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改革实训教学是专业建设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究,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和模式,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改革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初探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一)实训教学现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模式还是围绕学生讲台下听,教师台上讲,学生学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模糊,对于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兴趣没有得到根本提升,没有更深的了解其原理结构,还有的在台上以半剖视台架,边讲解边指出零件位置,使大多数学生围着看,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场地上固定于教室,使得学生技能能力不能有效的拓展,失去了创新能力,且目前汽车维修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脱轨,使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总体来讲,实训教学目前存在着以下几点比较突出的问题:
1.实训教学方式单一,采用的是“教师教着做,学生跟着学”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机械式的模仿操作,不能拓展学生实训的创新操作能力,至此降低其学习兴趣。
2.实训指导书缺少有效性指导书编写内容上指导操作图片太少,不够直观,并没有突出指导书的有效性。
3.“双师型”实训教师匮乏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中,“双师型”实训师资存在很大缺口,在实训教学中时常存在一个老师同时指导20多人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导人数过多,从而导致学生实际技能训练的匮乏。另一方面现有师资队伍的良莠不齐也是导致专业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4.实训场地教学情境氛围不够,实训场地教学情境布置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摆放。布置上过于教室化,设备上过于陈旧,既不实用又不美观,没有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建立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场所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基于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教学场所也应由传统的课室向具有鲜明工作特色的实训车间或一体化教学场所转移。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场室是以汽车各系统或零部件为实体的学科实训场室,这些设备主要满足了学生对汽车各系统或具体零部件的结构认识、原理理解、拆装检修技能训练,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建立起符合汽车维修实际情景的教学场所,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特色的实训场室,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施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模式
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是发现故障,判断故障性质,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方案,检验维修效果,以及对维修过程进行反思的系列活动。它要求维修人员能在行动过程中构建出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知识体系。目前大部分职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是以汽车系统结构认识、汽车系统原理理解、汽车部件拆装检修、汽车故障排除思维训练为主的平行学科知识储备教学,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实际工作任务设置汽车故障排除的教学项目,通过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协助学生排除汽车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关键的操作技能、维修技巧及关键知识予以指导,学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行动知识体系,从而获得关键能力。
三)、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职业院校汽运专业已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由于部分教师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致使在一体化课室里仍出现“先理论传授再进行实践”或者“先实践再开展知识教学”的现象。这样做表面上看似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则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并结合使用项目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是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教会学生掌握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评估学习效果和构建理论与技能的方法。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编写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材料
传统的教师授课是教授书本上的显性知识,以学生储备知识的多少为评价标准。而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注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否按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编排教学材料,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材料应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特征,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的行动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避免编写出的教学材料只是工作过程的顺序而已。
五)、帮助学生适应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方法
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但这种基于实践工作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一直接受掌握的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学生在初期接受时会产生不适应,甚至不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仍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指令,不会对学习过程作出积极主动地响应,这将导致学生在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后产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知识的获取量还不如传统教学的多”的看法。基于此类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总之,在实训教学改革中更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进一步采取各种灵活教学方式,把实际工作状态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进而有效提升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性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谭滔.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6,(9).
3.东方天威汽车维修工程师俱乐部。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改革与汽车新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郝刚.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缩短学生就业磨合期————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