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的临床疗效观察

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的临床疗效观察

日期: 2014/4/28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手术对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31例患者一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不存在任何不良症状,患者手术时间在30~110min,出血量仅为10~100ml,9例进行中转开腹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9d。结论 在对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合理手术,把握胆囊切除时机,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切除;治疗效果
  
   胆囊切除手术是治疗胆囊炎的一种特效方法。通过胆囊切除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存在的胆囊炎症,对患者病情进行抑制,已经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重要标准。在实际手术操作中,由于胆囊切除手术面临的并发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等状况较为复杂,胆囊与其自身周围组织站粘性较强,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导致手术效果降低[1]。本文就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对手术时机进行探讨。现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胆囊炎患者14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86例,患者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6.4岁。包括合并糖尿病患者14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7例。
   B超检查提示选取140例患者存在大小不一的胆囊结石,部分患者胆囊壁厚度达到0.3~1.1cm,胆囊壁呈现双边征。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右上腹压痛、腹肌紧张症状或右上腹、剑突下疼痛症状。其中51例患者发作时间在48~72h,89例患者发作时间在48h以内,患者手术后均呈现出明显脓肿现象,出现坏疽性胆囊炎。
   1.2 手术方法
   将选取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CO2气腹,压力保持在13mmHg(1mmHg=0.133kPa),对腹腔进行检查。通过三孔法观察患者腹腔状况,对是否实施中转开腹手术实施方案进行确定。一般对存在腹腔站粘性严重,胆囊三角解剖不需要清理、在手术中存在大量出血的患者要及时进行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手术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三管一壶的关系进行确定,对患者胆囊三角边界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当存在三角边界模糊现象时,要进行胆囊壶腹部灌浆,使用钝性结合锐性结合分离对壶腹部分进行分离,暴露出胆囊管,逐渐游离,保证壶腹周围能够夹三个钛夹。完成操作后,医护人员要对存在的胆囊管结石进行挤压,当需要对嵌顿进行切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嵌顿及时处理,术后放置硅胶引流管。根据引流状况在24~72h内制定拔管时间。
   2 结果
   对上述患者进行手术后,患者中除9例进行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1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31例患者一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不存在任何并发症,患者手术时间在30~110min,出血量仅为10~100ml,不存在任何不良症状,术后腹腔引流指标正常。本次治疗过程中14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9d。
   3 讨论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胆囊炎主要是由于塞胆囊管,造成胆汁滞留,继而细菌感染所致。在临床中女性患者一般多于男性患者。胆囊炎早期患者在临床中症状并不明显,患者主要表现为连续腹痛,出现中上腹和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如胆囊管因炎性水肿或被结石嵌顿可出现剧烈绞痛,右侧肩背区有放射痛。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坏疽、穿孔,可出现寒战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胆囊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一旦出现症状后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确保提高患者治疗效果[2]。
   随着胆囊切除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胆囊切除手术的适应证已经有效提高。在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般要对胆囊炎患者症状缓解1个月后再进行治疗。医护人员要对胆囊炎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控制,对患者胆囊化脓、穿孔等症状进行实施监测,防止上述症状影响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胆囊切除手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的特效方法[3]。
   在本次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胆囊炎手术的切除时机进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预后状况。分析显示:对胆囊炎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机越早越好,尤其是在对由于结石性胆囊炎嵌顿造成的不可缓解坏疽性胆囊炎治疗过程中,一旦确诊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降低患者症状恶化的可能性。Catani认为发病后57h胆囊炎安全性会大幅降低 ,患者手术的时间较长,手术风险大大上升。Farooq认为胆囊炎患者72h后和72h之内手术的效果基本相同,不存在任何差异。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对患者进行尽早手术,AC到LC的手术时间平均间隔在4.5h之内,患者手术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除上述问题外,医护人员还发现胆囊炎患者在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要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控制。相关资料显示:胆囊炎患者胆囊切除手术对胆管的损伤率达到了0.1~0.22%。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要对患者手术指证进行全面观察,要对可能导致患者胆管损伤的因素进行控制,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的胆管变异。与此同时,当患者出现严重出血和解剖困难症状时,医护人员要及时将患者转至中转开腹手术,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本次研究中患者1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手术时间在30~110min,出血量仅为10~100ml,不存在任何不良症状,术后腹腔引流指标正常。9例出现不同程度不适症状后进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后不良症状消失。140例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
   随着胆囊炎手术认知度的提高和医护人员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胆囊炎手术的可行性已经得到非常大的提升。手术技巧、手术病例选取、手术时机、术中状况、术中决策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胆囊炎手术治疗效果,尤其是手术时机。因此在当前的临床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结石性胆囊炎进行全面控制,对患者胆囊三角状况进行监测,确保选取最佳时机对患者进行胆囊炎切除手术,确保从本质上提高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晓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三角入路20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5):12-13
   [2] 饶晓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82-83
   [3] 孙文振.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1,1(13):83-84

返回顶部