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1:4分层法车梯形螺纹

1:4分层法车梯形螺纹

日期: 2014/5/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1:4分层法车梯形螺纹

【摘要】:

初学左右切削法车梯形螺纹时,借刀量不易控制,容易产生“扎刀”等问题,“1:4分层法”将借刀量量化,有效解决了初学者盲目借刀的问题,还可大大地提高车削效率,实践证明是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

1:4分层法、梯形螺纹、中滑板、小滑板、借刀

在《车工生产实习》教材上,车削梯形螺纹的方法主要有左右切削法和斜进法。在教学中发现:如果简单地运用这两种加工,对于初学者往往不能很快地接受并掌握,车削过程中还易出现“扎刀”等不良现象,而且完成一次练习所需要的时间也较多。原因是上述两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中、小滑板的进给量和借刀量没有予以量化,学生练习时找不到感觉,盲目借刀,很容易造成“扎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训练效果的提高。根据这种情况,从实践中总结得出了“1:4分层法车梯形螺纹”的方法,经实践证明是有效可行的。

1:4分层法的原理是:梯形螺纹的牙形半角为15°,其正切值为:0.2679,近似于1:4。这一关系正好反映出小滑板的借刀量与中滑板的进给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实现进给量与借刀量的量化提供了依据,亦即小滑板每借过一个单位,则中滑板应相应进给四个单位。以车削螺距P=6的梯形螺纹为例说明“1:4分层法”的具体应用:

螺距P=6的梯形螺纹,其牙顶宽f=0.366P=0.366×6≈2.2㎜,牙槽底宽w=0.366P-0.536ac=0.366×6-0.536×0.5≈1.93㎜,牙型高度h3=0.5P+ac=0.5×6+0.5=3.5㎜。粗车时,粗车刀的刀头宽按“w-(0.3~0.4)”确定,可取为1.5㎜,牙顶宽留精车余量单边为0.2㎜左右,则粗车时牙槽口宽为:6-2.2-0.2×2=3.4㎜,故在牙顶部位小滑板的最大借刀量为:3.4-1.5=1.9㎜,粗车时总切削深度应略小于牙型高度h3,可取为:3.4㎜。

因此,在C6140车床上(中滑板刻度示值0.05mm/格、

小滑板刻度示值0.05mm/格),小滑板的最大借刀范围

为3.4/0.05=38格,中滑板共应进给3.4/0.05=68格,

于是可按下表进行车削:

(注:车削前,中、小滑板刻度应对零)

从上表可看出:小滑板每向左或右借1格(0.05㎜),则中滑板相应进给4格(0.2㎜)为1:4的关系,而且每两刀为一层,因此本方法可称作“1:4分层法”。

在运用本方法时需注意的是:每次进给时,中、小滑板的刻度值不能混淆,否则会造成“乱牙”或“扎刀”等现象。初学时可预先在纸上写下每次进给的进给量和借刀量,以便车削时通过作记号来帮助记忆。另外,由于每车一层,小滑板的移动有进和退的动作,操作时应注意消除“空行程”,并应在退刀过程中完成小滑板的借刀,这样可缩短辅助时间。如果车削螺距较大的梯形螺纹,则开始的几层,每层应增加中间一次的进给车削,这样可防止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造成三条刃口同时切削引起“扎刀”。例如:车螺距6的梯形螺纹时,第一层的第一刀时中滑板刻度值为第4格,小滑板刻度值为第0格,第二刀中滑板刻度值仍为第4格,小滑板刻度值为第19格,第三刀中滑板刻度值仍为第4格,小滑板刻度值为第38格,这样第一层车了三刀,中间增加了一次走刀,可以把原来车两刀遗留下的那部分材料彻底去除了。第二、三、……层都可按此法进行,直至中间不再有残留部分为止。

由于本方法在运用时,中、小滑板的进给量都已量化,初学者不再为如何确定进给量和借刀量而大伤脑筋,又因车削是分层进行的,故又可避免“扎刀”等现象的发生。经过若干次的练习,还可将每层的切削深度增加到8格,小滑板的借刀格数增加到2格,这样,学生粗车一个螺距为6的梯形螺纹所需的时间一般在八分钟左右,工效明显提高了。

当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本方法后,对左右切削法和斜进法也就很容易融会贯通了,因为这时进给量和借刀量的确定已可凭经验及手感来确定了,

本方法同样适用于粗车蜗杆,只是每次小滑板的借刀量与中滑板的进给量之比为1:3。

【参考文献】: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一版) 2001.6






1:4分层法车梯形螺纹.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