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整机教学中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内容摘要:整机装配是装配实习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将来走向企业进行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整机装配教学是在典型零部件装配实习以后进行的一项内容,在装载机整机装配教学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在此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装载机整机装配教学常见的故障以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装载机 整机教学 故障处理
装载机整机装配实习是我校装配实习教学的最后一个模块,整机装配教学是将来走进企业必不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是在典型零部件装配实习以后进行的一项内容;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又会出现一些故障,这些故障不及时排除有影响后续教学的进行,比如机器发动不起来、机器没有刹车等故障,如果故障不排除那么就不能检验整机的装配质量。在本学期装载机整机的装配教学中就出现一些故障,就影响了后续的质量检验和整机作业演示的教学内容,后来经过排查找出了故障所在,排除了故障,使后续的教学继续进行。在此分析一下装载机常见的故障和处理方法。
1故障现象一
脚制动力不足
1.1故障诊断与分析
1.1.1制动液错用或混用。
1.1.2夹钳上分泵漏油,制动总泵或分泵漏油。
1.1.3制动液压管路中有气体。
1.1.4刹车气压低
1.1.5加压器皮碗磨损、制动摩擦片严重磨损
1.2故障处理方法
1.2.1检查制动液。如发现白色沉淀、杂质等要经过过滤后再用。
醇型制动液低温时粘度大,变稠分层,使制动失灵,且沸点较低,高温时醇类蒸发易发生气阻,亦使制动失灵。
矿物型制动液需将制动系统的皮碗、软管等换成橡胶制品 腐蚀,否则易导致制动失灵。
合成型制动液易吸水,注意密封。以防止变质。不同类型和不同牌号的制动液绝对不能混用,否则混合后会分层而失去制动作用,同时迅速损坏橡胶元件。如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清洗制动系统,换用规定的制动液。即可排除因制动液错用或混用而造成的脚制动力不足的现象。
1.2.2检查总泵液面是否正常,制动总泵进回油孔是否畅通,管路接头连接部分有无松动,橡胶元件是否老化、变质。必要时可更换分泵矩形密封圈,更换皮碗即可解决因夹钳上分泵漏油,制动总泵或分泵漏油而造成的脚制动力不足的现象。
1.2.3液压管路保持一定的压力,防止空气从油管接头或制动器皮碗等处侵入系统。制动液系统中的气体会影响制动性能,所以在更换零件时,清洗系统后要进行放气。
放气的方法是:①清除制动液管路、储油罐、加油口、放气嘴等处得积垢。②加满制动液。③启动发动机待空气压力表读数为0.6~0.7MPa后停车。④连续数次踏下制动踏板,松开放气嘴排气,直到排出无气泡的液柱为止。旋紧放气嘴,松开制动踏板,放气时还要向储油罐及时补充制动液,以免空气再度进入系统。由此解决由于制动液压管路中有气体而造成的脚制动力不足的现象。
1.2.4检查空压机、多功能卸荷阀、储气筒及管路密封性。空压机压出的空气经多功能卸荷阀进入储气筒,用于刹车制动,一旦密封性能不好,则造成刹车气压低而造成的脚制动力不足的现象。
1.2.5检查加力器皮碗(结构见图1中7所示)和钳盘式制动器的摩擦片。
图1 加力器
1-进气口 2-活塞 3-Y形密封圈 4-毛毡密封圈 5-弹簧 6-锁环 7-止推垫圈
8-皮圈9-端盖 10-活塞 11-皮碗 12-弹簧座 13-弹簧 14-加油塞 15-油缸
16-回油阀 A-回油孔 B-补偿孔 5-密封垫 6-液压总泵活塞 7-排气嘴
当制动踏板松开时,制动液未能及时随活塞返回,总泵缸内形成低压,在大气压下储油室的制动液穿过活塞头部的6个小孔皮碗周围补充到总泵内。制动时,加力罐推动总泵的压力油经管道进入夹钳内的活塞顶部,推动活塞是摩擦片压向制动盘,产生制动力矩,使车轮减速或停止。当摩擦片上的小沟磨平后即进行更换,更换时只需从钳体上拔去销子,就可将摩擦片抽出,更换皮碗和摩擦片后,再次踏下制动踏板时制动力增大,表示由于加压器皮碗磨损、制动摩擦片严重磨损而造成的脚制动力不足的故障已经排除。
2故障现象二
制动器不能正常工作
制动器为双缸固定夹钳式结构,制动盘固定在轮毂上,随同车轮一起旋转,内钳固定在驱动桥轴管上,外钳和摩擦片通过销子与内钳连在一起,摩擦片可沿销子作轴向移动。制动时摩擦片压向制动盘,产生制动力矩。
2.1故障诊断与分析
2.1.1双管路气制动阀推杆不到位,活塞杆被卡住,以及回位弹簧失效或折断。
2.1.2夹钳上分泵活塞不能回位。
2.2故障处理方法
检查双管路气制动阀推杆。(结构见图2)
图2 双管路气制动阀
1-制动踏板 2,14-顶杆 3-防尘套 4-阀支架 5-顶杆座
6-平衡弹簧 7-大活塞 8-弹簧座 9,16-活塞杆 10-鼓膜
11-鼓膜夹板 12,17-阀门 13-阀门回位弹簧 15-小活塞
制动时压下推杆,通过平衡杆将活塞向下推动。作用在平衡活塞下部的气压,用来平衡推杆作用在弹簧上的力。当达到平衡时,进排气阀同时关闭,使出气口的气压与推杆相适应。改变推杆力,在出气口可得到新的平衡气压,即输出气压的大小随推杆力的大小而变化。所以观测制动气压表压力值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即可能是原因1引起,应调整或更换损坏件。然后松开踏板解除制动,钳盘式制动器活塞靠矩形密封圈得弹性和制动盘旋转(结构见图3中2,7),如能自动复位,保持原有间隙,使摩擦片与制动盘脱离压力接触,则表明分泵活塞回位正常。
图3 钳盘式制动器
1- 夹钳 2-矩形密封圈 3-防尘圈 4-摩擦片 5-活塞 6-上油缸盖
7-制动盘 8-销轴 9-放气嘴 10-油管 11-管接头 12-止推螺钉
3故障现象三
停车后储气筒压力迅速下降,30min气压下降超过0.1MPa.
