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实习中采用任务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在企业实习中,对引入任务教学法的目的、具体措施、探索与实践及意义的阐述,调动了学生企业实习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职业院校企业实习教学工作提供了经验,并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企业实习 任务教学法 探索 实践 意义
企业实习是技工教育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技工院校学生的企业实习是学生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逐步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殊学习过程,让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形成对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以往的企业实习中,实习岗位和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能有机结合,出现学非所用的现象。为此,我校在企业实习中引入任务教学法。
一、企业实习中引入任务教学法的目的
1.让学生立足实习岗位,针对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在教师和指导师傅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创新意识。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通过企业实习任务教学法,让教师更好了解企业,贴进企业,使专业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二、企业实习中采用任务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1.落实实习企业,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线现场操作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安排到企业相应岗位进行企业实习。我校属于企业办校,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一般三年制学生在第三学年都要进入企业实习。例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安排到一些企业的机加工车间进行实习,装配调试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安排到装配、机修等车间进行实习。针对不同实习岗位,组织学生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了解工作流程。
2.落实配备指导师傅,指导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聘请具备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的生产一线人员,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实习和实训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为每个实习班级配备一名实习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实习过程中学生安全教育、出勤情况、实习课题的指导等。
3.落实管理措施,企业实习从培训考核到管理等纳入企业规范化管理
企业实习是学生能尽快地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必须加强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实习工作纳入企业规范化管理。一是与企业人力资源部联系,建立学生企业实习档案,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赋分评价,评价成绩纳入学生的毕业考核和分配考核。二是由职业学院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企业学习期间的教育、出勤和学习情况进行管理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做为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三、企业实习中开展任务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通过课题任务,由辅导教师与指导师傅和学生共同完成课题。任务课题,是由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发现,例如:对挖掘工作装置上关键转动轴的高精度衬套(如图1)加工。
图1 衬套
首先制订课题计划,一是成立由企业实习学生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二是针对以上问题,在老师和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改装任务。
其次确定改进步骤:1.观察每个衬套特点,并记录数据;2.分析难加工原因;3.通过实验预先改进工装;4.试加工使用情况并进行记录。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问题分析:内孔φ35+0.074 0,外圆φ45+0.011 +0.030,内圆的粗糙度为Ra0.4um、外圆的粗糙度为Ra0.8um,,外圆相对于内孔轴线的同轴度小于φ0.01mm, 外圆相对于轴线的圆柱度小于0.04mm,内孔的同轴度小于0.01mm,长度200。此类零件在专用数控车床上加工相对较容易的。但是对于普通企业来说不可能配置专用车床,因为专用车床的价格相当高,同时中小批量的加工使用专用车床实属不经济的。从零件图纸的设计要求及材料来看,加工此零件的难度主要有两点: 因为是薄壁深孔加长类零件,薄壁部分厚度仅有5mm,材料为45号钢,而且批量较大,既要考虑如何保证工件在加工时的定位精度,又要考虑装夹方便、可靠。通常的车削都是用三爪卡盘夹持外圆或撑内孔的装夹方法来加工,但此零件较薄,车削受力点与加紧力作用点相对较远,而且长度为200,受力很大,刚性不足,容易引起晃动,因此要充分考虑如何装夹定位的问题
2.进行解决方案的探索
保证加工精度,对影响薄壁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受力变形; 2.受热变形; 3.振动变形。设计出了一套适合上面零件的加工的专用夹具,如图2所示。
图2 专用夹具
其中,件1为夹具主体,材料为45号钢,左端被夹持直径为80mm,可用来夹持工件的内孔直径范围为30~50mm;件2为拉杆,材料为45号钢,直径为35mm,它刚好与薄片工件上的φ35孔对应配合,使工件在夹具中定位及传递切削力;件3为已加工完左端面和内孔的工件,装夹时要注意工件与夹具体1的轴向夹紧配合。小沟槽是在工件调头装夹后,为方便控制总长度而设计的,尺寸为5mm×2mm。
3.改进实施与评价
1)选择合适的工装。
2)试车后样品精度检测。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同学们体会到:一是学会了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二是在工作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总结,发现问题,多找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集思广益,选择最佳方案。三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运用工程语言表达意图,即如何画出别人能够加工的零件图。四是对工装夹具的改造,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就是在工作中时刻注意发现问题所在,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五是虚心向师傅们学习,勤于到手,善于动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将工作做得更好。
四、企业实习中实施任务教学法的意义
“企业实习任务教学法”是针对目前企业实习教学中存在薄弱环节,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逐步将职业教育以功能和专业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转向以生产活动和经营过程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此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以下意义:
1.结合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实习岗位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用“任务教学法”由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使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职业能力定位更准确。采用任务教学法,需要专业教师在授课前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使专业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对本专业的知识内容和职业能力认识更加准确,定位更加科学。
3.能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教学实践证明,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很难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实习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现实中提供给学生的企业实习岗位,多以低技能要求的体力劳动岗位为主,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任务教学法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既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企业生产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可为企业解决一些生产的现实问题,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4.使教师认识到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差距,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以任务教学法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欠缺什么,教师一目了然,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5.学生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能力状况,学习自觉性得以提高 。很多学生毕业前不清楚自己的能力缺陷,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所授内容于已无用,同时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学习什么。能任务教学法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学生中明确自己与职业人之间的差距,知晓企业需要而自己欠缺的能力有哪些。使学生能够在课后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能力缺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均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企业实习中实施任务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够成为当代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品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2006.4
2.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 职业技术教育.2008, (3)
3.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4.罗蔓,莫薇,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