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基础》复习课四步法的旧法新用
浅谈《机械基础》复习课四步法的旧法新用
【摘要】复习课既是对前面学习成果的检验,为学生将知识串成网络,又是实践学习的铺垫,替学生树立实践学习的信心。复习课既要做到查漏补缺,更要兼顾基础知识,做到精练、巧练,练中点拨。而机械基础的复习课则既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归纳整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更要注重其在企业实景中对于知识的应用,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机械基础 复习 旧法新用
复习课,在很多老师脑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套路。在不少技工院校的课堂上,复习课仍未改变其“划重点-练习-检查-巩固”的四步法老套路。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针对《机械基础》这样一门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的充满创造性的课程,复习课注定是对教师教法、学生成果的考验。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教书匠,复习课是最能体现其“匠心”的时刻了,如何在旧法的基础上别具匠心的设计出适合一体化教学大环境下的“刁钻”学生的复习课教法,将在本文探讨。
一、变旧“划重点”为新“自制思维导图”
1. 旧法分析:
在复习课上,为了保证其大容量、高效率的特点,很多老师都采用了知识点板书罗列或是翻书划重点的方法,旨在精准的将考试重点传递给学生,而忘记了复习的本意是温习知识、纵横知识。这种复习方法不免产生了“填鸭式“的教学效果,而这种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注意力,与之矛盾的是,这种一成不变的复习方式却恰恰扼杀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使他们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在老师高效浓缩已教授过的课本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复习课的优势在于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知识砖瓦,可以在老师的点拨下用回忆将它们搬起去铸造房屋了。复习课的精髓在于如何将全部学生已经掌握的分散的详尽知识点总领起来——知识点唯有形成网络才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对知识运用的把握。
2. 新法分析:
课堂的主体永远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起到引导和答疑的作用。教师在复习时所需要做的是为学生拉好一张串联知识的网络,让学生在关联中回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罗列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清站在他们的角度难以看清的知识地图,既起到示范作用,又起到启发作用。
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在很多国家的教育中都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思维导图既是一种逻辑分析方式又是一种记忆的良好载体,恰恰适合我们对于复习课的要求。在教师的知识地图的基础上,教师可教授学生思维导图的画法,然后要求同学对所学习的各章节的知识重难点进行知识导图的构建,将所学习的章节、概念及其彼此联系进行绘制。从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各章节重点难点的把握,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项,有针对性的复习。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彼此交换知识导图,也可以让同学们发现彼此的优劣势,取长补短。
3. 新法案例:
(1) 在复习课上由教师公布反应正本教材知识结构与关联的知识地图,在学生脑中构建全书知识的整体构架。
图1 教师构建的《机械基础》知识地图
(2) 教师教授学生如何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借助教师构建的知识地图发挥自己脑中对于重点知识的记忆,并对各章节的知识进行知识导图的构建。
图2 学生构建的各章节重点知识导图示例
二、变旧“练习”为新“知识综合应用”
1. 旧法分析:
在无法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今天,为了获得更好的卷面成绩,很多教师在练习的环节采用高效易检验的客观题,而其内容也更多倾向于对于基础的客观知识的检验。常见的重复题型有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等。题海战术既令学生容易混淆知识、感到疲惫,又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结果是很多学生可以填出正确答案,却不明所以,知识仅仅被当做应试的工具,学生缺乏应用的能力。
2. 新法分析:
首先,针对学生面对题海战术的疲惫,应从提升其学习动机入手。根据教育心理学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任务过于简单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在复习课上可以通过复杂案例提升任务难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考虑到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有顺序性和代入性,即记得知识出现的先后顺序和情境,因此需要将相近知识打乱,破坏其原来固有的出现场合,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诸多考点融合到一个案例之中,使学生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得以克服。另一方面,这种融合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案例的解决与前面知识导图的应用息息相关,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步步为营,所学所用前后呼应,既保证了课堂的连贯性,又检验了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虽然略有难度,但是可以让学生通过逐步克服,产生成就感,使复习一鼓作气的进行。
