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的实现途径与存在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的实现途径与存在问题

日期: 2009-1-2 4:26:47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传龄 廖克玲

    [摘要]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实现的几种途径进行探讨,从而找出现阶段高职发展的产学研模式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产学研  合作办学  企业实习  校办产业
  
 
    我国在加入WTO后,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会急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如何让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阶段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实施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并且将这个计划列入2004年工作要求以及今后五年全国教育行动振兴计划中,其目的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倡导产学合作,为高职院校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为在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同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的培养目标也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加强与社会产业部门的联系,让社会生产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来,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因此,如何根据地区经济、行业企业发展对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积极进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深入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为目前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海网

    一、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的实现途径
    1.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发展模式。第一,内源型发展模式。内源型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学院内部的存量资源(校办企业、研究所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创办自主经营、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实体,使教学与应用性项目开发紧密结合,面向市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第二,“专业+公司”型发展模式。技术开发是生产的“源”,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离不开应用技术的开发,更离不开校办产业的支持。通过技术开发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水平,用技术开发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技术发展的前沿。生产又是技术开发的“流”,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技术开发的最终目的,才能真正构建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模式。所谓“专业十公司”型发展模式,就是专业开办公司。专业与公司实行捆绑制,教师具有教师、技术开发者和经营管理者三种身份;公司具有双重职能,既是教学实体,也是经营实体。公司也是教室,学生到公司上课.也可在公司实践、创业等。通过“专业+公司”这种模式既能提升教师的教学与技术开发水平,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既能确保办学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的实现,又能拓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发展空间。第三,外联型发展模式。外联型发展模式就是联合企业界、科技界的优势和资金对高职院校进行投资,把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到学校,是高职院校人才优势与企业生产优势紧密结合的产物,其经营思路是:“以市场为取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道路共创”。企业提供资金、提供实验设备,学院提供人才、提供技术,并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与服务、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等项目,双方优势互补,拓展发展空间。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开设专业,并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专业课程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讲授。第四,“订单式”发展模式。许多高职院校依据“谁受益谁投入”、“互动双赢”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共同探讨“订单式”教育模式。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基本技能,第三年在定点企业通过工学交替方式,开展专业理论学习、综合实训及岗位技能培训,企业向学生提供在此期间的全部生活费用;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专业课程教材的选用;毕业生直接在项目企业中就业;企业接受教师到企业调研、培训、学习;项目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学院邀请定期来校开办讲座。
    2.我国高职院校实践基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除了学校和政府财政的支持外,还得到部分企业的参加与支持。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要求教学面向企业培养人才、没置课程,做到“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注重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实训室,通过与企业、行业的联合来达到使工业训练中心更为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利于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实训。第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即要求学生到企业或行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成为学校的—个教学和实训场所,其中也包括企业在校内投资建立的实训工作场所。这种校外实训基地不同于前面所阐述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指是由学校来建立的,在校内举办的校外实践基地是由企业、行业来出资创办的。由校外企业创办校外实训基地,并且由企业设置专人负责学生的实训工作,这使得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中,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同时还熟悉了管理和学会了为人处事,为学生今后的结业拓宽了渠道。
    二、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
    1.高职院校产学研形式单一,未能将“内源发展模式”与  “专业+公司模式”和“外联型发展模式”、“订单式模式”有效地整合起来,与高职教育培养方向和目标相距甚远。有些高职院校还处在不断建校,盲目投资现象,搞形象工程,发展速度与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职业技术教育是“在一定文化和专业基础上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专门人才及各行各业所需的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城乡劳动者”,也是“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职业技术教育还是“培养技术工人类的职业技能教育”,是“为谋取或保持职业而准备、养成或增进从业者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教育和训练,不仅包括技能性的,还包括技术性的”。这些都说明职业教育是指向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与应用性()但目前,由于我国高职教育投入不足,学生很难在校内学到有关生产实践的东西,因此,我们的高职在实践教学中离职业教育的指向性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又称CBVE(Competence Based Vocational Education).它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强调能力的培养、能力的训练的职业教育、、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革新,培养与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指明了发展方向。
学海网
    2.高职院校与企业培训缺乏产业经济合作关系,下场经济导向不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提高技术工人的层次和素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并要求高职院校以独立的教学加产业经济形式生存,具有独立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目前在我国虽然有些地区和行业与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如深圳高职院、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在与地方企业和行业的结合中做出了很大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但在我国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教育形同虚设,学校和企业、行业间不能达成真正经济上的合作。据一项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都只是在形式上的合作,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广州民航学院至今没有产学合作教育管理的专门部门,他们反映所谓产学合作都是学校比较主动,而企业则是很少真正参与更无需谈积极性。地处江西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南昌工程学院(原水利专科学校)更是没有产学合作教育的环节,办学模式基本上是按照普通高校的机制在运行,尤其是在近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很多专业都在脱离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轨道。”
    3。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上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性。有些高职院校在热门专业上存在一哄而上的倾向,盲目投入,造成巨大浪费,没有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培养人才出现了一些倾斜。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上存在严重的脱离实践误区,脱离生产、实践第一线,脱离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许多专业没有经过市场论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却办不下去,或者缺乏市场竞争力。由院校、企业、社会、政府多方出资共同建立公共实验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不力,缺乏对分散型产学研合作方式的研究。
    4.高职院校的观念更新,面向当地经济不够,服务社会的观念更新不够。对产学研三者之间的联系,存在认识上的禁区。如何将产与学、学与研、产与研之间的关系理顺,还只是停留在孤立的理解层面;没有对产业的认识和提升与优化产业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多渠道发展自身发展的观念不够;在多渠道发展自身发展的观念认识上存在偏差,由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化,许多高职院校有等靠要的思想,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不够,市场竞争不够。
    5.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全从普通高校的产学研模式挣脱出来,仍然停留在对肤浅实习的理念。高职教育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应发挥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功能,在应用领域内为企业做出贡献,并且建立自己的产业经济实体,为高职学院培养人才有了自己的广阔天地和真正的真枪实弹的场所,既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又为培养学生能力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社会。高职院校才有真正的竞争力。
    6.轻视对农村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而我国至今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工业化水平远不及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也很落后,迫切需要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职业结构还处于一种“预调整”状态,人们的就业观念还未得到转变,这也使得农村经济中的产学研研究处于真空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昌贵等。走进大众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4]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左彦鹏.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办学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周光勇等.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
    [8]马树超.扫除制约高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
    [9]李志宏等.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发展  规范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3,(7).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