否,注重反馈信息,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在什么地方,要总结、要交流(包括请教,参阅书籍)。培养学生的虚心、好学习惯。
   相信,在我们不断探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结束语:实习课教学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所以职业学校教师更应该利用实习课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①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出版;
   ②邵宗杰、斐文敏主编《教育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③叶奕乾、祝蓓里主编《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
   ④刘载荣主编《新编班主任工作教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⑤《教育实习必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P76页。
   ⑥赵便华 主编《电子电工实习参考资料》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08出版
   ⑦陈智 主编《电工机械(含实习)夺分宝典》 2005/07/31 (1版 1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