3. 新法案例:
在复习螺旋传动时,使用CA6140型车床复杂案例进行复习:
(1) 在复习引入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法利用企业实际使用的车床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
图3 螺旋传动的复习引入设计
(2)在任务执行的环节向学生描述的任务中分五个题目分别考察了对于第二章下列知识点的应用:
1) 横刀架上的牙型选用考察了螺旋传动按牙型分类的知识点;
2) 右图字母含义的解释考察了学生螺旋传动螺纹参数的知识点;
3) 横刀架代号标注考察了学生螺纹代号的掌握;
4) 4、5两题考察了学生对于螺旋传动应用形式中的重点回转方向判定和位移方向判定的掌握。
图4 螺旋传动的任务执行部分
通过这种综合性任务让学生必须从知识导图中选用合适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并且利用案例法提升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三、变旧“检查”为新“校企结合考察全面知识”
1. 旧法分析:
对于检验环节,很多教师因为前面环节的时间限制而只能选择考察知识点少的常见题型为了应试进行考核,考核知识点面不全,也凸显不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的特点和优势。而且纵然选择了案例考核,也多取自于生活实际,与学生即将从事的企业活动有所出入。是很多学生将《机械基础》课程戏称为“文科”课程,准备用临时抱佛脚来突击考试的原因。
2.新法分析:
学生是即将进入企业从事工作的,其考核也应当是为企业服务的,复习课虽然不同于新课讲授,当仍然需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表现出其理实结合的特点,继承其一贯的应用型知识的特征。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选择靠拢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的案例,使学生全情投入,检验出真正的结果,也使《机械基础》的每一堂课都能理实结合,学以致用。
3.新法案例:
在复习轮系时,将企业产品的汽车变速箱拿来分析,让学生在复习课中通过对前面重点章节的多个知识点的掌握,缩短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轮系的分析将企业产品变速箱中常用哪种类型齿轮、齿轮与轴的关系、齿轮有哪些生产中常见的失效形式、变速机构和换向机构的生产中的应用都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复习课的综合复习的特点,也说明本课程所讲授的课程与企业实践的息息相关。
图5 变速箱复习案例
四、变旧“巩固”为新“实物练习法固化知识”
1.旧法分析:
经历了前面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需要巩固的知识。对于检验发现的学生弱点知识,教师多是反复强调,而疲于变换教法固化知识。而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薄弱恰恰是课本知识的枯燥或者教师教法的不恰当导致的。例如练习是复习课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以后已经失去了对于知识的理解而是将知识当做符号记忆在脑中。而很多老师也发现无论巩固多少遍,学生总是能在考试时继续出现类似的错误,这就代表教师巩固的方法不对。
2.新法分析:
知识如何仅限于概念记忆法是十分低效的,为了得到更好的知识记忆效果,利用形象记忆法运用独立于纸面之外的实物或图片来测验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而不是单纯的填写某些学生已经知道固有答案的空,通过学生在脑中将感官认知转换成可运用的知识选择性回答问题来固化知识,效果更好。
3.新法案例:
在绪论的复习中把机械、机构、构件、零件、运动副的概念转换成五副图,让对于这部分知识混淆的同学在讨论中先把图转换成已知概念再完成相应题目,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对于知识在脑中的固化与应用,对机械的进一步解剖还增加了他们对机械的兴趣。
图6 绪论复习练习固化知识环节
总结
教师是课堂的创造者,而最能体现教师功力的往往是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一个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入门兴趣的启迪、对于一门课程的辛勤学习之后的应用程度,都取决于教师对于教法的选用以及对于课堂的精心安排。经常听到同学们说“这些知识我学了有什么用?”、“不好好听也没关系,下厂了都用不到”,经过了多年的教授,我发现教师更应该是一座桥梁,将学生们遗失的知识砖瓦输送给他们,并为他们拨开迷雾,看到他们所学的一砖一瓦是如何构建成他们职业的参天大厦的。一堂复习课,可以打开他们的视野,也可以扼杀他们对于这门课程的最后的兴趣,教师的选择与用心,在这里,何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孙大俊:《机械基础》,第四版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零件钳加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材办公室等编 《零件钳加工》,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浅谈《机械基础》复习课四步法的旧法新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