3.1故障诊断与分析
3.1.1双管路气制动阀进气门损坏或被卡住。
3.1.2管接头松动或管路破损。
3.1.3储气筒进气口单向阀或压力控制器不密封。
3.2故障处理方法
3.2.1检查各种接头连接那部分有无松动,管路是否通畅、有无泄漏。若发现问题,立即拧紧管接头或更换刹车管。即可排除管接头松动或管路破损引起的故障。若故障仍未排除,检查双管路气制动阀的进气门。清除进气口处得积垢,连续几次制动,再吹掉赃物,必要时更换阀门,则可排除双管路气制动阀进气门损坏或被卡住引起的故障。
3.2.2检查储气筒进气管路上的多功能卸荷阀。该阀中有一个胶质的单向阀,能及时阻止储气筒内高压空气回流,当气泵在瞬间出现紧急故障时。由于有此阀的单向逆止作用(见图4中6,7),不致使储气筒中气压突然消失而造成意外事故。如储气筒进气口单向阀不密封或压力控制器不密封,则立即更换,排除储气筒进气口单向阀或压力控制器不密封引起的故障。
图4 压力控制器
1-调整螺钉 2-阀门鼓膜 3-阀门座 4-放气管 5-皮碗 6-止回阀 7-止回阀 8-滤芯
4故障现象四
制动气压表上升缓慢
4.1故障诊断与分析
4.1.1管接头松动
4.1.2空压机工作不正常
图5 空气压缩机
4.1.3油水分离器放油螺塞未关紧
图6 油水分离器
1-罩 2-滤芯 3-翼形螺母 4-放油螺塞 5-进气阀 6-安全阀 7-中央管
4.1.4制动阀进气门或鼓膜不密封
4.1.5压力控制放气孔堵塞或止回阀及鼓膜漏气
4.2故障处理方法
4.2.1拧紧接头
4.2.2检查空压机工作情况
4.2.3重新关紧
4.2.4检查并清洁制动阀内部,对不密封处给予排除。
4.2.5清洗放气孔,检查止回阀及鼓膜不密封原因并予排除
5故障现象四
踩下制动踏板后,明显感觉制动滞后,不能立即减速和停车
5.1故障诊断与分析
由于该机采用气顶油双管路钳盘制动系统,所以首先检查气路情况。
启动发动机后,发现气压表的压力长时间达不到规定位,经了解气压表刚刚更换不久,这就排除了气压表读数不准确的可能,所以判断气路一定存在故障。
首先检查了气路各个气管和接头,发现均无漏气现象,储气筒放污开关也无松动现象,这就排除了管路漏气和开关未拧紧的可能。宁松空气压缩机到油水分离器的气管接头、发现有高压气窜出,这就排除了空气压缩机工作无力的可能。当检查油水分离器时,发现安全阀有明显排放气现象,而且出气口处有少量油污。由于油水分离器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为0.9MPa,而压力控制阀控制系统压力最大不能超过0.7MPa,这就说明有两种可能:一是油水分离器安全阀开启压力低于0.7MPa,二是油水分离器滤芯堵塞。由于在机械出厂前安全阀已经调好并已铅封,所以排除了第一种可能,把故障定在了油水分离器的滤芯堵塞上。
5.2故障处理方法
将油水分离器拆下(图5),拧下翼形螺母(图5中3)和锁紧螺母,从中央导管上取下罩壳(图5中1)和滤芯筒,将滤芯(图5中2)从筒中取出后,发现滤芯油污较多,有明显堵塞现象。更换了新滤芯,并清洗了各零件后重新安装,再次启动装载机,压力很快达到规定值,行驶中制动良好,机械故障排除。
综上所述,故障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分析或者分析的不认真、不透彻,使得故障没法解决,从而影响了整机装配教学的正常进行。经过以上故障的分析,找出了解决故障的正确方法,使得在整机装配教学实习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后在教学中如碰到类似的故障就能很快的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杨国平 《现代工程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大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1月
[2]刘良臣 《装载机维修图解手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